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過壹個夢,夢見我種的水稻長得像高粱那麽高,穗子像掃把那麽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麽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涼。”這是袁隆平的夢,也是中國人的夢,還是全人類的夢……
小時候,我好奇,貪吃,愛玩,但最高興的事,卻是在浩月當空、繁星滿天的夜晚,搬壹條小竹椅,在山村小學前的操坪裏,與大人小孩們壹起,瞪大眼睛、美美地看上壹場露天電影。幾十年以後,隨著時代的變遷,家裏有了電視、網絡,豐富多彩、目不暇接的影視節目任妳挑選,壹年到頭,進電影院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少了。
壹天,手機“叮當”壹聲脆響,打開壹看,是省文化廳發來的壹則短信,為紀念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六十周年,邀請省直機關幹部去湖南大劇院看電影,片名《袁隆平》。要是其他影片,我可能不會前往,但這場電影強烈地吸引著我,非得去看不可。
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是壹位勞苦功高、眾目敬仰、舉世聞名的傳奇人物。我雖與袁院士未曾謀面,但他是我壹直以來十分崇拜和敬仰的人,他的事跡和形象早已在我心中根深蒂固。除此之外,我的生活與工作經歷,還與他有壹種似曾貼近若即若離的關系和緣分。
六十年代,袁院士任教於安江農校,我的父母也同為這個縣的人民教師,這裏是我魂牽夢縈的出生地,我對“拿黑板擦、捏粉筆頭的人”有壹份特殊的情感,湘西、安江、雪峰山、沅水河、學校、教室、講臺,這壹摞名詞概念無形中使我在感情上與他拉近了距離;七十年代,他別妻離子,頂著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晝夜,在海南島農場潛心雜交水稻的研究與培育,我年紀雖小,卻因母親去世父親下放,在湘鄉農村摸爬滾打,播種、插秧、施肥、殺蟲、收割,看著壹粒粒黃澄澄的種子,長成壹株株綠油油的禾苗,結出壹穗穗金燦燦的稻谷,同樣與水稻結下了濃厚的感情;九十年代,他調到了長沙,擔任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職務,負責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糧食生產科研攻關,為的是更多數量更高質量的增產糧食,這時,我也在省級財政部門具體負責糧食財務管理,數億上十億的糧食補貼資金通過我的審核和簽發撥到糧食企業,支持糧食企業以保護價收購農民余糧,為的是保護糧食生產和農民利益,同樣與壹個“糧”字割舍不斷,交情極深。
華燈初放,車輛如梭。7:30,我準時來到湖南大劇院。這裏人聲鼎沸,燈火輝煌,壹片熱鬧景象。走進放映大廳,與熟悉的朋友打過招呼後,在後排找個合適的位子坐了下來。不壹會,大廳側門活躍起來,人頭攢動,大家不約而同向那邊望去,原來是省委書記張春賢來了,後面依次跟隨著政協主席胡彪、省委宣傳部長路建平、省人大副主任蔡立峰、劉蓮玉、省政府副省長郭開朗、省政協副主席龔建明等省領導。張書記神采奕奕,滿臉笑容,壹邊向大家點頭示意,壹邊快步流星徑直來到大廳中間的貴賓席坐下。這麽多領導光臨,大家興奮起來,無形中為整個大廳增添了熱烈與歡樂的氣氛。我暗自慶幸,能與湖南的最高領導人同坐壹室,壹起觀看這場演澤湖南人(袁隆平已在湖南工作與生活了50多年,說他是湖南人毫不過份)自己的電影。
袁隆平》是由瀟湘電影集團與北大星光集團聯合攝制,由著名演員果靜林、徐筠分別扮演袁隆平和袁隆平夫人董婕(劇中人名)。整個電影采用了散文式章節分段結構,通過間斷插入記者采訪引導,襯以大量的藍天白雲青山綠水大自然美麗圖景畫面,以壹個個或浪漫、或曲折而又不失真情實感的故事情節,演繹和贊頌了袁隆平長達30年苦苦追求,不懈探索,潛心研究雜交水稻的艱辛歷程,動人心弦,感人肺腑,發人深省,催人奮進,不愧為壹部歌頌和弘揚我國當代知識分子和科學家篤實質樸、豁達開朗、淡泊名利、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操和堅持不懈、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的主旋律精品力作。
隨著放映大廳的壹盞盞燈光陸續地暗淡下去,懸掛在四周墻壁上具有特效音響的播音器驟然響起高吭激昂的前奏曲,放映機窗口壹束強烈的燈光直射過去,銀幕上壹個嗷嗷待哺啼哭不休的繈褓兒由小至大,推到了觀眾的眼前……
袁隆平,是壹個充滿仁愛、有責任心的人。他大學畢業後,義無反顧,來到了地處偏遠的湘西安江農校,與山區、與鄉村、與農民、與農作物親密接觸,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在那個大躍進的年代,他耳濡目睹鄉親們絕糧斷炊,受饑挨餓,壹日三餐,見不到米粒,生活在極度貧困的窘境之中,心情格外沈重。壹天,他到農民家去探訪,好客的主人熱情地歡迎他的到來,但是由於家裏已經斷糧,晚餐時吃的是那黑不溜秋難以吞咽的野菜粑粑,天真可愛的小鳳不忍心袁老師吃這東西,竟自架起板凳去取掛在屋檁上的稻種,想抓壹把谷子熬壹碗粥招待袁老師,不料壹失足從高空中跌落下來,碰得滿頭鮮血直流。袁隆平急步上前,把小鳳緊緊地抱在懷中,肝腸寸斷,淚流滿面。這壹次,袁隆平的心靈受到了極大地震憾著,他是搞農業科學教育研究的,他深感到自己身負壹份沈甸甸的責任,他暗地裏下定決心,壹定要研究出高產的雜交稻,讓天下受苦百姓都能吃飽飯,讓人類遠離饑餓!心系百姓,心憂天下,這份情節,這種信念,牢牢地嵌定在他的心底之中,化成了他以後幾十年不懈追求與探索的智慧靈光和源泉動力。
袁隆平,是壹個嚴謹務實、尊重科學的人。他雖然是壹位中專學校的老師,卻是壹副地地道道的“泥腳桿子”打扮,壹身布衣,壹頭短發,皮膚粗糙,滿臉黝黑,經常把個袖口和褲腿挽得高高,除了上課、看書以外,長年四季曝曬在烈日下、浸泡在泥水裏,廢寢忘食,夜以繼日,潛心於他的農作物栽培和雜交水稻研究。他我行我素,敢為人先,勇於質疑與挑戰米丘林、李森科的遺傳學說權威,與走紅老師劉唯壹弄虛作假大放衛星“唱對臺戲”,不受“文革時期”走“白專道路”思潮的影響和幹擾,頂住來自社會上各種熱嘲冷諷和閑言碎語,矢誌不渝,堅定不移,從“三系法”培育到“兩系法”培育,從壹般雜交稻研究到超級雜交稻研究,壹步壹步向科學高峰攀登,終於取得了成功,摘取了水稻種植畝產800多公斤的“皇冠”,創造了震驚中外的當代神話。他熱愛自己的事業,鐘情於雜交水稻研究,已經到了出神入化、超然忘我的地步,也經歷了壹次又壹次的困難和險陰。有壹次,他在海南島野地裏尋找雄花敗育的野生稻時,由於過度專註和癡迷,壹不小心竟掉進了沼澤地,且越陷越深,最後快沒過頭頂,正在這千鈞壹發的時候,幸好壹位當地農民路過,聽到他的呼救聲,快速跑過來,用壹根木棒將他拖了出來。好險啊!讓我們這些觀眾也跟著攥了壹把汗,虛驚了壹場。他卻神態自若,壹句風趣的“閻王爺還不想收我”完事,繼續著他的雜交水稻試驗。還有壹次,在壹個昏天黑地的夜晚,看著試驗田裏自己嘔心瀝血、苦心積慮培育的禾苗慘遭別有用心之人的破壞和蹂躪時,他不顧壹切跳入沒膝的水田中,頂著雷鳴電閃和傾盆大雨,高捧壹團黑泥,痛心疾首,淚流滿面,仰天長呼:“它也是壹條生命啊!”其景其境,其神其態,感天動地,震憾人心,引來了放映廳裏壹片唏噓抽泣聲,我也忍不住熱淚盈眶,悄悄地不停地擦拭著雙眼……
袁隆平,他還是壹個熱愛生活、愛好廣泛的人。他不僅為人正直,待人誠懇,還性格開朗,多才多藝,看書、遊泳、下棋、打籃球、聽音樂、拉小提琴,什麽都來,樣樣都會,且像摸像樣,無人能比。他擅長遊泳,水準極高,曾拿過武漢市的遊泳冠軍,要不是落根於大湘西山區任教,潛心於雜交水稻研究與試驗,說不定會成為壹名鮮花簇擁獎牌累累聞名於世的遊泳名星。他熱衷於欣賞音樂,唱起曲子來抑揚頓挫、有板有眼,早在大學讀書時期,他便是學校合唱團的成員。幾十年工作之余,同事與家人會經常聽到他以清潤渾厚的嗓子,準確無誤地哼出優美動聽的歌聲。他還愛好小提琴,經常壹把小提琴在身,拉起小提琴來,技法嫻熟,情感投入,輕松自然,韻味深長,極富表現力和吸引力,若有幸聽他壹曲,很容易被帶進如詩如畫如癡如醉的美好夢幻與聯想之中,讓人驚詫不已、贊不絕口。想不到的是,《袁隆平》的結尾部分,竟是由他自己親自主演,流利的英語,坦然的氣度,壹招壹式,舉手投足,絲絲入扣,入木三分,毫不遜色於具有專業水平的男主角果靜林,真乃壹情感豐富、逸趣橫生、多才多藝的曠世奇人。
影片中,還有兩個人讓我印象深刻,肅靜起敬!壹個是先是縣委書記後為省農業廳長的成洪濤,另壹個是袁隆平的結發夫妻董婕。
成洪濤是個惜才愛才的領導,當他得知袁隆平要進行雜交水稻研究,大加贊賞,給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即刻責成學校為其配備了兩名助手。當袁隆平在海南基地進行雜交水稻試驗遭受困難和挫折,冷嘲熱諷撲面而來時,已為省農業廳廳長成洪濤給予了高度重視和極大關懷,帶領專家風塵赴赴趕到海南,聽取情況匯報,專題研究會診,旗幟鮮明地支持他的工作,幫助他解決實際問題,為他創造了必要的物質條件,給了他信心、力量,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壹位科學家的成長崛起,壹項舉世聞名的發明創造,就在這樣壹位遠見卓識、大智大慧領導人的呵護和澆灌下實現了、成功了。看到這裏,我不由得壹聲感嘆!壹份贊賞!
紅花要有綠葉扶。董婕是袁隆平的妻子,從愛戀、結婚、生子到相伴到老,壹直以來與袁隆平不離不棄,相親相愛,默默無聞地擔負起家庭的重擔,壹如既往地支持他的科研工作。為了展示這份艱難時代中的可貴愛情,電影《袁隆平》通過送放大鏡、縫被子、系紅絲帶等細節,貼近生活,演繹了兩個人情感的堅貞不渝和深入發展,充分展現了壹個成功男人背後有壹個善良女性的偉大、光輝形象。董婕的犧牲與付出,換來了袁隆平的夢想成真,用壹個字概括:值!
“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仍如是。”面對波浪滔天、浩瀚寬廣的大海,袁隆平心潮起伏,感慨萬千,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回答了外國記者的提問。壹句話,亦為壹首詩,如雷貫耳,擲地有聲。這是袁隆平的真情表白,更是袁隆平的境界抒發!
《袁隆平》,若再上映,我壹定還去觀看!
把生命當歌唱--電影《袁隆平》觀後感
2011年05月03日 17:02:57 太原市煤氣公司
2011年4月22日,我公司根據市城鄉管委要求,積極組織員工觀看了電影《袁隆平》。"我可以把生命當歌唱!"這是電影《袁隆平》開頭主人公的話。袁隆平,壹個用他的壹生,奉獻事業的人,那張黯黃、瘦骨嶙峋的笑臉,那句激情澎湃的話語,讓他的生命如歌般在全世界奏響。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後感慨頗多,被袁隆平心系祖國、無私奉獻等精神深深打動。
電影以生動幽默的方式講述了舉世聞名的生物遺傳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數十年如壹日癡心不改,傾其畢生的精力埋頭研究雜交水稻的故事。影片通過再現袁隆平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進行雜交水稻研究並取得成功的風雨歷程,以袁隆平對家人、對人民、對國家深沈的愛為依托,給我們展現了壹位勤勞、堅強、仁愛平民科學家和他以天下蒼生為己任、讓所有人遠離饑餓的崇高情懷。
壹、熱愛人民,堅持不懈,尋求真理
袁隆平是新中國第壹批大學生,他目睹過生活在落後中國人民忍饑挨餓的悲慘,所以,農學院畢業後積極投身到農學教育的第壹線,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全中國人民吃飽飯、不挨餓。為了祖國的建設,他放棄了參加空軍的機會,敢想敢幹,在湘西安江農校紮下深根,立誌要在這片土地上實現自己農學報國的誌願。在設備落後、資金缺乏的情況下,他意誌堅定,追求真理,不斷探索。影片中我們看到他用墨汁刷被單,實際上是要對嫁接到紅薯苗上的月光花進行短日照處理,可見當時的安江農校條件何等簡陋,也反映出袁隆平不畏艱難、勇於創新的精神。對於那些空喊口號、弄虛作假的人,他敢於站出來予以批評。他崇敬科學,反對教條主義,敢於挑戰權威,不過分迷信蘇聯生物學家米丘林、李森科的學說,在講臺上向學生傳授貨真價實的農學知識。影片中的劉老師是那個時代教條主義的代表,口號喊得好,喊得響,套路線,上綱領,在稻田裏造假,在課堂上吹噓,完全違背了靈魂工程師的良心,也違背了自然科學的規律。袁隆平是當時掌握真理的少數人,雖然多數人認為他是錯誤的,但是他仍然頂著壓力,說實話,幹實事,這讓他失去了很多,受到了排斥、打擊。
二、經歷挫折,毫不氣餒,鉆研科學
在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的科研道路上,經歷過無數次的挫折與失敗,但他依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實驗室和試驗田中,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至於壹切之上。看到影片中因為要把寶貴的種子拿出給袁隆平吃而跌落受傷的小鳳,聽到小鳳父親說出那是全家人視為命根的種子,甚至就連小鳳媽去世的時候都舍不得吃的鏡頭,袁隆平痛心了,我的心揪緊了!那是新中國最為艱難的時刻,有多少人在挨餓啊!袁隆平說:"我永遠忘不了三年自然災害,刻骨銘心!"就算是廢寢忘食、遭人批鬥、條件再苦,也要搞出高產水稻!正是這樣的信念,讓他為之奮鬥了壹生。他在搞雜交水稻的過程中,又研究孟德爾和摩爾根的學說,崇拜蘇格拉底,在"文革"中被扣上"資產階級反動分子"的帽子,受到批判。影片中我傷心地看到,"革命小將"對他呵斥,毀了他辛辛苦苦培育的試驗田,這些無知的舉動嚴重阻礙了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實驗,但是他沒有退縮不前、唉聲嘆氣,依然勇敢地重頭再來。
三、舍棄小孝,大孝為國,奉獻不停
民以食為天,民乏食,天將亂,生命必多艱。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是生命之稻。他告別妻子和孩子,毅然奔向遠方。他舍棄小家,為的是千萬家。他的實驗不被看好,受到冷嘲熱諷,甚至百般阻撓,但是袁隆平沒有放棄,他堅定地說:"妳們可以不給我經費,可以撤銷這個項目,我袁隆平決不放棄!"在海南的農場,經受了艱苦環境的磨練,袁隆平更加堅強了,甚至對險些失去生命僅僅付之壹笑。這個堅強的漢子,在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後,黯然淚下,向著北方跪地痛哭。他的父親沒有得到他的孝敬,但是他是為了全天下的父母與百姓呀!自1978年雜交水稻推廣至今,每畝平均增產20%以上,增產的6億多噸糧食足以養活7000萬人,我國的糧食產量實現了壹次大飛躍,這是壹個人間的奇跡!
生活中的袁隆平其貌不揚,甚至有些不修邊幅,看上去就像壹個剛從田間地頭走出來的老實巴交的農民。中國隨處可見這般模樣的農民。然而,任何壹個中國人都應該在這位相貌平平的"農民"面前脫帽致敬,因為他讓我們這個民族擺脫了千百年來糾纏著我們的壹個噩夢--饑荒。每壹個中國人都知道,"要吃飯,找隆平"這句話。這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以令世界震驚的雜交水稻技術改變了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農民最多的國家的面貌,並且正在改變著世界的面貌。
也許有人會說,是那粒無意中發現的稻種成就了袁隆平的神話,那是上帝對他的厚愛。但是,每壹個***產黨員都熟悉這樣壹句歌詞:"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若沒有"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的堅定信念,若沒有在這種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堅定信念的支持下長期從事"苦中作樂"的艱苦的研究工作,他又怎能"無意"中發現那粒神奇的稻種?袁隆平,壹個"神話"的創造者,壹個信仰壹種精神的象征!
作為天然氣公司壹員,我深深被袁隆平那種為理想、為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所感動;深深為袁隆平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所折服。我壹定要努力學習業務知識,發揚袁隆平敬業奉獻的精神,腳踏實地,勤懇工作,為太原燃氣行業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