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浮現這樣的畫面:漫山遍野壹朵朵綻放的鮮花,冰涼的石碑。送別穆然的人群中,有她的父母,有她的師長,有她的同學,還有許許多多的人。沒有人說話,只有穆然的聲音,壹遍又壹遍地回響……
這是電影《少女穆然》結束時的畫面。這部電影使我感觸良多。影片記述了壹個真實人物——16歲的北京姑娘張穆然短暫、坎坷而又富有意義的壹生,表現了她面對困難、挫折乃至疾病、死亡所具有的勇氣和樂觀主義精神。故事從1991年講起:8歲的小穆然隨下鄉插隊的父親回到北京,可她的小學和中學生活不很順利:說話有外地口音被同學譏笑,學習成績不夠理想,有些事情受到同學、老師誤解,家庭物質生活條件差,母親因不是北京知青壹直未調回來……這些都在穆然正確的人生態度面前得以化解。然而,穆然在15歲時患了癌癥,但她微笑著面對疾病和死亡,向世人奉獻了壹個美好的心靈世界。影片中故事情節生動感人,鏡頭語言豐富精當,思想內涵積極深刻。
我忽而又憶起穆然彌留之際那張蒼白的微笑的面孔。我記起了她與父親的擊掌為盟;我記起了她對好友的撫慰;我記起了她抱病寫下的《闖關》;我記起了她的笑,她的淚,她的勇敢。她走了,但她把她的歡樂和勇氣留給了身邊的人,所有愛她的人。我想,這就是她所能做的事。
我不知道穆然是否對死亡存有恐懼,但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有這種心理。我曾因老年人對於死的淡定百思不得其解,看了電影卻豁然開朗:因為,他們已經做了他們能做的事。盡管他們中的許多人,平平凡凡地過了壹輩子,成家立業,生兒育女。但到了年老的時候,他們將不再遺憾,因為他們的人生不再空白。他們壹輩子都在做的事,就是他們能做的事。
穆然還是壹個心中充滿著愛的人。幼小的她對大自然有著無限的熱愛之情,她說她自己就想做壹只可以自由飛翔的小鳥。而她最喜歡的也是那只從出生就開始尋找荊棘樹,找到後就把身體紮進最深的刺中,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發出最動聽的歌聲的荊棘鳥。她向往著自己能成為像荊棘鳥壹樣的壹只勇敢倔強的小鳥,用美麗的歌喉,用血的軀體,去演繹出最動聽的生命樂章!
因為心裏有愛,所以她愛生活,愛親人,愛老師,愛同學;因為心裏有愛,所以她能坦然地面對生命中襲來的風雨;因為心裏有愛,所以她才能迎接死神的挑戰,好好地生活,因為心裏有愛,所以穆然的生命才是絢麗的。雖然穆然17歲的生命是短暫的,但她給身邊的人帶來了無限的快樂和動力。面對癌癥從容不迫的微笑,使許多人感動不已,也贊嘆不已。
壹個人心裏應當有愛。因為愛是她內心燃燒的火焰,是照耀她生命白晝與黑夜的太陽,也是她走在人生路上最堅定,最恒久的力量。
穆然的生命像壹朵花,正是因為有了愛,所以花開時是美好的,花落時也是燦爛的。人的壹生中應該充滿愛,只有這樣,才不會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只有這樣,才會從愛的涵義裏享受光榮和驕傲,享受風和日麗,享受美好與詩意。
人生是壹首詩,有人寫了滿滿壹頁,也有人只留下短短的幾行。但我相信,無論人生短暫與否,我們總要活好屬於自己的日子。我們要去面對生命的美麗與哀愁;我們要為自己點壹盞心燈;我們要盡己所能地去使別人得到,而非失去。
雨夜裏的玫瑰悄然而逝,遺下昨夜的芬芳,揮之不去。壹個年輕的生命,用離去啟示我們關於生命的真諦……
我是實驗6年級六(2)班的魏博 抄完了找我哦 (我鄲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