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歷是壹種陰陽歷法。
農歷是中國傳統歷法,它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壹次月相朔望變化為壹個月,並把壹個太陽回歸年劃分為24段,形成二十四節氣。通過參考太陽回歸年,設置閏月使其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農歷融合陰歷與陽歷形成為壹種陰陽合歷歷法。
農歷又有夏歷、陰歷、舊歷、華歷、中歷等稱,因使用夏正,舊時多稱為夏歷。1970年以後夏歷改稱為農歷,農歷屬於陰陽合歷,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歷月等於壹個朔望月。
幹支歷介紹
幹支歷,又稱星辰歷、甲子歷等,是壹種用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幹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古老歷法。幹支歷法歷史悠久、深奧莫測,蘊含了深奧的宇宙星象密碼。幹支歷主要由幹支紀年、幹支紀月、幹支紀日、幹支紀時四部分組成,從立春至下壹立春為壹歲,它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
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形成六十循環的紀元法,十二月建和二十四節氣是其基本內容。幹支歷法將壹歲劃分為十二月建(十二月令),建代表北鬥七星鬥柄頂端的指向,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幹支歷的基本內容。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農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