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得,在這個爛片時代,這是壹部有心的電影,妳無法站在高處去審視,也無需陷在泥潭裏去仰望,它能自發地與觀眾建立平等交流的情感。它也是很久以來,大陸院線環境下第壹部沒有明星主演,不追求商業價值最大化,認真誠懇地記錄當下橫漂這個群體、橫店這個地方,同時在其中灌註心血和情感的作品。
而對這部電影的評論,也讓我認識到全國範圍內對橫店影視文化、橫店人的諸多看法。
有些人從電影本身情節出發,認為它“故事和真實被他們提前預設的各種類型片俗套元素帶偏”。其所追求的徹頭徹尾的所謂真實,真正實現理想化創作,不過是壹種畸形的創作觀念。電影創作不能不考慮市場,不考慮橫漂群體、普通觀眾看到這部作品時候的接受度。《我是路人甲》已經是導演自己投資風險下,最大化個人風格、理想的創作模式,也是香港導演融入內地最徹底的壹次嘗試,還是壹次獨立電影大投資的嘗試。
也有人從價值觀的角度出發,認為“橫漂之所以不成功,不是因為外形不佳,運氣不好。根本原因只有壹個,沒有天賦,無法讓人通過肢體感受角色的情緒,無法讓人透過雙眼觸摸角色的靈魂。”,“劇情中存在的勵誌浮誇,過多的雞湯是天方夜譚的癡人說夢。”
《我是路人甲》的劇情浮誇嗎?不見得,也許電影中是有壹些生硬的轉折和壹些爛俗的老梗,但依然是在能接受的範圍內,說著橫漂的故事,不僅不浮誇,而且做到了最大程度的真實。
地方報上每禮拜都會有壹版中的壹大塊來采訪壹個橫漂,好多年了,實際上真的都是電影中發生的這些事:剛開始來橫店的不適應,有壹個個的小團體,家庭關系處理的危機,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在片場談戀愛,壹點點做到群特和特約。橫漂們的情緒可能會時不時突然爆發壹下,也做過自己也知道完成不了的明星夢。曾經什麽都不懂的人,會成為遞紅包的老油條。還有好多人,經常性地被打擊,有堅持不下去回家的,也有無論如何都待在橫店混日子的。他們會拿著壹本小本子,密密麻麻記著在哪演屍體,在哪演太監,賺了多少錢,見到了什麽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