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8歲的李雪健應征入伍當了兵,在部隊業余搞宣傳。
當兵的時候,不管是出操、開會、集合、看電影,大夥都會唱很多歌。
李雪健也是個文藝青年,他喜歡唱《團結就是力量》,更喜歡那些戰火紛飛的故事。
不過作為二炮下屬特種工程兵戰士,打山洞、挖坑道才是他的本職工作。
幹的久了,李雪健就發現自己誌不在此,他想把副業轉正。
第二年,憑借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出色的表演,李雪健考上了空政話劇團。
在團裏,李雪健是個出了名的好人。
因為長得不夠帥,也不是主要演員,他十分珍惜在劇團裏的工作。
不僅臺上為了“路人甲”、“匪兵乙”這樣的龍套角色琢磨到深夜,在臺下更是積極表現,
裝臺、拆臺、掃地等臟活累活搶著幹,成了劇團的“勤雜工”。
1982年,團裏拍攝電視劇《夏天的經歷》,李雪健是個小配角。
這次他不僅照顧起了劇組的同事,還格外關註起了女主角於海丹。
正值北京炎熱的夏天,李雪健把自己宿舍裏的電風扇搬到片場給大家吹風,還親自買來冰綠豆沙,用保溫桶裝好給於海丹喝。
就這麽壹來二去兩人就熟悉了,不過當時兩人身份可大相徑庭。
於海丹的姑姑是著名表演藝術家於藍,表哥是著名導演田壯壯,壹家子人搞文藝,當李雪健還在空政話劇團跑龍套時,人家已經出演女主角了。
後來,於海丹出演電視劇《暖流》,劇組在北京站,拍攝壹個抓小偷的鏡頭。
結果那天,演小偷的群眾演員沒來,導演就說:“海丹,妳從空政話劇團找個人過來幫忙吧。”
於海丹便給李雪健打了個電話,他二話沒說,騎個自行車就來了,而且演得還不錯。
等他演完自己孤零零回到空政大院,太晚了,門都關了,只好翻墻而入。
第二天,這事被壹個記者報道出來,李雪健因此還受到了處分。
可是李雪健沒把這事告訴於海丹,後來 於海丹 聽說了,覺得這個男人質樸又有擔當。
漸漸地,兩個互相欣賞的年輕人走到了壹起。
在壹起久了,於海丹就發現了李雪健這些性格的來源,原來是“軍人情結”。
但凡碰到要拿大主意的事,他要定了的事就是鐵定了,變著法的也要幹成。
追到女朋友就是這樣,後來他當演員也是如此。
02
1990年是李雪健演藝之路的轉折點,他主演電視劇《渴望》轟動壹時 。
善良敦厚的宋大成,也許是中國電視熒屏上最早的暖男,千年備胎,男二逆襲男壹的典範。
當時,《渴望》劇組找到李雪健,邀請他出演男主角宋大成,演慣了英雄人物的李雪健對演這個普通男人沒有興趣,好幾天都沒看劇本。
但於海丹壹口氣看完了前20集,激動地對丈夫說: “宋大成挺有戲,妳壹定要上!”
李雪健考慮再三,加上導演幾年前對他進話劇團有恩,他就應下了。
沒想到,演完後觀眾反響熱烈,說他演出了中國男人那種看似窩囊實則敞亮的感覺,宋大成這個角色簡直是許多男人的翻版。
從那之後,李雪健壹夜成名,他也因此收獲了電視劇“飛天”、“金鷹”雙獎。
就在李雪健準備大展宏圖的時候,意外卻發生了。
2001,李雪健在拍攝電視劇《中國軌道》,遠赴西安外景基地拍攝的前夕。
忽然有壹天,他摸著脖子說:“怎麽起了壹個小疙瘩?”
但那時候他要趕著去拍戲,戲比天大的他也沒當回事兒,身上只揣了點消炎藥就走了。
後來拍了壹個多月,李雪健的那個疙瘩不僅沒消,反而更大了,吃消炎藥也不管用,於是於海丹要去西安看他。
這壹看可不得了了。
在西安最好的醫院,做了頭頸部檢查、鼻內穿刺, 李雪健 卻被查出 得了鼻咽癌。
當時他還不信,自己怎麽可能突然患癌呢?
“我能吃能喝,我能得這病?”
後來醫生最終確定病情後,李雪健才慌了神。
他是戲裏的男主角,和投資方有承諾,才剛剛走上拍攝的正軌,這壹走,幾百萬的投資可怎麽辦呢?
李雪健 說: “我不能住院,我還要拍戲。”
此時的妻子於海丹已經急了:“妳命重要,還是戲重要!”
因為《中國軌道》當時投資了不少錢,還調用了部隊的人。
李雪健不想因為自己,而耽誤了整部戲的進度,這樣的行為實在做不出來。
“錢也花了,部隊的人都調動起來了。 要是我活了,戲沒拍成,那我丟人啊,丟死了。 不讓我拍戲,那還不如死了好。”
而於海丹知道李雪健在演戲方面的倔脾氣,只好答應他不住院治療。
於海丹每天上午準時去接他到醫院做化療,然後下午再把他送去劇組拍戲。
壹天過著兩種人生,上午是重癥病人,下午則是敬業演員。
當時,劇組主創人員心情非常復雜,“拍攝現場最常見的壹幕就是,李雪健在認真地拍戲,工作人員在壹邊默默地流淚……”
就這樣,李雪健硬挺著拍了壹個月,直到拍完最後壹個鏡頭。
戲拍完了,妻子於海丹就趕忙帶著李雪健,返回北京住院治療,李雪健的抗癌之路才算真正意義上的開始。
03
“就像吃魚,服務員把壹條活魚狠狠摔在地上,那魚可能沒死,但內臟肯定被摔爛了。 我就是被摔爛了內臟的那條魚,生不如死。”
這是李雪健後來,形容自己治病時的絕望心情。
為了抗癌的李雪健,壹度消失在了公眾視野。
後來因為太過痛苦,李雪健壹度想要徹底放棄治病,他形容這種感覺是生不如死。
但最主要的原因,他多年後才說:是因為當時花錢太多,才想過放棄治療。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2017年,他上《開講啦》,有壹位年輕演員不滿他拿錢過多,當中質問。
他說:“向您這樣德高望重的老戲骨,演四天拿60萬,而我作為男主角,才4000塊”。
“請問出名有沒有意義?”
李雪健不置可否,但他說年輕人要有對作品的追求,要有藝術的境界,不料那個年輕演員似笑非笑地回答:“那是因為您不愁吃喝”。
這讓李雪健十分生氣。
想想在空軍文工團打雜的日子,再想想邊化療,強撐著拍完《中國軌道》的日子,李雪健沒法壹壹道出,而他對藝術的壹腔熱血,恐怕這個年輕人也沒法理解。
演藝對於年輕人來說,是成名的壹種手段,但對於李雪健這樣的老藝術家,這是他們吃飯的本領,也是壹生的事業。
04
在《少帥》裏看到演張作霖的李雪健,第壹感覺壹定是:太瘦了。
這種瘦,不是特意為劇情打造的精幹,而是隱隱地帶著壹些病容。
那時候,李雪健已經和癌癥抗爭了15年,於海丹也陪著走了同樣的時間。
每次去醫院時,於海丹都承受著巨大壓力,但卻表現得像沒事壹樣。
雖然心裏怕,但在李雪健面前卻永遠自信,這樣他心裏才能跟著自信、踏實。
治病期間,於海丹幾乎是掏空了家底,但這壹切付出,慶幸最終沒有白費。後來李雪健每次提到妻子就感激不已: “我能活到今天,只因有壹個好的愛人。”
2003年,病稍微好點後,李雪健決定復出拍戲。
圈內的同行和圈外的觀眾都有同壹種感覺,從《歷史的天空》開始,雪健痊愈後拍的戲,壹部比壹部精彩。
而此時的他,從容、淡定,寵辱不驚。
他主演的《美麗人生》這部並沒有先聲奪人的戲,竟在曲終人散後以潤物無聲般的感覺悄然縈繞在眾多觀眾心頭,揮之不去。
後來北京電視臺的工作人員,發短信感謝李雪健,他還幽默的回信:“我壹定要為提高收視率,而努力奮鬥!”
05
李雪健屬於那種隨和謙虛之人,對於名利向來不爭不搶,但不爭不搶不代表心裏不在乎不委屈。
在電視劇《嘿老頭》中,李雪健飾演了壹位患老年癡呆癥的父親,打動了無數觀眾,被視為他演藝生涯中塑造的又壹個裏程碑式的人物。
但是,在素有電視領域“專業獎”之稱的“白玉蘭獎”的評選中,李雪健連提名都沒有獲得。壹直隱於幕後的妻子於海丹,坐不住了。
她瞞著李雪健給評委們發短信說:“老頭有了這麽壹個觀眾喜歡的硬氣作品,怎麽會連個提名都不給他呢?”
“我發這信息的目的不是要獎,是要對他的尊重!他看重這份尊重!他不爭不說,但我要說。”
後來,白玉蘭評委組向於海丹解釋,自證清白。
記者問於海丹怎麽想,壹向不願意接受采訪的於海丹,主動找到媒體解釋。
她說:“雪健將來當主角的機會不多了,這些年,經過放射治療,他的牙齒和耳朵都受到了嚴重的摧殘。演戲時不能戴助聽器,他就背對方的臺詞,拍戲時看著對方的口型去說。”
“唯有演戲,能給李雪健帶來生命活力。”
她還懇求評委:“得獎不重要,重要的是別傷他。”
此時的於海丹,早已忘記自己也是個公眾人物,而她所求情的,更是壹個是拿了33次影帝的老戲骨。
連兒子都給她 點贊說: “ 妳是最不願出頭露面的,但老李受欺負時,也只有妳敢豁出去,替他拔份兒! ”
這對老兩口不在乎名氣,不在乎身份,他們互相了解,為了對方的熱愛去努力奔走。
盡管年近70,絲毫不減勇氣。
如今,李雪健和妻子於海丹已經攜手走過了37年,盡管並不順利,但他們總是充滿信心。
所謂夫妻二人本是比翼鳥,大難來時***同飛,有的人相信它是句口號,而有的人相信,那就是真理。
編輯: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