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黃帝本紀》中有言:“蚩尤氏頭有角,與黃帝頭,以角抵人,今冀州為蚩尤戲。”
角抵是中國秦漢時期在民間流行的壹種遊戲,競技雙方要在臉上戴壹個有角的面具,然後再比武鬥力,他們既要分出高下,也要打出壹定的觀賞性,這便是角抵的樂趣所在。
據《相撲之始》記載,日本相撲起源於公元前23年,它與中國的角抵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另外,日本歷史學家還在《通溝》壹書中提到,在中國吉林省集安市出土的古墓中,存在清晰可見的角抵圖,而這些畫面中的場景,便是日本相撲的源頭。實際上,中國的角抵是在唐代正式流入日本的,在此基礎上,日本又沿襲了角抵的比賽形式和規則,除了名字略有不同外,二者之間幾乎沒什麽區別。
不過,日本對相撲的熱愛,卻顯然超過了中國,從17世紀開始,日本突然大範圍興起了職業相撲——大相撲,之後數百年,相撲壹直在堅定不移地向前發展。到了20世紀初,相撲已經成為日本的“國技”,它不僅受到了全國人民的喜愛,還誕生了不少相撲高手。如今,日本每年都要舉行6次相撲比賽,這項古老而又傳統的技術非但沒有絲毫衰落的跡象,反而還壹步步走向了世界。
有壹說壹,成為壹名合格的相撲運動員是頗為不易的,因為除了“過人”的身體條件外,還要熟練掌握各項技術。就規則上來說,決出勝負的方法***有2個,壹個是將對手扳倒,另壹個便是把對手推出土表外。因為,為了達成這壹目的,相撲選手必須要靈活運用、肩、手、臂等部位,然後再憑借推、摔、捉、拉、閃等技巧取勝。另外,相撲也是有實力等級劃分的,入門級稱為序之口,最高等級為橫綱。
毫無疑問,凡是到達“橫綱”這壹級別的相撲手,幾乎都是幾百斤的大胖子,畢竟有句話叫“壹力降十會”,只要體重上去了,技巧和肌肉都不免落了下乘。因此,增肥便成了相撲手增長實力的捷徑,而說到增肥,就不得不說美國人了。美國人喜歡吃高熱量的食物,其肥胖率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的,若是再加上他們天生寬大的骨架,絕對不失相撲手最佳人選。
伊曼努爾·亞伯勒,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他從小就喜歡吃甜食、炸雞等高熱量食物,結果體重壹路飆升,12歲就達到了114公斤。在學校,亞伯勒是同學眼中的“怪胎”,他遭到了無休止地嘲笑,幾乎沒人正眼看過他。到了30歲,亞伯勒仍壹事無成,他當時已經是個273公斤的大胖子了,除了拼命減肥,他也沒什麽能做到工作。
不過,朋友卻建議亞伯勒去從事相撲運動,他的身高、體重已經滿足條件,只要學點技術就行。就這樣,亞伯勒壹腳跨入了相撲的大門,在教練的指導下,他的技術飛得到了顯著提高,就連體重,也在壹點點向上攀升。巔峰時,亞伯勒的體重已經達到了415公斤,因此他得了個“大象人”的稱號。因優勢過於明顯,亞伯勒很快便在美國相撲界嶄露頭角,幾年下來,他幾乎拿遍了所有比賽的冠軍,成為了美國名人。
後來,40多歲的亞伯勒收獲了愛情,他的妻子是壹名年過20的女模特,二人站在壹起,不免令人生出“美女與野獸”之感。2015年,亞伯勒去世了,這個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最重運動員”的男人走完了壹生。亞伯勒壹死,他的遺孀自然受到了極大關註,有的人躍躍欲試,打算將其迎娶進門。不過到了最後,他們卻不得不放棄,因為這個女人說出了這麽壹句話:若是想娶我,先和亞伯勒打壹架再說。
眾所周知,亞伯勒已經去見上帝了,就算借他們十個膽,也是萬萬不敢與其打壹架的。
妳怎麽看這件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