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大全 - 告訴孩子,大人找妳幫忙,千萬別理他!

告訴孩子,大人找妳幫忙,千萬別理他!

還有兩天就到國慶長假了,連放8天的假期,爸媽們是不是早就計劃好帶娃去旅遊了?玩歸玩,帶孩子出門壹定要註意安全,特別是有壹句話,壹定要告訴孩子哦!

記住媽媽壹句話,孩子躲過壹劫

近日,壹位博主@淩濛初刻 發了壹則母親怎麽樣教育孩子幫助陌生人的故事,引發了網友大量轉發:

原文如下:

有壹天,有位媽媽去學校接孩子遲到了,壹個人販子抓住機會,趁機哄騙她的孩子。騙子說,哎呀,小朋友,我東西丟在廁所了,現在妳能不能幫我去找壹下。她是想把孩子引到廁所裏,好讓同伴下手。

結果她連續問了三遍,這個小孩子壹直搖頭,她惱了,妳這孩子,沒學過什麽叫助人為樂嗎?

小孩瞪了他壹眼,跑到老師身邊去了,人販子看這個孩子機警,馬上轉換目標。沒到十分鐘,他們騙到另壹個小孩兒,正當打算開車走人的時候,被警察抓了個正著。

原來這個小孩子跑到老師身邊,很篤定地跟老師說,這幾個人是壞人。老師半信半疑,但是為了安全著想,還是報了警。

結果沒想到,他們真的是壞人。

老師就問這個小孩,妳怎麽知道他們是壞人的。

小孩子說,媽媽說過,如果有大人找妳幫忙,千萬不要理他,因為如果大人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壹定會尋求成人幫忙,而不是比他還弱小的孩子幫忙。

成年男子壹般不會找孕婦幫忙,健壯的成年人壹般不會讓老人幫忙,大人壹般不會找孩子幫忙,尋求幫助壹定是因為妳比他強,所以他才找妳幫忙。

如果妳本就是弱勢,而強勢的壹方反而要妳幫忙,那麽說明他壹定另有所圖,這時候,請務必收起妳的善良!

看了這個故事,網友們紛紛點贊:

@章曉華微博:我要發給所有學生看看,列為作文素材。

@蔡至明:小孩的媽媽很聰明,小孩也很機智有頭腦,作者總結的觀點也很有道理。

@leona_gip:想起當年在濟南找老大爺問路,然後後來老大爺還特地騎車過來幫我們指路,還說怕我們走錯了被壞人騙了之類,突然覺得好暖心。

@西柚想見妳:前幾天剛被騙,在外還是警惕些,尤其是女孩子,錢財還是小事,人身安全壹定要註意。

@肉肉溼太:俺侄子上學有安全課,就有教這壹條。大人是不需要小孩幫忙的。

@軟綿綿的萌萌虎:這個真的get了…我壹個弱勢羣體原來老幫不認識的人,各種被騙錢。以後要給孩子也這麽教。

@夏目家的小詩哥:說得很好 以後可以給孩子看看。

@夏正正:壹定要教給小孩這樣的意識。

@碧緹福-C涼城:生而為人,善良是天分,不過請理智的善良

的確,故事裏這位媽媽的意識,值得每壹位家長教給孩子!

十來年前,我們教的是: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把時間往回倒個十幾二十年,作為父母的我們都還是孩子,當時我們都會被爸媽反復叮囑: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所以,壹直到現在,我們始終對“陌生人”仍有壹份發自內心的警惕心。

從安全的角度上來考慮,爸媽的叮囑並沒有錯。畢竟,小孩子都是天真幼稚的,好人與壞人又不會寫在臉上,真話與假話更難以分辨,所以,對爸媽們來說,孩子不跟陌生人打交道的話,也就不會遇到危險了。

然而,這句叮囑對於孩子真的有作用嗎?

NO.1、對於孩子來說,“陌生人”只是壹個抽象的名次,是他們從來未見過及從未談過話的人,是不是真的對孩子不利,並不能確定。

NO.2、而且,隨著孩子壹天天長大,總會長到可以獨自出門的年紀,他們總有落單的時候:獨自與同齡人壹起玩,在社區裏騎自行車,或到樓下的小店買點東西等,他們與陌生人打交道是無法避免的。

NO.3、曾經有人做過不少防拐測試,結果發現,盡管父母在家叮喋喋不休地告訴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吃不認識的人給的食物等各類安全常識,可是,您苦口婆心地講,孩子未必都捕捉到這些信息了,未必都記得住。

而且,小朋友們好奇心都特別強,都很容易被新鮮的 *** 所吸引。陌生人會牽壹只可愛的小動物,也可能帶壹些小玩具、零食來吸引孩子的註意。

因此,當遇到真實的情景,孩子還是會跟壞人走掉。

如果壹味讓孩子避免接觸陌生人,避免社交,很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給孩子制造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在迷路或需要幫助時無法向他人開口。

◇社交經驗不足,無法分辨陌生人的意圖,很容易使孩子成為罪犯的攻擊目標。

所以,父母們也要與時俱進,不要再像以前那樣,只是反復叮囑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吃不認識的人給的食物”,不如像故事中的媽媽壹樣教孩子應對陌生人的智慧:

如果有大人找妳幫忙,千萬不要理他!

確保孩子安全,教孩子這樣跟陌生人打交道

生活中,每個人都無可避免與陌生人接觸,小孩子也不能例外。那麽,父母不妨把“不要跟陌生人講話”這條先拋開,教孩子對待“陌生人”的正確態度和交往準則:

1.認準可信的成年人

讓孩子知道,日常照顧他,並且始終在關註他舉動的人,例如父母、祖父母、老師、保姆等才是可信的,安全名單之外的人是“陌生人”,需要保持壹定的安全距離。

2.盡量別落單

無論是出去玩還是去上學都最好能找到壹個同伴,如果要去遠足,最好是能和壹羣同伴壹起去。

告訴孩子,出門旅遊時,盡量跟在父母身邊,如果看到有新鮮好玩的事物,不要獨自跑開,請父母帶妳壹起去。

3.根據行為判斷他人

大多數陌生人都是安全的,但總會有些人會帶來危險。

孩子對於外貌兇惡的人有警惕,但是很多傷害兒童的人從外表上來看與常人無異。所以,父母要教會孩子,根據人們的行動來判斷他人,而不是外貌。

4.和“陌生人”保持安全距離

告訴孩子,要和“陌生人”保持安全距離,不能讓別人觸摸或過於靠近:

如果有大人請孩子帶路或幫忙找走失的狗狗,或是給他壹些小零食,應堅決、大聲地拒絕,並且馬上跑開,把這件事告訴可信的成年人。

不要相信“陌生人”說要帶他去找家長,更不可以上“陌生人”的車。

如果任何人,無論是陌生人、親戚或者朋友要求孩子保守秘密並且嘗試觸摸他們的私處或者讓孩子觸摸他們,也要堅決拒絕,並告知監護人。

5.相信自己的本能

告訴孩子:如果他們感到不安或者不對勁,就算說不上來為什麽,也要馬上跑開。

教會孩子:當他們感到害怕或者覺得自己身處危險之中,可以盡可能地吵鬧——摔東西、尖叫都沒問題。

如果有陌生人試圖強迫他們或者制服他們,大叫“救命!我不認識妳!”或者“救命!這不是我爸爸!”會使附近的路人警惕並前來幫助。

6.明確“安全地帶”

平時,要告訴孩子如果遇到緊急情況,該去哪裏獲得幫助,比如鄰居開的店,親戚的家,警察崗亭或者消防站,都是可以信賴的。

不要去“不安全地帶”,比如附近無人又有遮蔽的公園角落、工地、廢墟、黑暗小巷子或者黑漆漆的樹林,馬路邊是拐賣案件發生的高發地帶,也要少停留。

7.出行安全準備

帶孩子出行時,可以給孩子穿顏色鮮艷衣服,但盡量別選紅色(容易成為犯罪目標)。

應給孩子攜帶緊急聯系卡,也可讓孩子隨身佩戴哨子,遇危險就求救。

在外上廁所、洗手、買東西,父母壹定要陪同孩子前往。

8.需要幫助時找警察

萬壹與父母走散,最好留在原地不要走開。

需要幫助時找穿制服的人,比如警察、保安,或者壹個商店員工。

如果附近沒有穿制服的人,那些老年人、女性以及帶孩子的人可能會願意提供幫助。

如果妳允許孩子多跟小動物玩幾次,他就不那麽容易被陌生人的小狗所吸引;

如果妳允許孩子吃幾顆糖果或是新鮮的小零食,他就不那麽容易去接受陌生人給的糖果了;

如果妳教會孩子怎樣巧妙地跟陌生人打交道,他就不那麽容易被陌生人花言巧語所打動,輕易地跟陌生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