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大全 - 中國考古有哪些新發現?

中國考古有哪些新發現?

2020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有:

1、浙江余姚市井頭山新石器時代遺址

井頭山遺址是繼河姆渡遺址發現近50年之後,在余姚發現的又壹處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井頭山遺址是目前在浙江省和長三角地區發現的首個貝丘遺址,也是目前所見中國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典型海岸貝丘遺址(距今8300~7800年)。

考古發掘表明余姚、寧波乃至浙江沿海地區是中國海洋文化發源的重點區域。出土遺存和所處地理環境表明河姆渡文化直接來源於寧波沿海地區,由此把余姚和寧波的人文歷史源頭在河姆渡文化基礎上又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是寧波歷史軸線的極大延伸。

2、河南鞏義市雙槐樹新石器時代遺址

雙槐樹遺址是距今5300年前後經過精心選址的都邑性聚落遺址,聚落結構布局基本清晰,發現大型祭祀坑、窖藏坑、陶窯、房址等文化遺跡,出土遺物豐富。其中,大型中心居址建築前兩道圍墻及兩處錯位布置的門道和加厚圍墻的設計,具有極強的防禦功能,應是中國古代最早甕城的雛形。

該遺址發現的三重環壕,曲度壹致,時代相疊,互不打破,工程量巨大,這種形制的規劃可能蘊含壹定的人文理念。另外,墓葬區內發現的夯土祭臺遺跡,系仰韶文化遺址的首次發現,為開展與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在祭祀制度方面的比較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發現的大量農作物和正在吐絲狀態的牙雕家蠶,連同青臺、汪溝等遺址發現的農業和絲綢實物等充分證明了5300多年前的中原地區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農桑文明。

3、湖北武漢市郭元咀商周遺址

郭元咀遺址以商代至春秋時期文化遺存為主。本次發掘出土了大量與鑄銅有關的遺跡和遺物,是長江中遊地區近年保存最為完好、內涵最為豐富的商代鑄銅遺址。發現的各類銅渣、陶範、坩堝壁碎塊及爐基表明,遺址中至少包含精煉粗銅、熔煉合金與陶塊範澆鑄三類冶金生產活動。

結合遺址中廣泛發現的沙層等遺跡現象,初步確定了與熔煉、澆鑄環節有關的手工業操作鏈。此外,實驗室分析工作初步揭示洹北時期長江中遊地區鑄銅技術與中原都邑的密切關聯。

4、寧夏彭陽縣姚河塬西周遺址

姚河塬是寧夏南部及涇水上遊地區首次發現的壹處大型西周諸侯國都邑城址,功能結構復雜的聚落形態、帶墓道的高等級墓葬、掌握高技能工藝的鑄銅作坊,出土的青銅器、玉器、瓷器、象牙器等珍貴文物,以及甲骨文為代表的特殊文化產品,都顯示其與中原分封的諸侯國性質壹致。

表明西周王朝對西部疆域的管理與東方地區壹樣,采用的也是分封諸侯,藩屏王室模式,遺址內發現的較多劉家文化類遺存,以及先周文化、殷商文化、寺窪文化因素等遺物。

反映了商周之際寧夏南部地區出現過復雜的人群轉換及文化變遷,成為研究隴山地區與相關區域考古學文化廣泛交流和聯系的重要線索。該遺址的考古發掘對了解西周國家的政治格局、周王朝與西北邊陲地區的關系提供了珍貴的新資料。

5、新疆尉犁縣克亞克庫都克唐代烽燧

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始築年代為唐代,在唐代被稱為沙堆烽,同時也是壹處遊弈所的治所,屬於焉耆鎮東境軍事防線——“樓蘭路”上的壹處基層軍事管理機構。其清理的灰堆中出土遺物種類豐富,其中包含大量珍貴的紙文書、木牘。

這批木牘、紙文書是近年新疆考古發掘出土數量最大的壹批唐代漢文文書資料。文書內容豐富,涉及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許多內容為國內首次考古發現。

其中軍事文書數量最多,內容詳細記錄了與孔雀河沿線烽燧有關的軍鎮、守捉、烽鋪館驛等各級軍事設施名稱,文書顯示出各級軍事機構正常運行,並通過“符帖牒狀”、“計會交牌”等方式傳遞軍情和政令,並對該地實施著有效戍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