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大全 - 大唐女將樊梨花

大唐女將樊梨花

,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西涼國寒江關守將,後投唐,與薛丁山結為夫婦。二人智勇雙全,登壇掛帥。在薛家滿門抄斬後,她率子薛剛殺進長安,除奸報仇。在民間傳說中,她是壹個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大唐奇女,文武全才的兵馬大元帥。

樊梨花,美麗無雙,武藝最高,天下無敵;雖受辱含冤,卻申明大義,顧全大局,以德報怨。她的形象是超常的,美麗的,深刻的,她所體現的正是中國婦女偉大的獨立於世的精神。

與薛丁山的相知相識

隋末唐初,唐王李淵奪取隋朝政權,建立了唐朝。由於治理有方,國力強盛,聲望很高,西域各地紛紛遣使到中原與大唐修好,伊吾城主石萬年舉七城首先歸附大唐。但自持強大的突劂勢力不甘衰敗,常常出兵侵撓唐王朝控制的西州和伊州,還挾制焉耆王,挑動高昌王和伊州城主與大唐為敵,甚至阻斷交通,劫掠各國使臣。

當時,鎮守河西鎖陽城的大唐名將薜仁貴,智勇雙全,頓食鬥米,膂力過人,單臂可以扶起被狂風刮倒的營帳旗桿,在唐初是東征西戰中壹位勇猛強悍的老將。

為阻止突厥侵撓,唐王朝遣守邊將軍薜仁貴發兵西征,當大軍開赴東天山腳下,與突厥兵馬對陣準備廝殺時,只見薜仁貴身披戰袍,手持方天畫戟,英姿勃發,氣度非凡,為了邊陣的安定,為了絲路暢通,大唐的統壹,他在短兵相交之刻,向敵陣張弓連發三箭,射中敵陣大小頭目三人。這在敵軍陣營中立即引起壹片驚慌。敵陣首領深感薜仁貴久經沙場,武功高強,非等閑之輩,自知絕不是對手,便立即下馬請降議和,使即將血染東天山的壹場惡仗才沒有重演。這就是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凱歌入漢關這壹美傳的由來。

當薜仁貴回師白虎關休整時,傳說前來支援薜仁貴之子薜丁山誤以為營帳內突然顯現白虎星下凡,慌亂中張弓就射,竟然把薜仁貴當白虎星射殺身亡,這個帶有神化色彩的故事雖然不足為信,但薜仁貴三箭定天山的美言卻千百年來廣泛流傳在民間。

樊梨花是參與唐王朝西征中的壹員女將。據傳樊梨花原本是唐朝蕃邦壹個山寨的首領,並不依附唐軍,只因為西突厥不斷東侵騷撓,具有愛國熱情的樊梨花在唐將程咬金的勸說和邀請下,才毅然起兵西征。在她轉戰天山南北過程中,配合唐軍確實打了不少勝仗,表現非常英勇,不僅為唐軍弘揚了軍威,也為後人留下了不少生動感人的傳說,像在東天山煥彩溝點將換裝的故事,在鳴沙山同敵人遭遇,欲血奮戰,最後流傳下來的沙山藏營典故等如今,妳若沿哈巴公路老路前往山北,在走進南山口不遠,便可看到壹個叫煥彩溝的地方,這裏有壹塊巨大的漢碑,就曾是唐代樊梨花行軍途中休整的地方。因為從這裏越往山裏走,天氣會越涼,若回頭往山外走,天氣則會越熱,所以樊梨花才傳令人馬在此停留,進行了點將換裝,並為死難將士在這裏準備了棺木。當時人們見此情景,便給此處留名叫棺材溝。延用到清代,壹次寧遠大將軍嶽鐘琪路過這裏,聽說這條溝叫棺材溝,覺得很不好聽,也不吉祥,便下令更改為今日的名子叫煥彩溝。

沙山藏營則是說樊犁花在西征中,先派壹營女兵探路,在走進草原柳條河邊的沙山子時,沒想到突然同埋伏在沙山附近的突厥鐵騎遭遇,戰鬥打得非常激烈,結果終因援軍未能及時趕到,女營寡不敵眾,傷亡殘重。當樊犁花率大軍趕來把敵軍打跑,才將壯烈犧牲的戰士埋葬於沙山之下。另有壹說是西征女兵有壹營當時先紮營於沙山之下,沒想到壹夜之間,天氣突變,狂風大作,越刮越猛,鋪天蓋地,防不勝防,第二天女兵全被埋在厚重的沙山之下。後來每到風天或者有人上山滑沙,沙山就會發出各種響聲,音量隨著震動大小變化不同,時而像戰鼓雷鳴,時而像戰馬沖鋒,時而似精靈哭泣,時而又如萬眾歡呼,時隱時現,若幻若真,人們說這是長眠在沙山下的征戰將士忠魂不散。其實呢,仔細想想,這不過是人民群眾把古代征戰將士為國捐軀的愛國主義精神總願同大自然的物理現象相結合罷了,以表達後人對傳說中的遠征將士的壹種緬懷之情。

樊梨花是中國古代的壹位巾幗英雄。和花木蘭、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話色彩似乎還要濃厚壹些。說唐、薛家將在講到薛仁貴征西的故事時,無壹例外都要講到這樣壹位富有叛逆精神並且敢於大膽追求理想愛情的古代女子。故事說的是在大唐貞觀年間,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寶座之後,以現在甘肅武威為中心的西涼國等壹些西北小國不願接受唐王朝的管轄,並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對抗。為此,唐太宗李世民決定派薛仁貴前去征討。所有關於樊梨花的傳說便都發生在這樣壹個歷史背景上。

關於樊梨花的身世,民間的傳說多數認為和她的出生有關。說她出生之時就因有人預言她會弒父殺兄,而被自己的父親,也就是西涼國寒江關守將樊洪扔在了野河灘上。後來,據說是壹位得道的高人梨山老母途徑此地將她帶到山中。在撫養她長大的同時,教會了她移山倒海的法術。也許是因為人的天性,18歲的樊梨花在壹次遊歷中偶然遇見了薛丁山,也就是唐王朝征西元帥薛仁貴的公子,並壹見傾心。從此之後,她便開始了對理想愛情的苦苦追求與守候。為了愛情,她將薛丁山抓了三次放了三次;為了愛情,她在勸說自己的父兄歸順唐王朝而沒有結果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父兄。可即使這樣,滿腦子正統思想並抱有偏見的薛丁山對她卻依然不冷不熱。就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與她結了婚,也還要將樊梨花壹休再休。只是後來戰事吃緊,所以才又有了三請樊梨花的故事。據說後來還是唐太宗李世民下了聖旨,由程咬金做媒,才最終促成了他們兩人的婚事,也才有了後來因為反唐而被人們記住名字的薛剛。

樊家城的傳說

白桑關鎮有壹條溝叫戰馬溝,此溝因唐朝女將樊梨花而得名。

相傳唐貞觀年間,樊梨花打了敗仗退到白桑關,駐紮於石門山上,招後買馬進行操練,等到兵多將廣時再戰。有壹天,忽聽山下人呼馬叫,還有壹個女子呼天嚎地哭個不停。樊梨花見事情蹊蹺,馬上帶領人馬下了石門山。只見壹惡霸正帶領壹夥家丁搶壹女子。樊梨花催馬上前,與這群強盜撕殺起來。他們打出七裏戰馬溝,殺進八裏拉馬坪,追到九裏崗,惡霸跑地求饒,說願意剁手指頭為憑證,決心改惡從善,再不欺負百姓,還答應把全部家產充作軍用,歸順樊將軍,為振興大唐出力。樊梨花收下這惡霸進行精心調教,兵力大大增強。

後人為紀念樊梨花,就把這條溝叫做戰馬溝,樊梨花駐紮的山寨便叫梨花寨。

鳴沙山,當地民間有壹個神奇的傳說:唐朝女將樊梨花帶兵西征時,有壹營女兵與敵人遭遇,戰鬥異常激烈,因寡不眾敵,全部陣亡,樊梨花帶兵率師趕到,大敗敵兵。並將女兵屍體全部葬在沙山下,人們根據這壹傳說,給這壹景點取名沙山葬營。

樊梨花的傳說在中國民間流傳甚廣。除了甘肅天水之外,陜西、河北甚至四川也都有和她有關的地名。壹些影視機構也不斷地將這些故事搬上銀幕和熒屏。但是相對於其他地方對其移山倒海之法力的渲染,天水樊家城、演營寺壹帶的傳說雖然簡單,卻顯得更為可信,盡管原先的樊家城變成了壹畦畦的麥田和菜地,盡管原先的演兵場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就因為有了這些殘垣斷壁,有了這些森森的古柏,有了民間壹代又壹代的口口相傳,透過歷史的迷霧,我們依然能夠看到壹個英姿颯爽、敢作敢為、深明大義的樊梨花,看到奔湧於這塊土地上的熱血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