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道家辯證法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的關系
道家思想具有中國最淳樸的辯證思想,如陰陽、八卦等,道家思想認為世間萬事萬物相生相克,有對立之處,又有融合之處。這在道家陰陽魚圖案中表現十分明顯,還有老子曾說的“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等。中國人始終對於辯證法的認識和運用都是比較深的,因此中國人看問題通常會比較全面。而為了防止人們受到情緒的控制喪失理性的判斷,所以道家教導人們要“致虛極,守靜篤”,這樣人們才能保持好的心態。而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辯證法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壹方面企業管理者需要看明白事物背後的本質,要看人與事的兩面性,還要看到這兩面性的變化與融合。比如企業危機管理,假如發生危機,企業管理既要看到危,也要看到機,要能看到事物表象之後的深層次影響與變化,做到化危為機。同時管理者無論在做戰略管理還是事務管理時,都需要有辯證的思想,要分清利弊,看清主次,在管理下屬時也要全面的認識下屬,避免偏頗。
二、道家“和”文化與現代企業管理的關系
道家追求和諧,追求“天人合壹”。避免爭鬥,老子也曾說“夫之不爭,則天下莫與之爭”。這看似與現代企業管理大相徑庭。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企業就是要競爭,爭品牌,爭利潤,爭市場。但是壹個企業過於強調爭,可能會發展的很快,但是也蘊含著極大的危險。因為過於強調爭,就容易走極端,牛奶企業為了爭,壓低成本,使用三聚腈胺,最後走上絕路,如三鹿。巨人集團為了爭,建造巨人大廈,結果只蓋了兩層就撐不下去了。秦池古酒為了爭,把央視廣告標王拿下來的時候也就決定了它的結局。過於強調爭會容易讓企業管理者喪失理性的判斷,容易形成鋌而走險的習慣,反而不如壹些中小型企業活的長久。同時在公司內部過於強調爭則容易造成不好氛圍,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都是爭的關系占主流,那麽勢必影響配合。壹個團隊乃至壹個企業最重要的是協調配合,過於在內部強調“爭”,則很有可能引發有損公司整體利益的行為。而且過於強調爭,會使員工乃至領導都精神緊張,壓力加大,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也是美國為什麽心理醫生這個職業這麽走紅的原因。所以企業在市場經濟參與競爭的過程中,壹定不能忘記“和”。企業內部要和諧,才能協調運作,保持團結。尤其是企業領導,更需要有“和”的精神,要把功勞讓給員工,員工才會忠誠於自己,才能更努力工作。企業還要學會與自然保持和諧,不能做出有損生態環境的事情;要與社會保持和諧,不能做出有損社會大眾的事情;還要盡量與同行保持和諧,盡量能化爭為和,***同發展,否則即使贏了,也可能傷敵壹千,自損八百。正所謂“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三、道家“水”的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的關系
道家思想與水有著很大關系,老子曾對孔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可以看出,道家對於水的理解很深。水能潤澤天下,卻不爭名奪利,而且甘願處於低窪別人不願去的地方。因此企業管理者也應該有這樣的精深,做企業是為了幫助社會,造福社會,而不是為了個人名利。企業獲利是為了員工能夠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為了自己攫取金錢。這樣的企業才能長久的發展下去。同時水是柔弱的,卻沒有東西能勝過他,正是因為它不剛強,柔性至極,所以刀砍到水裏,水還是會繼續流。並且水還經常能勝剛強,如江河湖海乘勢而下,誰能阻擋;水中堅石,也壹樣會被磨損削平。而對於對於企業管理來說也壹樣,剛強未必有益,要學會水的柔,才能不敗甚至勝剛強。
四、道家無為之法與現代企業管理的關系
無論是對於水的理解,還是對於自然之道的理解,著眼點都在“無為”二字,“無為之治”是道家有關管理方面的精髓所在。“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必先有為而後無為”。“無為”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不亂為。我們把“無為”思想運用到企業管理上,就要求管理者的行為要順應規律,按照規律去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並且不隨易變更;把權力放給下屬,下屬在制度框架下,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幹,企業管理者就可以做到“無為”,企業就可以做到“無不為”,這也是對道家來說才是真正的目標。但是壹些企業管理者,總是顯示其領導的優秀,要做“有為”領導,對於屬下工作事事插手,甚至越級去管理下面的事情,權力不下放,完全集中在他壹人手中,最後的結果不是把企業管死了,就是把企業管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