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洪傳譯文供參考:臧洪字子源,是廣陵射陽人。
父親叫臧..,曾任匈奴中郎將和中山、太原太守,在任官期間有聲譽。臧洪身材魁梧,與他人不同,被舉薦孝廉當了郎官。
正逢遴選三署郎官補任縣長,瑯笽人趙..當了莒縣縣長,東萊人劉繇當下邑縣縣長,東海人王朗當..丘縣縣長,臧洪當即丘縣縣長。靈帝末年(184~189),他棄官回家,太守張超收他做了功曹。
董卓殺死少帝,想奪取天下,臧洪對張超說:“明府歷代受皇室的大恩,兄弟幾個都是大郡的長官,現在王室危在旦夕,賊臣未被梟首示眾,這正是天下義士報效皇室的大好時機啊!如今您所在的郡還未遭戰亂之苦,吏民都很富足,如果您壹擂戰鼓,馬上會有很多人前來響應。用這支軍隊去誅滅國賊,為天下除害,這正是義士的表現啊。”
張超聽從了他,與臧洪壹起西行到陳留去見兄長張邈,商議起兵之事。張邈早有此意,於是兩軍在酸棗會合。
張邈對張超說:“聞知弟弟為郡守,教化人民施威施恩,並不都是自己作主,而是因為重用了臧洪,臧洪是什麽人啊?”張超說:“臧洪,真是海內之奇士。他的才智過人,我很器重他。”
張邈會見臧洪,與他敘談,深感驚訝。於是又將他介紹給兗州劉公山、豫州孔公緒,他們與臧洪也成了好朋友。
於是設壹個壇場,準備每人都發誓願,永結同好。各州的長官互相推讓,誰也不肯第壹個上壇,他們壹致推舉了臧洪。
於是臧洪登上了祭壇,拿著承盤,歃血發誓說:“漢室不幸,朝綱混亂,賊臣董卓,乘戰難危害國家,危及皇帝,虐殺百姓,大有侵吞國家政權,讓天下歸其所有的野心。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亻由、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廣陵太守張超等人,組成義兵,***赴國難。
今天壹起發誓的人,都應齊心協力,貢獻為臣的壹份力,即使拋頭顱灑熱血,也不心懷二意。如果誰違背盟約,不但他自身性命難保,還會禍及他的子嗣宗族。
皇天在上,祖宗有靈,請仔細地看著!”臧洪宣誓時慷慨激昂,聲淚俱下,聽了他的誓詞的人,即使是地位最低下的士兵、仆人,也都激動起來,人人都願盡自己的壹份力量。可是沒多久,各路人馬尚未決定誰先出戰,卻因糧食吃光而作鳥獸散。
張超派臧洪到大司馬劉虞處與他商議對策,此時公孫瓚已殺了劉虞,到了河間,又遇上幽、冀二州交戰,他沒能完成使命。袁紹見到臧洪,與他結交,非常器重他,不管在不在壹起,兩人都是好友。
適逢青州刺史焦和去世,袁紹讓臧洪統領青州,以撫慰那裏的百姓。臧洪在青州任職二年,州裏強盜紛紛離去。
袁紹佩服他的才幹,派他任東郡太守,治理東武陽。太祖在雍丘圍攻張超。
張超說:“我所能依靠的只有臧洪了,他應該來救我。”眾人都以為袁紹和太祖關系已經緩和,而臧洪很明顯地為袁紹所重用,他必定不會毀了自己的前程自招災禍,遠道趕來救援。
張超說:“子源是天下有名的義士,他肯定不會背叛原主,恐怕是被袁紹所禁止,來不及趕上援救啊!”臧洪聽說張超被圍的消息,果然赤著腳邊跑邊哭,召集了他手下的軍隊。他又請求袁紹撥給他壹部分兵馬,以便去救張超,被袁紹拒絕了。
張超終於被滅九族。臧洪因此怨恨袁紹,與他斷絕了壹切往來。
袁紹舉兵圍攻他,歷經數年也無結果。於是,袁紹命令臧洪的同鄉陳琳給他寫信,曉之以個人利害福禍,責之以恩德情義。
臧洪復信說:“離別後的思念,無論是夢中還是醒著,時時襲上心頭,為我們相距不很遠而感到慶幸,但是,由於我們選擇的取舍標準不同而未能相見,悲傷淒愴,充滿心間。“頭些日子,承妳不忘,連賜給我兩封高雅的書信,陳析利害福禍,於公於私,都是很透徹的。
我之所以沒有立刻復信,既因為學問淺薄,才性遲鈍,不足以回答妳的詰難;也因為妳帶著小妾,在袁紹那邊逍遙自在,可妳的家小還在城裏,我又是袁紹的仇敵。妳自己如此境地還替別人辦事,雖然忠心耿耿,披肝瀝膽,卻還是被疏遠的有罪之人,雖言辭中聽也還要受責難,自救尚且不及,怎會顧憐別人呢?同時,憑妳淵博的才識,豈會在大道上犯傻,不了解我的誌向呢!然而妳卻還是說來說去,我由此而知,妳的話是言不由衷,想解除自己的災禍。
假如壹定要計較長短、辯論是非的話,那麽關於是非的標準,天下人各有各的說法,真的說來,反倒又說不明了,不說卻也沒有什麽損失。再者,若是說了,便會宣告絕交,有損道義,那是我所不忍的。
因此便擱開紙筆,全然沒有答復,也望妳能體諒我的心情,知道我的主意是不會再改變的。可又壹次得到來信,援古引今,洋洋灑灑寫了六張紙,盡管原來打算不和妳去說,看來這是不可能的了!“我是壹個微末小人,本為主人(袁紹)效勞,竊居大州職掌,(主人於我)恩深誼厚,我難道忍心反過來與他兵刃相見?每次登城指揮部隊,望著主人的旗鼓,回想故友的斡旋,撫弦搦箭,不由得淚流滿面。
為何呢?自以為輔佐主人,無可悔憾的;主人對我的恩寵,超出別人。在剛受任(主持會盟)之時,發誓要了結天下大事,***尊王室。
豈知天子不快,張超的州郡被曹操攻占,郡將像周文王被拘囚牖裏的困厄,張超敗走陳留,要我出兵援救,攻打曹軍。假如我的計劃執行得晚,則喪失忠孝的名聲。
2. 《寒號蟲》文言文的閱讀答案原文: 五臺山有鳥,名寒號蟲。
四足,有肉翅。其糞即五靈脂。
當盛暑時,文采絢爛,乃自鳴曰:“鳳凰不如我!”比至深冬嚴寒之際,毛羽脫落,索然如鷇雛,遂自鳴曰:“得過且過!”(元·陶宗儀《輟耕錄》)譯文:五臺山上有壹種鳥,名叫寒號蟲。它有四只腳,壹對肉翅,但不能飛。
它的糞便就是古時用作行瘀的“五靈脂”。正當盛暑之時,它身披色彩燦爛的毛衣,於是自得其樂地叫道:“鳳凰也比不上我!”到了深冬嚴寒時節,毛羽脫落,難看得像只小雛鳥,就自言自語地叫道:“能過下去就這樣過下去。”
寓意:這則寓言告誡人們,那些不知天 高地厚的人要麽對自己做人教導員高而盲目樂觀;當碰壁之後,又對自己缺乏信心而盲目悲觀。
3. 《寒號蟲》文言文的閱讀答案原文:
五臺山有鳥,名寒號蟲。四足,有肉翅。其糞即五靈脂。當盛暑時,文采絢爛,乃自鳴曰:“鳳凰不如我!”比至深冬嚴寒之際,毛羽脫落,索然如鷇雛,遂自鳴曰:“得過且過!”(元·陶宗儀《輟耕錄》)
譯文:五臺山上有壹種鳥,名叫寒號蟲。它有四只腳,壹對肉翅,但不能飛。它的糞便就是古時用作行瘀的“五靈脂”。正當盛暑之時,它身披色彩燦爛的毛衣,於是自得其樂地叫道:“鳳凰也比不上我!”到了深冬嚴寒時節,毛羽脫落,難看得像只小雛鳥,就自言自語地叫道:“能過下去就這樣過下去。”
寓意:這則寓言告誡人們,那些不知天 高地厚的人要麽對自己做人教導員高而盲目樂觀;當碰壁之後,又對自己缺乏信心而盲目悲觀。
4. 《寒號蟲》文言文的閱讀答案原文:五臺山有鳥,名寒號蟲.四足,有肉翅.其糞即五靈脂.當盛暑時,文采絢爛,乃自鳴曰:“鳳凰不如我!”比至深冬嚴寒之際,毛羽脫落,索然如鷇雛,遂自鳴曰:“得過且過!”(元·陶宗儀《輟耕錄》)譯文:五臺山上有壹種鳥,名叫寒號蟲.它有四只腳,壹對肉翅,但不能飛.它的糞便就是古時用作行瘀的“五靈脂”.正當盛暑之時,它身披色彩燦爛的毛衣,於是自得其樂地叫道:“鳳凰也比不上我!”到了深冬嚴寒時節,毛羽脫落,難看得像只小雛鳥,就自言自語地叫道:“能過下去就這樣過下去.”寓意:這則寓言告誡人們,那些不知天 高地厚的人要麽對自己做人教導員高而盲目樂觀;當碰壁之後,又對自己缺乏信心而盲目悲觀.。
5. 繩技文言文閱讀答案原文
唐開元年中,數敕賜州縣大酺①。嘉興縣以百戲②,與監司③競勝精技。監官屬意尤切。所由直獄者語與獄中雲:“黨有諸戲劣於縣司,我輩必當厚責。然我等但能壹事稍可觀者,即獲財利,嘆無能耳。”乃各相問,至於弄瓦緣木之技,皆推求招引。獄中有壹囚笑謂所由曰:“某有拙技,限在拘系,不得略呈其事。”吏驚曰:“汝何所能?”囚曰:“吾解繩技。”吏曰:“必然,吾當為爾言之。”乃具以囚所能白於監主。主召問罪輕重,吏雲:“此囚人所累,逋緡未納,余無別事。”官曰:“繩技人常也,又何足異乎?”囚曰:“某所為者,與人稍殊。”官又問曰:“如何?”囚曰:“眾人繩技,各系兩頭,然後於其上行立周旋。某只需壹條繩,粗細如指,五十尺,不用系著,拋向空中,騰擲翻覆,則無所不為。”官大驚悅,且令收錄。明日,吏領戲場。諸戲既作,次喚此人,令效繩技。遂捧壹團繩,計百余尺,置諸地,將壹頭,手擲於空中,勁如筆。初拋三二丈,次四五丈,仰直如人牽之,眾大驚異。後乃拋高二十余丈,仰空不見端緒。此人隨繩手尋,身足離地,拋繩虛空,其勢如鳥,旁飛遠飏,望空而去。脫身行狴④,在此日焉。
註釋
①酺:指聚飲。古代國有喜慶,特賜臣民聚會飲酒。
②百戲:古代雜技、樂舞表演的總稱。秦漢時已盛行。
③監司:有監察州縣之權的地方長官的簡稱。
④狴:傳說中的獸名,因常畫狴於獄門上,故用作牢獄的代稱。
譯文
唐玄宗開元年間,皇上多次下詔賜令各州縣興辦大宴。嘉興縣令準備了雜耍,想和監司比賽誰的技藝更精湛。監獄官參加比賽的心情特別急切,當時監獄值班的告訴獄卒說:“倘若我們的雜耍比不過縣裏的,我們就要受到很重的責罰,如果能有壹項比較好的,就能得到獎勵。很遺憾,我們沒有能行的。”他們互相詢問,開始在獄中尋求能人。壹些會弄點小玩意兒的人紛紛自薦。這時,獄中有壹囚犯笑著說:“我有點拙技,可我現在拘押之中,不能略微施展來看。”獄吏驚奇地問:“妳會什麽技藝呢?”囚犯回答:“我會繩技。”獄吏說:“好吧,我去給妳說說。”於是,獄吏就把這個囚犯的才能告訴了監司。監司問這個人的罪輕重如何,獄吏回答:“這人是受了別人的連累,是偷了點稅,別的沒什麽。”獄官說:“繩技很多人會,有什麽特別奇異的嗎?”囚犯說:“我的繩技,和別人不壹樣。”獄官又問:“有什麽不壹樣的?”囚犯說:“別人的繩技,都是系住繩的兩頭,然後站在繩子上面行走或是轉圈。我只需用壹條繩,像手指粗,五十尺長,不用系,扔向空中,騰躍翻飛,沒有不能表演的動作。”獄官非常驚喜,叫把這人記下來。第二天,獄吏領囚犯到了戲場,別的節目已經開始表演了,後來才叫這人表演。只見這人拿著壹百多尺長的繩團,放在地上,將壹根繩頭拋向空中,繩子筆直。開始時拋了兩三丈,然後到四五丈。繩子很直,就像有人牽著似的,大家感到很驚奇。後來,竟拋到二十多丈,擡頭看不到繩頭,這人便手握繩子,身子離地。最後,他扔掉了繩子,在空中像鳥壹樣,越飛越高越遠,向遠處飛去。他就在那天借機逃出了監獄。
6. 朱異,字彥和吳郡錢塘人也譯文供參考:朱異,字彥和,是吳郡錢唐人.父親朱巽,以忠義剛烈聞名,曾任南朝齊國的江夏王參軍、吳平令.朱異幾歲時,外祖父看著他,高興地撫摸他,對朱異的祖父朱昭之說:"這個孩子不是普通材料,可以成就妳的家族."朱異十多歲時,喜歡聚眾賭博,很被同鄉人擔心成為禍患.等到年齡大些,就開始拜師,學遍了《五經》,尤其通曉《禮》、《易》,學習內容涉獵文史,兼通各種雜項藝術,賭博、下棋、書法、算術,都很擅長.二十歲時,來到京城,尚書令沈約當面測試他,對朱異開玩笑說:"妳年紀這麽輕,怎麽就這麽不廉呢?"朱異猶猶豫豫的沒理解沈約的意思.沈約就說:"天下的東西,只有文義棋書幾樣,妳(這麽貪心)壹下子全拿走了,可以說不廉了."。
7. 掩鼻記文言文閱讀答案魏王遺楚王美人,楚王甚悅之。
夫人鄭袖知王悅愛之也亦悅愛之甚於王。衣服玩好,擇其所欲而為之。
王曰:“夫人知我愛新人也,其悅愛之甚於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親,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夫人知王之不以己為妒也,因謂新人曰:“王甚悅愛子,然惡子之鼻。子見王,常掩鼻,則王長幸子矣。”
於是新人從之,每見王,常掩鼻。王謂夫人曰:“新人見寡人常掩鼻,何也?”對曰:“不知之也。”
王強問之,對曰:“頃常言惡聞王臭。”王怒曰:“劓之!”夫人先戒禦者曰:“王適有言,必亟從命。”
禦者因揄刀而劓美人。譯文編輯魏惠王贈給楚懷王壹個美女,懷王很喜歡。
懷王的夫人鄭袖,知道懷王寵愛新娶的魏女,所以表面上也很愛護這個新娶的美女。衣服首飾都挑她喜歡的送去;房間和家具也都選她喜歡的讓她使用。
似乎比楚王更喜歡她。楚王說:“女人仰仗自己的美色來博取丈夫的歡心,而嫉妒乃是人之常情。
現在鄭袖明知寡人喜歡魏女,可是她愛魏女比寡人還要厲害,這簡直是孝子侍奉雙親,忠臣侍奉君主。”鄭袖知道楚王認定她不是嫉妒以後,就去對魏女說:“君王愛妳的美貌。
雖然這樣說,但是他討厭妳的鼻子。所以妳見了君王,壹定要捂住鼻子,則大王會長久寵幸妳。”
從此魏女見到楚王就捂住自己的鼻子。楚王對鄭袖說:“魏女看見寡人時,就捂住自己的鼻子,這是為什麽?”鄭袖回答說:“我不知道這件事。”
楚王說:“即使再難聽的話,妳也要說出來。”鄭袖說:“她像是討厭君王身上的氣味。”
楚王說:“真是個潑辣的悍婦!” 王,鄭袖,美女三人坐壹起,鄭袖於是先行告誡禦者說:王如果說了什麽,壹定要快速執行。王叫美女到他前頭,靠近他,幾次掩口,王十分生氣,命人割掉美女的鼻子,絕不寬赦。
8. 鄭袖爭寵 文言文閱讀- 我的文言文不錯,希望能幫到妳。
解答
1.C.改正:A.為:連詞,表假設。B.因:從此。D.雖:即使。
2.鄭袖知道楚王已經不認為自己嫉妒。
3.她像是討厭君王身上的氣味。
4.鄭袖是壹個聰明但是詭計多端、陰險狡詐、善妒的人,從她嫉妒別人並把小心思用在害人的地方可以看出來。
評價鄭袖耳濡目染了戰國政客們的翻雲覆雨、勾心鬥角,所以自己也變得心狠手辣、十分歹毒。她善於表演,既隱藏了自己的真實目的、又取得了敵對者的信任,解除了敵對者的戒備,此後她就施展計謀,讓各個人物按照她的安排行動,最終使自己導演的節目成功落幕。我們要時刻防備這種危險的女人,當她們表演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能放松警惕,要看穿她背後的詭計,堅決不上當。 比喻因嫉妒而讒害他人。
翻譯
鄭袖知道楚王認定她不是嫉妒以後,就去對魏女說:“君王愛妳的美貌。雖然這樣說,但是他討厭妳的鼻子。所以妳見了君王,壹定要捂住鼻子。”從此魏女見到楚王就捂住自己的鼻子。楚王對鄭袖說:“魏女看見寡人時,就捂住自己的鼻子,這是為什麽?”鄭袖回答說:“我倒是知道這件事。”楚王說:“即使再難聽的話,妳也要說出來。”鄭袖說:“她像是討厭君王身上的氣味。”楚王說:“真是個潑辣的悍婦!”命人割掉美女的鼻子,絕不寬赦。
- 以上部分參考
- di灬唲提供。如有幫助,謝謝采納。
9. 盜泉文言文閱讀題答案《盜泉》譯文供參考:
有壹年,天大旱,卞邑遭受災荒,顆粒無收,老百姓餓得連樹皮都剝著吃光了,可是官府照常要錢糧。官逼民反,有壹個叫劉夏子的莊稼漢,領著壹大幫子人,上了卞城北的青龍山,在那裏占山為王造了反。他們人多勢眾,連官府也沒有辦法。正在發愁,孔子和他弟子們來了,卞邑大夫說起這件事,孔子問:“老百姓為什麽要造反?”,大夫說:“年成不好,災荒趕的”。孔子說:“妳為什麽不少收錢糧呢?”大夫說:“收這些錢我還不夠花的,哪能再少收?反正不動武是不行的!”孔子說道:“這還用殺人嗎?我去把他們叫下山來吧。”
孔子只帶了高柴壹個徒弟,走到了青龍山下。山上劉夏子聽說是孔子師徒來了,便打發人請他上山。孔子說:“只要妳歸順了官府,我馬上就上山,只要妳還是盜人,我就不上山。”劉夏子怎麽能歸順?談了很長時間談不攏。當時天很熱,孔子和高柴都渴得很厲害,劉夏子叫人端了壹碗水給他師徒兩個喝。高柴正要喝,孔子卻大聲地阻止說:“這種泉水喝不得!”劉夏子很奇怪,說:“夫子,這是山上的清泉水,喝了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為什麽不喝?”孔子說道:“山為盜占,盜山也!盜山之泉,盜泉也!君子不飲盜泉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