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大全 - 三國時期的歷史背景

三國時期的歷史背景

壹、歷史背景:

三國時期是壹個混亂和割據的時期,形成了以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是從漢代四百年太平時期到四百年混亂的過渡時代,也可說是魏晉南北朝大紛亂的開端。三國形成於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魏文帝始,後歷明帝、魏齊王、高貴鄉公、元帝;蜀則歷蜀漢昭烈帝劉備及後主劉禪;吳則歷孫權 大帝、會稽王、景帝、烏程公。

三國同時並存時間約三十四年(公元229年至公元263年),但紛爭局面長達九十年之久(公元190年至公元280年)。三國時期雖然仍有不斷的戰爭,但已和東漢末期軍閥混戰的性質不同,相對而是歷史的進步。是有順應民心所向的統壹戰爭性質。三國的軍事實力以魏國最強,吳國次之,蜀國最弱。因此最終魏晉完成統壹大業。三國中以吳國的時間最長,***52年;次為魏,***45年;再次為蜀,***43年。晉武帝太康元年(280),晉滅吳。至此,三國時代宣告終結。

三國疆域,大體魏得北方,蜀得西南地區,吳得東南地區。魏國置司、豫、兗、青、 徐、涼、雍、冀、幽、並、荊、揚等州。其中涼州領戊己校尉護西域;幽州地境達於遼東;南部諸州大致依秦嶺、淮河分別與蜀、吳相接。蜀置益州,自秦嶺至於南中(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雲南、貴州,因在巴、蜀之南,故名)。吳有揚、荊、交三州。三國戶口,魏有戶六十六萬余,口四百四十余萬;蜀有戶二十八萬,口九十四萬,吏四萬,兵十萬余;吳有戶五十二萬余,口二百三十萬,吏三萬余,兵二十三萬。

東漢末年,由於統治者政權由於不斷更叠和動搖,以致於朝綱紊亂,政治腐敗到了極點,而社會上流民遍地,暴動不斷出現。隨著“十常侍之亂”、“黨錮之獄”、“ 黃巾起事”、“ 董卓與李傕郭汜之亂”壹系列的內外憂患出現,使得地方豪強勢力借機迅速增強,並紛紛起兵割據自立,相互爭奪,東漢統治名存實亡。壹時間全國陷入內戰混亂之中。 袁紹據有冀、青、幽、並四州,成為北方最大軍閥;曹操占據兗、豫二州,韓遂、馬騰占據涼州,公孫瓚占據幽州,公孫度占據遼東,陶謙 、劉備、 呂布先後占據徐州,袁術占據揚州的淮南部分,劉表占據荊州,劉璋占據益州,孫策占據揚州的江東部分,士燮占據交州。此外, 張魯以道教的組織形式保據漢中地區,置祭酒以治民。在這些割據者中,勢力最強也最活躍的是袁紹和曹操。

曹操初據有兗州,復收編了青州黃巾軍三十萬,勢力漸強。他又將洛陽的獻帝迎至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優勢。建安五年(200),袁紹與曹操在官渡展開決戰,曹操大敗袁紹,成為北方最強的軍事集團。而劉備和孫權則分據西南和東南之地。

曹操為繼續完成其壹統天下的雄心,於建安十三年(208)率軍南下,占荊州,與在長江中下遊的孫權對壘。此時正在流亡中的漢皇室後代劉備也起兵欲興漢室,則率荊州的殘余勢力與江東的孫權結合,形成孫劉聯合抗曹的形勢。劉備派軍師諸葛亮到孫權處說孫出兵,孫、曹大軍在赤壁會戰。曹操大敗,退回北方,劉備得以占據荊州,後入成都。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漢獻帝,建國號魏。次年,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壹般稱蜀或蜀漢)。公元229年,吳王孫權在建業稱帝,國號吳。三國分立時代正式開始從此,曹、孫、劉三大勢力成鼎足之勢。(史書壹貫以公元190年“董卓之亂”為東漢結束,三國紛爭的開始。)

三國初期,各國主要致力於整頓吏治,恢復社會秩序和發展經濟。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較突出。從曹操統壹北方、開展屯田開始,生產逐漸恢復,曹操又改革了東漢以來的許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強的勢力,掃除了宦官和外戚的專權,吸收中下層地主階級人物參加政權。魏文帝時,又實行九品中正法,承認壹般士族有做官的權利,在經濟上也給予優惠。蜀國丞相諸葛亮嚴格采用法治,紀律嚴明,賞罰分明,使蜀國農業和手工業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特別是諸葛亮招撫西南夷,使少數民族地區得到開發,加強了民族團結。吳國自公元211年孫權遷都建業後,東南地區很快得到開發,***得43郡313縣,比東漢時大大增強。吳國土地開辟,農業發展,政治穩定,航海業發達。

二、三國簡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壹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壹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