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廣州文化首選西關,那是嶺南文化的縮影;西關大屋又是西關建築文化的精髓。
西關,在明代已成為廣州城區的商業中心,十八甫在明代已逐漸形成。而西關角形成於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範圍包括文昌橋、大觀橋、泮塘、昌華園周圍壹帶。
特別是乾嘉年間,當時雲集西關的富商在商業繁華的十三行的“西關角”壹帶興建了極具嶺南特色的廣州傳統民間住宅,被稱為“西關大屋”。它吸取了中原園林建築和家居特色,結合了嶺南氣候的特點,形成了獨特的地方風格。
西關大屋高大明亮,廳團結合,室內裝修典雅,堪稱集工藝美術之大成,木石磚雕、陶塑灰塑、壁畫石景、玻璃及鐵漏花、滿洲窗、刻彩圖案、紅木家具、木雕花飾、檻窗等,均極富嶺南韻味與風采。
西關大屋多為磚木結構、青磚石腳、高大正門用花崗石裝嵌。其平面布局按中原傳統的正堂屋形式,基本上是縱深方向展開。
其典型平面為三間兩廊。左右對稱,中間為主要廳堂。中軸線由前而後,由南而北,依次為門廊、門廳、轎廳、正廳、長輩房、天井、二廳、二房。
每廳為壹進,壹般大屋為二三進,形成頗多的中軸線。兩旁偏間前部左邊為書房及小院,右邊為偏廳和客房。
客房頂為平天臺,供乘涼、賞月和西關小姐們七夕拜月等用。偏廳、客房後部為臥房、廚房等。庭園中栽種花木,築有假山魚池,頗為典雅清幽。
西關大屋的門廊裝修,設矮腳吊扇門、趟櫳門、硬木大門三重門扇。趟櫳是壹個活動的欄柵,用13條或15條堅硬的圓木條構成,橫向開合故稱趟櫳。
角門和趟櫳有通風和保安的功能,是適應嶺南炎熱多雨的氣候而特制的建築構件。西關大屋的大門是用紅木或樟木等高級木材制造,厚約8厘米,門鈕銅環,門腳藏石臼中,門後用橫閂扣門,以防盜賊。
門廳中設天宮和土地神仕,其後有中門4扇,平時不開,只有乘轎貴客來訪才開,以示隆重迎接。僅留左右兩門出入,使路人看不見門內情景。轎廳是供乘轎客人及主人出入停轎之所。
大廳是大屋的主體建築,面積最大,屋脊最高。整座大廳紅棟、黑桷、白瓦,寬敞宏大。為使大廳更加明亮,屋頂錯落裝以明瓦,即玻璃瓦。
正廳後面是頭房,是長輩們居住之所,以明瓦、高窗采光。頭房後依次是二廳、二房。二房又稱“尾房”,是中軸線上最後的房間。
廳與廳之間以小天井隔開,天井上加小屋蓋,依靠高側窗采光通風。中軸線兩旁主要有書房、偏廳、臥室和樓梯間等,大體上左右對稱布置。
門廳右邊壹般設有小庭院,內栽種名貴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魚油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來客遊憩觀賞。
大屋兩側各有壹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之意。青雲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通風、采光、排水、晾曬、栽花、清運糞便垃圾等多種功能。
西關大屋是廣州傳統建築的瑰寶,據統計僅存100多間,具有保留價值的有10多間。最著名的西關大屋有坐落於寶源北街18號的“梁資政第”、坐落於多寶路的鄧宮保第以及坐落於寶華路正中約的鐘家花園等。十分可惜,這些名園大宅大多早已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