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安徽兩省三地爭奪西門慶故裏
基於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會給地方帶來巨大文化旅遊收益的考慮,與圍繞《紅樓夢》引發的曹雪芹故裏之爭類似,另壹部名著《金瓶梅》引發了兩省三地的“西門慶故裏之爭”,具體涉及山東省陽谷縣、臨清縣和安徽的黃山市。
三地都紛紛舉起“西門慶故裏”招牌,競爭不息,西門慶也被壹改在傳統文學名著中“大淫賊、大惡霸、大奸商”的藝術形象,華麗轉身成為當地政府追捧的文化產業英雄。而且,在這場故裏之爭中,浸泡了傳統文化中悶騷暗流的風月旨趣,推動了當地的經濟和民生發展,也從根本上實現了世俗心理和價值觀的雙重轉型。 山東陽谷和臨清二縣,旗幟鮮明、聲勢浩大地打造“西門慶故裏”,使得《金瓶梅》文化之爭幾成山東的“內戰”。先看陽谷。《陽谷縣服務業發展第十壹個五年規劃》明確規定,“做大做強《水滸傳》、《金瓶梅》歷史巨著利用文章”。《中***陽谷縣委、陽谷縣人民政府關於進壹步加快全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二〇〇六年八月十三日)也明確規定,“註重挖掘《水滸傳》、《金瓶梅》等歷史名著的文化內涵,進壹步打響水滸、古運河兩條旅遊線和陽谷古城的品牌,實施全方位發展旅遊業”。其背後的項目支撐是“水滸傳·金瓶梅文化旅遊區建設項目”:該項目占地25畝,主要包含三大景區——水滸文化遊覽區;宋代民風民俗商業遊覽區;《金瓶梅》文化遊覽區(內有“西門慶故居”等系列文化景點)。按照規劃,該項目總投資5600萬元,項目收益預期是:該項目建成後年接待遊客可達20萬人次,景點商品銷售收入可達300萬元,預計5年內收回投資。(數據來源:陽谷招商網)
而且,在陽谷看來,無論是《水滸傳》,還是《金瓶梅》,最核心的人物並非武松,而是西門慶。所以,該項目名義上是《水滸傳》在前,《金瓶梅》在後,但有關《金瓶梅》的內容遠遠多於《水滸傳》。西門慶和潘金蓮初次幽會地點——“王婆茶坊”,裏面通過雕塑逼真再現了西門慶和潘金蓮的幽會場景;西門慶經營的產業,如生藥鋪、鹽鋪、當鋪和綢緞莊等壹應俱全,還有潘金蓮手工藝品、西門慶絨布等特色旅遊產品;在景區內,懸掛著100張《金瓶梅》的插圖連環畫,以及西門慶7個妻妾的精美畫像。
獅子樓本來是西門慶喪命之地,可陽谷更樂意把它改造為西門大官人的浪漫之地。2003年10月,陽谷縣政府投資3470萬元興建了占地30余畝的的獅子樓旅遊城,城內娛樂表演節目,多是表演西門慶和潘金蓮的卿卿我我。此外,頗有趣味的是,在陽谷縣《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打造“武松故鄉”的品牌,巨大的產業需求使得武松和西門慶走向了和諧相處。
比陽谷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是,山東臨清亦力挺西門慶。《臨清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09—2015年)》中提出,“(打造)以《水滸傳》、《金瓶梅》、《老殘遊記》、《三言二拍》等為代表的名著文化”,將自身的城市文化旅遊品牌定位於“《金瓶梅》故鄉和運河名城”。而且,臨清的“西門慶項目”亦力壓陽谷,其“金瓶梅文化旅遊區”項目,占地8公頃,以名著文化為載體,展示明清時期運河城市市井休閑文化。其中與金瓶梅相關的具體項目包括:1、《金瓶梅》文化旅遊區及項目。在福德街建設《金瓶梅》文化街區,按照《金瓶梅》的描寫,建設西門慶以及他的妻妾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等的宅院,打造壹個“金瓶梅”式的大觀園。另外還有王婆茶館、武大郎炊餅鋪、古戲樓、縣衙、晏公廟等,出售特產小吃,還上演民間藝術,如“西門慶初會潘金蓮”、“武大捉奸”等,遊客還可以自費參與表演,演出後得到光盤。交錢就可以參與表演並拍攝成光碟,親自體會壹次西門大官人的極樂生活。2、《金瓶梅》學術會議中心。3、龍山風景區。內有西門慶之妻李瓶兒的墓地,是登高、觀光、休閑的城市內花園。 按照臨清的規劃,該項目總投資約3億元,預計每年遊客可達到40萬人次,年綜合收入達6000萬元。(數據來源:臨清政務網) 此外,臨清還開辟了壹條“金瓶梅背景景觀壹日遊”旅遊線路,即晏公廟——運河三橋——工部營繕分司(考棚黌門)——謝家酒樓——鈔關——臨清閘——龍山——磚廠遺址。
“大壞蛋”給黃山辦了件大好事
與陽谷、臨清的喧嘩不同,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則是“騷動”了壹把。徽州區圍繞“徽文化體驗和休閑度假基地”這壹旅遊品牌,重點打造呈坎、潛口、唐模等三個旅遊節點,開發建設完成投資9億元。
徽州敢下狠心挑戰山東兩地,主要是地區招商引資的產業需求所致。徽州區旅遊長年擡不起頭來,原因就是離黃山風景區太近,區內的七大重點旅遊項目缺乏足夠響亮的品牌支撐。
2006年,黃山市徽州區突然聲稱將投資2000萬元開發“西門慶故裏”、《金瓶梅》遺址公園等項目,此舉立刻激起全國的廣泛關註。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黃山市徽州區打出“西門慶故裏”之後,的確收到了極其巨大的轟動效應,由此,國內外第壹次把黃山市內的黃山區(黃山旅遊)和徽州區(徽州文化遊)區別開來。壹時間,媒體雲集徽州,以至於部分景點甚至不得不打出了“拒絕媒體采訪”的招牌。黃山腳下生生地“孵化”出全新的徽州文化遊,西門慶可謂“大壞蛋”辦了壹件大好事。
在今天,《金瓶梅》早已洗凈了淫書的汙名,成為公開發行的世界文學名著,“金瓶梅文化”自然亦被歸於傳統文化繼承的範疇。再加上多樣性的價值觀變革,俗文化的風行,風月文化搭臺,風月經濟唱戲,使得西門慶這樣的反面典型背後所蘊含的巨大開發價值被正視,甚至連孔孟之鄉也放下斯文,以至於西門慶府邸兩省三地,日夜笙歌,真可謂“野百合也有春天”!而此情此景,真真應了韋莊那句著名的詩句,“(西門慶)壹生風月供惆悵,(‘西門慶故裏’)到處煙花恨別離”。
裴鈺:南開大學人文學者、作家,天津歷史學學會理事,致力於當代中國文化重建和文化產業研究。代表作有《莎士比亞眼裏的林黛玉》等。 裴鈺文章壹出,頓時引發了軒然大波,有的媒體甚至刊出了“兩省三地爭認淫棍西門慶故裏”的新聞報道,對這壹現象進行批評。由於報道引發的爭議極大,三地官員陡感壓力。連日來,“西門慶”三個字在當地官員口中都成為壹個敏感詞匯。
徐保章已經接待了多批媒體,“有央視的、中新社的、上海的、山東的、重慶的。我總結了壹個規律,凡是到過現場的人,都不會同意裴鈺老師的觀點。裴鈺的文章只是學術研究,不是新聞報道。裴鈺沒有來過陽谷,他對這個情況不了解。”
徐保章說,“陽谷不可能打西門慶牌,只是打造文化品牌,涉及西門慶。如果沒有西門慶,就不會有武松鬥殺西門慶。西門慶這個人物就是給武松做鋪墊的。”
徐保章再三聲明,“說陽谷爭西門慶故裏,是不是太荒誕了壹點。西門慶只是壹個小說中的人物,‘故裏’壹說並不準確。”
與陽谷類似,臨清眾多官員也壹致否認爭奪西門慶故裏壹事。臨清市旅遊局局長李保太說,“我們絕對不會爭什麽西門慶,西門慶是什麽人物。”
臨清縣委宣傳部壹位張姓副部長稱,臨清提出的口號是“千年古縣,運河名城”。臨清是金瓶梅的故事原型地,已經在臨清召開了數次的《金瓶梅》研討會。臨清打金瓶梅牌,也不會打西門慶牌。
臨清市委宣傳部另壹位官員稱,“我們還沒做什麽,就已經感受到很大的壓力了。”
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村黨委書記江海在接受了媒體采訪表示,西溪南村確實打算過做強做大旅遊產業,但絕對不是打“西門慶故裏”這個招牌。
壹場風波驟起,吸引大批媒體到來,讓三地頻頻在媒體上曝光,盡管爭議極大,但客觀上也起到宣傳效果。對於這樣的看法,徐保章並沒有否認,“炒作有負面影響,但也有宣傳作用。” 三地為何被卷入西門慶故裏爭奪戰的風波呢?這其實與三地的歷史淵源息息相關。 在整個魯西地區,水滸文化和金瓶梅文化源遠流長,有資格爭奪《水滸傳》或《金瓶梅》文化資源的地方還有很多,包括鄆城、梁山、東平以及河北清河等多個市縣區。只要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壹些地方就避不開武松、潘金蓮、西門慶等知名人物。從這壹點上來說,各地“爭也是不爭,不爭也是爭”成為現實寫照。
聊城大學教授宋培憲稱,魯西地區歷史文化有兩條脈絡:壹是圍繞著《水滸傳》的草莽英雄文化脈絡,另壹條就是圍繞著《金瓶梅》的運河市井文化脈絡。這兩條脈絡有時也會產生交叉,因為《金瓶梅》就是從《水滸傳》中的《武十回》演繹而來的,原形也是《水滸傳》。
由於景陽岡坐落於陽谷縣境內,陽谷成為武松打虎地,同時也被稱為武松的故鄉。宋培憲說,武松在景陽岡打虎後,虎被人擡到了陽谷縣。在路過縣城的紫石街時,武松正好遇到了哥哥。後來,在紫石街旁的獅子樓上發生了武松鬥殺西門慶壹幕。
宋培憲說,臨清是《金瓶梅》的故事原型地,這壹點,史學家已沒有大的爭論。壹般的史學家認為,《金瓶梅》中所謂的清河就是指臨清。因為清河沒有運河大碼頭,歷史上的臨清是運河邊極其繁華的壹座城市,人口曾達到百萬之巨。《金瓶梅》中也有直接提到了“臨清大碼頭”。
此外,清河縣也有理由大打《水滸傳》或《金瓶梅》牌。1989年,宋培憲曾到清河去采風,專門考證過武松的故鄉。宋培憲說,清河縣史誌辦提供的清河地名資料中記載,武松是清河縣武家窪人,潘金蓮是位於清河縣城東8公裏黃金莊人。據考證,潘金蓮的丈夫也叫大郞,同樣是家境貧寒,但此人身材高大,後來考取了功名,這也與水滸傳中武大郞的形象有所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