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瑪蓮》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81 彩色片 121分鐘
聯邦德國羅克西電影公司/裏阿爾托/CIP聯合攝制
導演: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編劇:曼弗雷德·普策爾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攝影:克薩韋爾·施瓦岑貝爾格 主要演員:漢娜·許古拉(飾維莉) 吉安卡羅·吉安尼(飾羅伯特)
劇情簡介
1938年,在蘇黎世,瑞士青年作曲家羅伯特與年青貌美的德國歌女維莉沈浸在熱戀的幸福之中。羅伯特的父親門得松是猶太人,在瑞士正領導著壹個秘密組織,專門幫助猶太人逃離德國。羅伯特常瞞著維莉接受組織的任務去德國活動。維莉獨自壹人在蘇黎世酒吧認識了德國人亨克爾。亨克爾請她去柏林演出。羅伯特完成任務回國,把秘密告訴了維莉,遭到秘密小組所有人員的反對。門得松怕兒子與這位“亞利安女子”的關系給秘密小組帶來危險,設下圈套,再次派羅伯特去德國執行任務,並批準維莉同往。維莉以羅伯特的未婚妻身份認識德國秘密接頭點的安娜及其兒子貝爾恩特。當他倆完成任務返回時,在瑞士邊境,邊防檢查官以當局的命令為由,拒絕維莉入境。羅伯特與維莉面對檢查官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感到失望,倆人痛苦地擁抱在壹起。約好第二天下午四點見面。羅伯特決心回去找律師,維莉拖著沈重的步伐向德國邊境走去。
羅伯特回家得知內情,斥責父親乘他們外出時大量購進債券栽贓於維莉的醜惡行徑,他要求父親交出債券把維莉接回來,但遭到拒絕。
第二天,在瑞士邊境,早已望眼欲穿的維莉見到羅伯特悲喜交集,當維莉得知籌集不到6800法郎進不了瑞士時,痛苦地與羅伯特分手回到德國。
為了擺脫在德國的困境,維莉找納粹分子亨克爾幫忙,經他介紹維莉進了歌劇院。在演出中她唱了壹首《莉莉·瑪蓮》的歌,引起了臺下士兵的騷動。維莉為此傷心,認為第壹次演出就失敗,而亨克爾決定把這首歌灌成唱片。正當維莉在灌唱片的錄音時,壹心想念維莉的羅伯特又借執行任務之機,在安娜的幫助下來探望維莉。兩顆相思的心緊緊擁抱,壹對情人相見又立即離別。
《莉莉·瑪蓮》壹下在軍內外流傳,無論是炮火連天的戰場前沿陣地,還是後方的軍營哨所,無論是沖鋒陷陣的戰士,還是站崗放哨的士兵,只要壹聽到《莉莉·瑪蓮》,就沈浸在歌曲中,這首歌成了戰士的精神食糧,納粹就利用她到處演唱,排大型演出慰問軍隊。維莉頓時成了明星,金錢、別墅、地位接踵而來,希特勒還親自接見了她。羅伯特在瑞士思念戀人,整日無精打彩,聽到廣播中維莉的歌聲,也聽到有關維莉的傳聞後痛苦萬分。他化了妝,用假名潛入德國, 冒著危險見維莉,想弄清維莉的立場和態度。維莉在演出剛結束時得知羅伯特來到,迫不及待地找了借口脫身與羅伯特相會。在壹個簡陋的公寓內,維莉見到熱戀的情人又高興又害怕,她深知羅伯特的危險。她向羅伯特表白自己只是唱壹首歌,其他什麽也沒做,並表示永遠愛羅伯特,永不變心。就在她倆情意纏綿之時,蓋世太保早在小屋外布上崗哨,守候了壹夜。當羅伯特乘火車離開德國前就被蓋世太保逮捕。羅伯特否定自己的身份和與維莉的關系,納粹將他囚禁在壹個四周貼著維莉畫像的小屋,屋內唱片放著維莉的歌。面對畫上微笑著的維莉,聽著刺心的歌聲,羅伯特臉色慘白,痛苦萬分。
為了救羅伯特,維莉接受了地下組織的任務,到前線設法弄到揭露法西斯的膠卷。維莉到前線去巡回演出,在地下組織的幫助下弄到了膠卷,又在鐘情於她的納粹軍官掩護下,躲過了納粹瘋狂的搜身,終於將膠片通過地下組織送到了瑞士門得杜的手中。
在柏林納粹黨部,維莉面對蓋世太保矢口否認與叫門得松的猶太人有關系。蓋世太保把羅伯特帶到她面前,情人相見但不敢相認。在納粹分子監視下,倆人的心中在流淚,痛楚地又分離。蓋世太保無可奈何,只得將維莉囚禁。她唱的歌《莉莉·瑪蓮》成了禁歌。但士兵愛唱《莉莉·瑪蓮》,納粹軍官屢禁不止。
門得松得到維莉弄來的膠卷經與納粹聯系達成協議,在德國與瑞士邊境交界處用膠卷交換羅伯特及其他難友。羅伯特獲救了。維莉自殺未遂被送進前線醫院,臉色蒼白,十分虛弱。地下組織為了救維莉,決定通過廣播制造輿論,使納粹不攻自破。羅伯特得知是維莉冒死弄到膠卷救了他,他按組織的計劃來到卡利斯電臺,沖入電臺廣播室,向德國士兵廣播說唱《莉莉·瑪蓮》的女人在集中營被殺害了,她的歌也被禁止了。納粹帝國的首腦們坐立不安,為了穩定軍心,證明廣播是造謠,他們立即組織記者到維莉的病榻前采訪。要求維莉再次上臺演唱。對此,維莉不屑壹顧,告訴亨克爾“您想使我害怕的時代早已過去了,我不再害怕了。”亨克爾無計可施,只得搬出羅伯特。維莉壹聽到羅伯特還活著就來了精神,但她不相信亨克爾的話。亨克爾接通了羅伯特的電話。維莉在病床上從電話中聽到那熟悉而悅耳的聲音,情不自禁地問:“羅伯特,妳的聲音,妳還活著?”此時維莉病態的臉上露出了笑容。維莉在醫生陪同下搖搖晃晃再次走上舞臺,盡管體育館劇場像以往壹樣布置得輝煌壯麗,卐旗下鮮花裝飾的舞臺光彩奪目,臺下的士兵聽到《莉莉·瑪蓮》興高采烈,與此同時,戰場上維莉的鋼琴師卻中彈倒在血泊中,德軍節節敗退。就在維莉的歌聲結束時,納粹宣布無條件投降。
戰爭結束,維莉風塵仆仆趕到瑞士的壹個音樂廳,走到後臺,透過玻璃孔看到羅伯特全神貫註地指揮著壹個大型交響樂隊演奏。維莉疲乏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演出結束,羅伯特走進後臺休息,壹眼看見維莉,正欲上前招呼,恰時妻子米裏安來到,與丈夫緊緊擁抱,並勸他再去謝幕。就在羅伯特謝幕之時,米裏安告訴維莉自己叫米裏安·門得松,維莉轉身離去。等到羅伯特回到後臺找維莉時,維莉已提著壹只小箱子悲痛地消失在黑夜中。
鑒賞
《莉莉·瑪蓮》是壹首歌曲的名字,1915年由壹位在漢堡出生的德國作曲家漢斯·萊帕作詞,可此歌直到1941年夏天才真正問世。
由於這首歌描寫了壹個士兵的戀愛和離別之情,歌詞哀怨感人,旋律悅耳動聽,加上當時德國女歌星拉勒·安得森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演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了壹首深受群眾喜愛的德國流行歌曲。
拉勒·安得森也因演唱《莉莉·瑪蓮》壹舉成名,成了紅極壹時的歌星。可此時的拉勒正熱戀著猶太作曲家羅爾夫·利貝曼,由於希特勒的法西斯統治,倆人未能如願結合。利貝曼離開德國後成了歌劇院的經理。戰爭使拉勒失去了壹切,毀掉了她的愛情,只有《莉莉·瑪蓮》這首歌流傳了下來。
聯邦德國著名導演法斯賓德與曼弗雷德·普策爾合作,以這首歌為題,根據拉勒·安得森這壹歷史原型,將離亂中的壹段浪漫的愛情故事改編成電影《莉莉·瑪蓮》,並由法斯賓德執導。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是“新德國電影”代表人物之壹,他是壹個身處絕望之中的才子,壹個現代資本主義的無情的剖析者和批判者。他那傳奇般的個人生活,深厚的德國文化和他那獨特的藝術天才,決定了他影片的本質和特點。
他的影片是戈達爾(法國新浪潮的代表性導演之壹)加西爾克(丹麥血統的德國戲劇、電影導演,1937年成為美國移民)的產物,有著明顯的後現代主義和民族反思的特征。
法斯賓德熱衷於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他所追求的藝術片加商業片,有意借鑒好萊塢技巧,醉心於好萊塢電影迷人的力量和大眾性。因此,他的影片在形式外構上力圖好萊塢化, 內在的思辨力和批判性卻不同凡響,非好萊塢化,這就成了人們說的好萊塢式的德國片。
法斯賓德壹生中拍了43部影片,最成功的德國式好萊塢片要算《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但《莉莉·瑪蓮》也相當精彩。
情節劇是法斯賓德好萊塢式的德國片的核心。因為好萊塢就是以情節劇見長,情節離奇曲折,命運悲歡離合。《莉莉·瑪蓮》就是圍繞著女歌手維莉的命運來推展故事,描述女主人公維莉對愛情忠貞不二。由於戰爭,她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愛情,付出了壹切代價,最後得到的是心愛的人在音樂方面巨大成功,婚姻方面美滿快樂,而壹切對她只不過是壹場苦澀的夢。
好萊塢的另壹特點是講究場面的美麗,富有感染力和神奇。《莉莉·瑪蓮》壹片的場景規模之大,美麗豪華完全可以與好萊塢的巨資片鋪排方式相媲美。維莉第壹次在柏林體育館登臺表演慰問德國將士,那時法西斯在戰爭中暫時得勝,舞臺正中是壹輪光芒四射的紅太陽,太陽四周是希特勒已占領的城市名:羅馬、貝爾格萊德、巴黎、布拉格。維莉身穿耀眼奪目的服裝,從容地從太陽中沿著城市名壹個臺階,壹個臺階往下走,觀眾席上掌聲雷動。體育館內,狂熱和華麗交融在壹起,隨著喧鬧的掌聲和那首《莉莉·瑪蓮》的歌聲,反復穿插了壹組戰場的火光和彈藥爆炸,血腥的傷亡和痛苦的呼救的鏡頭。這些鏡頭與劇場的掌聲、歌聲交織在壹起,表現了紅極壹時的歌星被戲弄的悲慘命運。這裏的套層結構的布置,頻繁更替的空間調度以及流暢的剪接與好萊塢影片十分相似,但是透過這外層情節鏈又有壹種攫取人心的思辨力量,它就是這部影片內在的深層含義——對歷史的反思,對那段血腥戰爭史的反思。影片中這組壯觀場景既表明了法斯賓德對好萊塢技巧的借鑒,也滲透了他自己對哲理的追求。
法斯賓德在影片中除了借鑒好萊塢戲劇式電影的外觀和技巧外,又十分註重將性格還原到人與人的特定社會關系狀況下加予藝術的刻畫。法斯賓德成功塑造了這樣壹位女歌星的性格,猶如壹面鏡子照出了那壹段殘無人道的納粹戰爭所扭曲了的社會和人生。維莉成了政治交易的犧牲品。第壹次的交易是維莉和羅伯特在瑞士相愛,但遭到羅伯特父親門得松的反對,因為門得松領導著壹個猶太人行動小組制造假護照,幫助猶太人逃離德國,他擔心維莉這個亞利安人會影響他們的工作,所以在維護小組利益這個政治前提下,偷偷購買債券嫁禍於維莉,把這對戀人活活拆開。第二次是維莉在德國,為了生存,不得不求助納粹分子亨克爾的幫助進了壹家劇院,唱了壹首歌,僅只是壹首普通的情歌,可想不到竟獲得士兵的青睞。而希特勒利用這壹點,用《莉莉·瑪蓮》這精神麻醉劑註入士兵的肌體,好讓他們甘心情願為法西斯賣命。為此,維莉頓時成了希特勒的禦用工具,紅極壹時,成了戰爭的犧牲品。
在《莉莉·瑪蓮》中,仍可見法斯賓德采用的傳統的德國電影風格——室內劇風格。整部影片除了柏林火車站、瑞士邊境和那些壹閃而過的炮火連天的戰場外,其他場景幾乎都用內景。這也就是20年代德國電影的特點。當時就以其表現主義、象征手法和室內劇風格而見長,並對隨後德國電影的發展起到過重要的影響。而法斯賓德的室內劇不再是狹小的空間,而是多層次、多元化的造型空間。如影片中希特勒賞給維莉壹幢全白色的豪華別墅,這在戰亂中簡直像壹場幻夢,嶄新,鋥亮,耀眼的白色高調,維莉和她的琴師如癡如醉的狂喜,猶如戰爭已不復存在。現實像夢壹般虛偽,滲透著誘惑和欺騙,這造型空間既是實在的,又是誇張的;既是寫實的,又是表現主義的。
另外,法斯賓德在影片中還采用了空間交錯、多層次縱深環境的手法,常出現屋中有屋,空中有半透明玻璃的隔窗。如羅伯特在瑞士的房間,外面是層層玻璃,維莉走進房間,透過玻璃看到羅伯特在旁邊的壹個屋中正與壹個陌生人在壹起,滿地是金光燦燦的首飾……在攝影角度上加強了空間感,同時使觀眾確實感到人生活在這樣的空間裏的窒息,反映了人與人之間可以相視卻無法溝通。
法斯賓德在攝影中擅於圍著主角旋轉拍攝,其效果是表現人被圍在壹個封閉的空間裏,毫無出路。如羅伯特之父領導的反法西斯行動小組全體成員反對羅伯特與維莉相愛的這壹場戲,攝影機圍著小組成員旋轉,小組成員個個憤怒地看著羅伯特,強迫他作出拋棄維莉的決定。像這樣的攝影手法,在法斯賓德影片中是運用得相當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