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玉(Maggie Cheung),1964年9月20日生於香港,祖籍上海,國家壹級演員,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大使。
張曼玉是迄今華語影壇獲獎最多的電影演員,獎項涵蓋十余個國際影展。1983年獲得香港小姐亞軍出道,1989年至2001年***獲得四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和壹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1992年2月憑借《阮玲玉》獲得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成為中國電影史上首位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中獲得演員榮譽的影星。1998年張曼玉踏上巴黎時裝周T臺專業走秀,開啟了華語影星參與國際頂級時裝周的先例。2008年被英國WGSN評入“影響時尚界的十大明星”,同年被《VOGUE》授予“時尚偶像大獎”,是中外公認的時尚ICON。2004年5月憑借法國電影《清潔》獲得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成為亞洲影壇首位戛納影後,亦是迄今唯壹躋身三大影展雙料影後的亞洲演員。此外張曼玉擔任過全部三大影展評委,2004年後長期息影。
2004年9月獲巴黎榮譽市民勛章,2005年獲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藝術成就獎,2007年獲上海國際電影節傑出貢獻獎,同年被《 *** 》評入年度世界影壇22位偉大表演者。2013年擔任臺灣金馬獎五十周年慶典大使。2014年以天命之年初涉樂壇,嘗試後朋克搖滾類音樂。
早年經歷
張曼玉,1964年9月20日(龍年,中秋節)出生於香港,家中有壹姐,父母均為上海人。 1973年,八歲的她隨全家移居英國,少年時期在英格蘭肯特郡度過,自小被母親以傳統方式嚴加管教。[23] 當時作為學校裏唯壹的東亞人,張曼玉曾遭遇排外和歧視,加上父母感情不和(後離異),性格自小十分獨立。[24] 張曼玉十六歲時曾在倫敦做過書店店員,1982年隨母親返港度假,無意中被廣告公司相中而留下當 *** 模特。1983年,十八歲的她參加“香港小姐選美大賽”奪得亞軍,同年代表香港赴英國參加“世界小姐選美大賽”入選前十五名,由此開啟演藝生涯。 [3]
人物評價
張曼玉是華語影壇獲獎最多的演員,曾塑造“金鑲玉”、“李翹”、“蘇麗珍”等多個名留影史的經典角色。風格涉及千差萬別的性格形象,如《旺角卡門》中的清純可人、《滾滾紅塵》中的書卷氣息、《愛在別鄉的季節》中的掙紮壓抑、《雙城故事》中的清新淡雅、《阮玲玉》中的絕望悲戚、《新龍門客棧》中的 *** 潑辣、《東方三俠》中的豪爽帥氣、《青蛇》中的妖嬈魅惑、《東邪西毒》中的悔恨落寞、《甜蜜蜜》中的世俗真摯、《宋家皇朝》中的嚴肅莊重、《花樣年華》中的雍容典雅、《英雄》中的冷艷孤高、《清潔》中的頹廢堅強等。這些特色各異的角色展現了她寬泛的戲路和極強的可塑性。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張曼玉能在銀幕上將中國與西方、古典與現代形象都完美詮釋。(搜狐評)[1]
張曼玉是壹位不依靠好萊塢商業勢力而立足國際影壇的文藝演員。[123]2004年11月14日,美國《 *** 》刊登文章《Why Isn't Maggie Cheung a Hollywood Star?》(為什麽張曼玉不是好萊塢明星),文中張曼玉對於曾經謝絕《007》、《X戰警2》、《藝伎回憶錄》等好萊塢邀約給出如下理由:“如果我開始拍這樣的電影,他們不會以我為榮,我會覺得自己好像在欺騙他們——而我們有13億人......有比拍好萊塢電影更值得我驕傲的事情去做。”2007年4月10日,蘇格蘭《獨立報》刊登專訪《為何這位亞洲明星離銀幕而去》。文中提到張曼玉少時在英國求學遭受排外和歧視,她說那是她感覺很疏離的時期:“我變得非常自衛並對自己的文化產生防衛意識,直到現在仍是如此。我接到過壹些陳詞濫調的中國角色的好萊塢電影邀約。這些我都不會接受,因為如果我真的拍了,我會覺得背叛了自己的人和自己的文化。”(新浪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