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靈》是弗蘭克·米勒獨立執導的第壹部影片。那麽,弗蘭克·米勒何許人也?如果在2008年,妳都不知道誰是弗蘭克·米勒,那麽真該回去查壹查自家的戶口,看自己的籍貫是不是來自火星。長相略有些怪異的米勒是美國漫畫界的大腕,漫畫迷對他當然都不陌生,而2005年,米勒也開始為影迷熟知,因為他的漫畫《罪惡都市》被羅伯特·羅德裏格茲搬上了大銀幕。為了表示對米勒的尊敬,以及考慮到影片完全拷貝原漫畫風格,羅德裏格茲還把米勒的大名加到了導演壹欄上,可是較真的美國導演公會不知趣,反對米勒作為***同導演,結果羅德裏格茲壹怒之下就退出了公會。
讓米勒的大名進壹步遠揚影壇的,是紮克·施奈德拍攝的《300勇士》,這部上映於2007年春季檔的影片同樣改編自米勒的漫畫,而影片以其獨特的視覺風格和動作場面壹炮而紅,以6000萬美元的成本拼下了2.1億美元的北美票房,成為壹匹名副其實的黑馬。米勒作為原著作者,也跟著沾光,壹躍為影壇紅人。而接下來,將分別與2010年和2011年公映的《罪惡都市2》和《罪惡都市3》也都是他跟羅伯特·羅德裏格茲***同執導。
有意思的是,米勒第壹次獨立執導的這部《幽靈》,還不是改編自他自己的漫畫,而是來自威爾·艾斯納的同名漫畫。當然,米勒不會像當年的羅伯特·羅德裏格茲那樣,對原著亦步亦趨。他壹接手影片就大張旗鼓地將其貼上顯眼的米勒風格,劇情上,他去掉了主角死前作為警察的那壹段故事,而集中於他成為“幽靈”之後的經歷。此外,他還把原著中設置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的背景改成了沒有標誌性年代的感覺,片中的街道看上去很古舊,而人們使用的技術卻是現代的。
米勒是這樣描述他的主角“幽靈”的:“他的性格具有令人恐懼的壹面,因為他是死了又活過來的。所以這裏面有幻想的成分,影片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美女,而他和這些女人糾纏不清。她們愛他,他也愛他們。妳也可以說他有點濫情。”
從這段話中不難看出,“幽靈”不像其他的漫畫英雄那樣清心寡欲,而是有點詹姆斯·邦德的勁頭,但兩者也不完全壹樣,因為邦德先生在由丹尼爾·克雷格之前可都是逢場作戲型的,而“幽靈”先生,在愛心過多的情況下,還是有壹段認真的三角戀的。
上面說的是“幽靈”的感情生活,而他的更主要任務還是對抗邪惡力量,畢竟影片還是動作片。說到動作風格,《幽靈》更偏向於《罪惡都市》,而不是古代背景的《300勇士》,因為影片還是超級英雄電影,所以動作場面要比《罪惡都市》更多也更炫目,有很多新奇的武器。
此外,《幽靈》也少不了米勒典型的色彩風格,也就是,主要用黑、灰和紅三種顏色,對那些著迷色彩的影迷來說,光是看畫面就已經很過癮了,當然,這種極端的風格也不是每個人都買賬。與《罪惡都市》和《300勇士》壹樣,《幽靈》整部影片都是在攝影棚的綠幕前面拍成的。當初,在《罪惡都市》的片場,米勒跟著羅德裏格茲學到了不少導演技巧,沒有這段經歷,他還真不敢壹個人坐到導演椅上。
2004年7月, OddLot Entertainment公司買下了影片的拍攝權。於是又有兩個制片人加入進來,他們和阿斯蘭壹起改編劇本。艾斯納這時也出頭表示,改編必須忠實於原著。第二年5月,制片公司找來漫畫家約夫·李伯撰寫劇本,但最終,他還是離開了這個項目。後來,阿斯蘭遇到弗蘭克·米勒,此時,《罪惡都市》公映不久,阿斯蘭對米勒的改編功力印象深刻,便邀請他做《幽靈》的導演兼編劇。最初米勒還有些猶豫,擔心自己沒有多少導演經驗,但最終,他還是決定把握住這次機會。2006年7月,米勒正式成為《幽靈》的導演。到了2007年2月,米勒完成了劇本第壹稿,並且開始著手寫第二稿。10月,影片在新墨西哥的阿爾布奎爾克片場開機。
早在2007年5月,米勒就已經確定邀請薩繆爾·L·傑克遜飾演大反角章魚,而又過了三個月,他才通過試鏡,找到了飾演幽靈的加布裏爾·曼奇,其實這也不奇怪,在漫畫改編電影中,大反角往往比主角更出彩,更重要,就像《X戰警》系列裏,誰能比萬磁王更酷。而艾娃·門德斯,則走了後門,她在沒有看到劇本的時候就跟米勒打招呼,要演他的電影,而米勒與幽靈壹樣,也沒能拒絕門德斯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