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大全 - 《趙氏孤兒》是部不錯的電視劇,歷史上真的有這個事嗎?

《趙氏孤兒》是部不錯的電視劇,歷史上真的有這個事嗎?

趙氏孤兒,歷史上真有其人其事。元雜劇《趙氏孤兒》、今人陳凱歌導演的電影《趙氏孤兒》等文學作品通過戲劇、電影對“趙氏孤兒”的故事多方演繹,但文學作品畢竟是文學,不可當作歷史事實。

壹、歷史上的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即趙武。趙武,嬴姓趙氏。春秋時晉國卿大夫,政治家、外交家,為國鞠躬盡瘁的賢臣,後任正卿。出生世卿大族,幼年其母與叔公不和,隨母移居宮中。後下宮之難,趙氏滅族,趙武獨存。前573年,晉悼公以之為卿。 公元前548年,繼範宣子執政,晉再修文德,棄征戰,趙武尊王室,與楚弭兵。晉楚分霸,中原始寧。趙武秉承悼公遺誌,與韓起、魏舒克制範、荀。然國資蓄於私家,六卿才能卓越,家臣任要職,而公室腐敗,國家險象環生令趙武痛不欲生。於公元前541年,郁郁而終。

二、

參考資料:

1、趙獻文子武,晉國趙氏復興的關鍵人物,九死壹生,大難不死,他讓趙氏再度復蘇。嗣位之初,以趙旃持家,依韓厥接濟,才得以維系,步履維艱。困境之中入仕,受士燮、張老等賢臣啟蒙,立誌匡扶社稷。後晉悼公立,提拔為卿,趙武備受青睞,與韓起攜手***進。前562年,鄭降晉師,悼公霸業遂成,欲與趙武、韓起***創盛世,卻因為悼公的早亡而流產。晉國痛失前程。前548年,趙武執政,他順應歷史潮流,力主弭兵,修文德、偃征戰,為中原贏得了寶貴的和平,為世卿世祿制的完善進而蛻變創造穩定的外部環境,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並完成了上天交予他的歷史使命。暮年的趙武,尊王室、侍平公,敬諸卿,合諸侯,友嬴秦、禮荊楚,贏得了世人的廣為稱贊。然作為世卿,卻無法根除世卿世祿制對晉國宗廟的危害,無奈於公室的衰敗而痛不欲生,最終作繭自縛,郁郁而終。

2、《左傳》上並無屠岸賈其人,造就趙孤的元兇是趙武的母親、趙朔的遺孀莊姬。莊姬與趙朔的叔叔趙嬰私通,趙嬰被趙同、趙括驅逐到了齊國。前583年,下宮之難,趙莊姬、欒氏(欒書)、郤氏(郤锜)誣陷趙同、趙括謀反,壹起被害。韓厥為了報答趙衰之恩,向晉景公推薦趙莊姬與趙朔的兒子趙武承襲趙氏家族。《左傳》與《史記·趙世家》的不同點:趙朔、趙嬰沒有被殺。趙莊姬不是受害者,而是加害者。沒有趙氏孤兒最核心的關於屠岸賈、程嬰、公孫杵臼的故事。《史記·趙世家》是根據戰國時期趙國的史料寫成,古今很多學者認為這些史料不真實,是趙國君王避諱祖先的汙點,《左傳》的記載才能反映事情的真相。壹個旁證是趙同、趙括在前597年—前583年之間都有活動的記載,所以他們應該死於前583年,即《史記·趙世家》記載的趙武復仇之年。

3、《史記·趙世家》對“趙氏孤兒”的記載:

趙武,又稱趙文子(前598年-前541年)、趙氏孤兒。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大夫趙盾之孫、趙朔之子,母為晉成公之女,史稱趙莊姬(《史記·趙世家》記載為晉成公之女,並非事實,屬司馬遷之誤)。世人尊稱趙孟,春秋時代晉國的執政大夫。趙氏為晉國世族,其曾祖趙衰為晉文公時大夫,曾輔佐文公成就霸業。其祖父趙盾,作為晉國的執政大臣,歷事襄公、靈公、成公三朝。其父趙朔在晉景公時,繼任大夫之職。其子趙成,字景叔,謚趙景子,其孫趙鞅。

晉景公三年(前597),擔任司寇的晉國大夫屠岸賈,圖謀作亂以控制晉國政權,決計首先消滅趙氏勢力。於是就借口趙穿(趙盾的族弟)曾刺殺晉靈公,其責任在於趙盾,便背著晉景公擅自發兵攻打趙氏於下宮,誅殺了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等,滅了趙氏全族。趙朔的妻子是晉景公妹妹的,當時懷有身孕,逃進王宮躲避。過了不久,生下壹男孩,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趙氏孤兒趙武。據《史記·趙世家》記載,當時,屠岸賈曾進宮搜索孤兒,趙朔妻把孤兒藏進褲檔裏,祝告說:“趙家滅乎,若號;即不滅,若無聲。”果然在搜索的過程中,孤兒就沒有出聲。後來,孤兒終於被趙朔的門客公孫杵臼和趙朔的朋友程嬰輾轉救出宮來。公孫杵臼為此獻出了生命,程嬰帶孤兒藏匿到山中。

15歲時,在年高望重的晉大夫韓厥等人的努力下,晉景公為趙氏昭雪,平反了冤獄,發兵攻滅屠岸賈,並盡滅其族,立趙武為大夫,恢復了趙氏的土地封邑。晉平公十二年(前546),趙武擔任正卿,主持晉國國政,代表晉國到宋國的國都商丘出席了弭兵大會。這次弭兵的建議是由宋國大夫向戌提出,而實際上體現了趙武偃武修文的政策。他壹貫主張減輕各諸侯國對霸主的貢納,加強禮儀方面的要求,各國都循禮行事,即可維持壹個和平的局面。早在晉平公十年(前548),他耖。說過:“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若敬行其禮,道之以文辭,以靖諸侯,兵可以弭。”所以,向戌提出弭兵建議,晉國首先響應。在會盟中,趙武處處表現出息事寧人的態度,重信義,崇禮讓,使弭兵活動取得了實際成效。弭兵大會由晉、楚兩國聯合發起,***有晉、楚、魯、宋、蔡、衛、陳、鄭、曹十國代表出席。大會約定晉、楚兩國息兵停戰,***作霸主。

主持晉楚弭兵大會,是趙武平生所參加的壹次重大政治外交活動。這次活動不僅擴大了趙武在諸侯國之間的影響,也增強了趙氏在國內的政治地位。晉平公十三年(前545),吳國的延陵季子出使晉國。經過壹番對當時晉國政治形勢的考察和研究,延陵季子得出了壹個結論,他說,“晉國之政卒歸於趙武子、韓宣子、魏獻子之後矣!”後來事實證明,延陵季子的論斷完全切合實際。

趙武執政期間,在內政外交上都奉行穩妥平和的政治路線,雖然沒有十分突出的建樹,但保存了晉國的實力,維持住晉國的霸主地位,在與楚國抗衡中並未明顯處於下風,還是有值得稱道之處。故晉大夫祁午曾對趙武說:“師徒不頓,國家不罷(疲),民無謗言,諸侯無怨,天無大災,子之力也。”

為了維護弭兵的成果,趙武曾“再合諸侯,三合大夫”,多次會盟。就在他去世那年(晉平公十七年),還與楚、齊、宋、衛、陳、蔡、鄭,許、曹等國在虢(東虢,在今河南鄭州市北古滎鎮)地會盟,重溫宋國會盟時達成的協議,維護各諸侯國之間的休戰狀態。可能是與早年的顛沛流離有關,趙武晚年總覺得心身俱衰,委頓之色溢於言表,如對周王室使者劉定公說:“吾儕偷食(茍且偷生),朝不謀夕。”對秦國公子後子說:“朝夕不相及,誰能待五(年)?”自感勞瘁,倦於勤政,應答賓客之際,流露出天年不永的癥兆。趙武死後,謚為文子。趙武以後三世至趙襄子,韓、趙、魏滅智伯,三家分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