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起步,先後“征戰”北京和成都,何星遠他的夥伴們正試圖把鴨脖子的銷售版圖向全國擴張。
下海:拋棄金領生活
何星遠早年搞外貿時,吃到同事女友從武漢帶回的鴨脖子,即使是不太能吃辣椒的他,也總是淚流滿面地啃完最後壹個鴨脖子,從此便無法忘記這壹美味。
2001年,從四川大學MBA畢業後,何星遠應聘到了香港東亞銀行成都代表處,成了壹個令人艷羨的金領。高薪、五星級酒店辦公、公司配別克轎車,何星遠全權負責外部事務,前途不可限量。但幹了不到壹年,何星遠自動辭職了。“寧願艱苦創業,也不願做打工皇帝。”何星遠笑言。
創業:小鴨脖子打敗小龍蝦
何星遠創業首先想到的是令自己垂涎三尺的鴨脖子。經過壹番慎重的考察,何星遠和朋友自籌了120萬元,首先選擇了在上海成立公司,並且註冊了以鴨脖子為主打食品的食品品牌。2002年11月8日,上海第壹家鴨脖子店順利開張。為讓人們接受這種特色小吃,何星遠和同事每天都要到上海市區寫字樓免費請人品嘗,認真聽取意見,如此反復,從不間斷。為保證鴨脖子的質量,從產品的選料加工到銷售,他全程盯點、親力親為。
在不到壹個月的時間裏,鴨脖子店陸續增加了6個分店,生意紅紅火火。短短7個月,鴨脖子就成為紅遍上海灘的時尚食品。
這時,“非典”突然襲來。不過事後何星遠稱“沒有禽流感可怕”,由於顧客不信任小攤小販了,連鎖店的生意相對還好些,未受大影響。到2003年6月,何星遠和朋友的投資已全部收回。現在,何星遠在上海擁有的鴨脖子連鎖店的數量已超過50家,年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
在上海的巨大成功並沒有令何星遠止步。隨後,他攜鴨脖子正式進軍北京。北京銷售勢頭比上海更猛。每天下班時間,連鎖店門前顧客排長隊購買,單店曾創下日銷售21000元的紀錄,成為打敗小龍蝦的北京新時尚食品。僅僅5個月,北京18家連鎖店的銷售額就達到170萬多元。
發展:“攻”入成都寫字樓
成都發達的餐飲業和特色食品市場的廣闊前景,使何星遠回到成都,開始了新壹輪的打拼。
由於大部分資金放在上海和北京,成都連鎖店的初創工作顯得異常艱難。為節約成本,從尋找廠房、產品試制到裝修門店、招聘人員全是何星遠壹人包辦。經過壹番市場調研後,何星遠最終在新鴻路選擇了壹個只有十幾平方米的小店。
每天早上6點起來送貨,然後到寫字樓做推廣、巡店、尋找新店址,晚上到店面收錢,與店長壹起探討壹天的銷售情況,制訂第二天的工作,十壹二點回到廠裏接著安排第二天的生產,經常工作到深夜壹兩點……這就是鴨脖子成都第壹店開張後何星遠每天的工作時間表。他甚至要兩三個星期才能回家壹次,陪陪妻子和剛出生不久的孩子。
為讓更多的消費者接受鴨脖子,何星遠帶領員工每天到成都繁華鬧市區的寫字樓請人免費品嘗,被保安抓住並趕出來是家常便飯。漸漸地,很多寫字樓裏的公司成為了他的外送客戶。如今,鴨脖子在成都的連鎖店已擴展到8家,遍布騾馬市、高升橋、玉林等地,小小“鴨脖子”每月銷售額可達20萬元。
擴展:推鴨脖子方便食品
或許上天有意磨練這個初創事業的年輕人,禽流感的突襲比非典更讓他心急火燎。這期間,公司的總銷售額下降了60%。為了挽回顧客,他制訂了嚴格的防禦措施,何星遠和他的鴨脖子最終渡過了難關。
目前,鴨脖子連鎖店的各項業務都已上了軌道。何星遠表示,最終要在成都做到50家連鎖店,更長遠的目標則是推出鴨脖子系列方便食品。面對成都鹵制品市場的巨大競爭,他毫無懼色。何星遠說,曾經有壹家本地小有名氣的鹵制品連鎖店到鴨脖子春熙店拍照、攝像,自己並沒有制止,“因為只有壹個行業整體發展了,才會做大市場”。
記者手記
跳出傳統擁抱財富
在常人看來,做餐飲不外乎就是租個幾十到幾百平米的鋪面,請幾個專業的廚師,制作壹些有特色的菜肴就行了。
何星遠也是做餐飲,但卻做得與眾不同。從選擇特色食品鴨脖子到註冊公司,從寫字樓外賣到推廣10多平米門店的連鎖經營方式,他跳出了傳統思維,獨辟蹊徑,最終實現了與財富的擁抱。(文雅)
來源:中國百姓創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