1952年5月,中央教育部發出《關於各地開展“速成識字法”教學實驗工作的通知》,全國總工會也發出《關於在工人中推行“速成識字法”的通知》。
“速成識字法”是解放軍西南軍區某部文化教員祁建華,在1951年創造的。
祁建華精心挑選1200個常用字,借助註音符號,作為輔助識字的工具,這是壹種借助註音字母的輔助作用,利用漢字字形、字義、字音相同與相異的不同特點,來提高識字速度的方法。
這種方法正是毛澤東壹直所關註的。早在1949年8月25日,華北大學校長、中國文字改革的堅決倡導者吳玉章,就給毛澤東寫信,提出為了有效地掃除文盲,需要迅速進行文字改革。
對吳玉章提出的建議,毛澤東極為重視。毛澤東隨即把信批轉給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
在毛澤東的關心下,1949年10月,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成立,其中壹項任務就是研究漢語拼音方案。
祁建華創造的這種識字法,使工農業余教育在短期內,獲得了大範圍的快速進展。
祁建華在教解放軍戰士學文化時,摸索出壹種簡便快捷的教學方法,大體分為:
壹是先學會註音符號和拼音,用註音字母作為輔助的工具。
二是大量突擊生字,做到會讀、初步會講。
三是教、學識字課本,同時開展壹定的閱讀、寫字、造句訓練,鞏固所認識的字。
1951年,西南軍區在幹部戰士中,試行祁建華“速成識字法”,壹般只要15天就能識字1500個以上,能讀部隊小學課本3冊,能寫200至250字短稿。
某野戰軍采用這壹方法,在1952年3月底,徹底掃除了全軍的文盲。然後,全國各地迅速辦起了實驗班。
1952年4月23日,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舉行頒獎典禮,獎勵發明者祁建華的傑出貢獻。
4月30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發出通知,責成各級工會組織展開“速成識字法”的重點實驗工作,要在工農教育中推廣速成識字法。
“速成識字法”滿足了普及掃盲和短時見效的要求,是工農業余教育中摸索出來的成功經驗。
1952年5月15日,教育部發出《關於各地開展“速成識字法”的教學實驗工作的通知》,指出:
運用“速成識字法”,將使掃盲過程大大縮短。
在全國範圍內,在廣大的工人農民中間普遍地推行速成識字法,有計劃有步驟地掃除文盲,已是當前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
此後,掃盲運動在全國迅速開展。
東北行政區在5月20日,召開東北三省推行“速成識字法”工作會議,對推行“速成識字法”、開展掃除文盲運動的工作作了進壹步部署。
5月21日,教育部確定河北省為“速成識字法”實驗區。
在同年的5月、6月,教育部連續發出通報,介紹山西、東北、天津等地推行“速成識字法”開展識字運動的情況。
6月5日,教育部公布常用字表,列出常用漢字。
6月9日至16日,西北區召開工農教育會議,決定在全區普遍推行“速成識字法”。
7月,西南軍區在《人民戰士報》上發表《“速成識字”教學講話》,《人民日報》進行了轉載。
這樣,到8月時,推廣“速成識字法”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熱潮。
經過4個月的努力,在工人中實驗推行“速成識字法”的活動,已在全國各廠礦企業內取得了顯著成效。據東北、上海、北京、天津、重慶、山東、山西、察哈爾、石家莊等地不完全統計,工人實驗班有4368個,參加學習的工人達到25?8萬多人。
其中,已有很大壹部分人經過課堂學習,能閱讀通俗讀物,會寫簡單文章。
1953年參加學習的工人、農民,其中參加“速成識字法”學習的近700萬人。
1952年1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決議,成立中央掃除文盲工作委員會,任命楚圖南為主任委員,李昌、林漢達、祁建華為副主任委員。
掃除文盲工作委員會設辦公廳、城市掃盲工作司、農村掃盲工作司、編審司。
到1954年,職工掃盲人數130余萬,農村掃盲人數850多萬,城市中各類勞動人民掃盲人數36萬。
大規模地掃盲,使壹些大城市的工廠職工中基本上消滅了文盲。
在農村中,也出現了壹些“文化村”,農民掃除文盲後,精神面貌也為之改觀。壹些農村開始興辦圖書館、業余劇社等文化娛樂組織,不斷地豐富充實農民的業余生活。
“速成識字法”還對以後成人教育和小學教學中運用拼音,加快識字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但推行“速成識字法”中也出現了采用突擊的方式,過分強調“速成識字”的作用,方法上機械搬用公式,主觀要求過高等問題。
1952年9月,全國掃除文盲座談會提出要防止克服過急過躁、草率從事的偏向。
1953年春以後,掃盲工作采取“堅決收縮”的方針。
“向工農開門”,大力發展工農教育,在方針和政策上為工農幹部、工農青年及其子女提供入學受教育的機會,為更廣大的工農勞動群眾興辦各種夜校,開展掃盲運動,這壹切都構成了新中國教育的壹個重要方面,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