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人牙慧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殷中軍雲:“康伯未得我牙後慧。”
翻譯:殷中軍,即殷浩,東晉人,學識淵博,善發議論,少時頗有名氣。曾封為建武將軍,取中原時戰敗,而遭免官,放逐至浙江信安。偕同者有其外甥韓康伯。韓康伯常中斷殷浩的發言,私表議論。壹天,殷浩見韓康伯又誇誇其談,便出此語。
拓展知識
拾人牙慧:牙慧,原指言談中所流露之智慧,後喻他人曾說之言論與見解。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他人壹言半語為己用,或抄襲他人之言論。
“拾人牙慧”亦作“拾人唾涕”或“拾人唾余”。宋時嚴羽在《滄浪詩話》中《答吳景仙書》:“仆之詩辯,乃斷千百年公案,是自家閉門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籬壁,‘拾人涕唾’得來者。”從其同義詞“拾人唾涕”或“拾人唾余”來看,我並不認為慧是智慧的意思,而應該是壹個通假字。不過不說也罷。
韓康伯經常打斷舅舅的話,多多少少有些不夠禮貌,且有些輕浮之嫌。殷浩吐此言,也不知道是劃清界限還是在維權。此語出在文學篇是有緣故的。做文章是最忌諱抄襲的。
古人有言:“大概著書立說最怕雷同,‘拾人牙慧’。賦詩作文,都是自寫胸襟。”亦作“拾人涕唾”。所以作文的時候,壹定要是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寫胸襟”。
拾人牙慧的成語故事點評
拾人牙慧的成語故事說明拾取別人的壹言半語,而不假思索,不僅無法表明自己的觀點,也學不到真正的知識,更不能融會貫通。所以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在參考別人的知識和觀點的同時,真正做到獨立思考,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問題,分析問題,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樣才能把問題看透徹,想透徹把知識學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