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具體去了哪些地方不知道,但是應該是從北京開始的,他們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故事,比如王小波會跟“線人”接頭後進入男廁所拍攝男同性戀群體的約會實況。
以下是王小波對他們的調查的總結和建議:“
從1989年開始,我們做了壹個對中國男同性戀的研究,幾經波折,終於得到了對於壹個研究者來說圓滿的結果——發表了研究報告,並且寫了壹本書,叫做《他們的世界》。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有壹些顯著地缺點,也有壹些顯著地優點。優點在於首次發現了在中國大陸也存在著廣泛的男同性戀人群體,並且存在著壹種同性戀文化——我們說的文化史文化人類學意義上的,指壹個群體內全體成員***有的信息,具體來說,指關於同性戀活動場所、相互辨認的方式、綽號、圈子內的規範等知識。我們對這種文化做了比較細致的調查,描述了其內容。這是壹種科學上的發現。
這本書的缺點在於沒有按統計學的要求來抽樣,故而得到的結果不能做定量的推論。我們調查對象都是性格外向的勇敢分子,他們只是全部同性戀者中的壹部分,其他人的情形是他們轉述的,所以由此得到的結論可能會多少有些偏差。壹些人帶有固有的同性戀傾向,不管他知不知道同性戀這件事,或者是否經歷過同性戀行為,這種傾向始終存在。因為有了這種傾向,壹旦他開始同性戀行為,就不能或者很難矯正過來。而沒有這種傾向的人,可能會在青少年時期涉及同性戀活動,等到成年以後,卻會發生變化,憎惡這種活動。現在看來,這種傾向很可能是遺傳的,或者說是先天的。但也有可能是在童年養成的,世界各地的人,不論種族、文化、宗教,都有壹定比例的人帶有這種傾向。我們說的同性戀者,就是指這樣的人。現有的資料說明,終身的絕對同性戀者占男性人口的1%到10%,我們的研究證實了這種說法。僅從我們發現同性戀人群的規模來看,肯定超過了男性人口的1%,但是到底有多少,卻無法確知。假如妳有個孩子慣用左手,妳可以禁止他用左手寫字、用左手拿筷子,但是他的左手畢竟是較靈活的手。這種情形和同性戀的情形是壹樣的。壹個有同性戀傾向的人可能沒有機會經歷同性之間的性生活,但是他始終渴望這種性生活。我們的觀點是:應該把這種現象當做自然現象來看,雖然它的形成過程與童年的生活環境這類社會文化因素有關(插話:這個在《他們的世界》中有詳述哦。)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中國的大中城市都有同性戀人群,他們在壹些公***場合相互辨認、攀談、找到自己中意的人後發生性關系。但是在這種場合活動的人,只是男同性戀者的壹部分。更多的人在自己周圍尋找性愛對象。在後壹種情形下,涉及到的人就不壹定純然是同性戀者。有些與常人無異的年輕人會在無意間同壹位同性戀者交上朋友,加之本人尚未結婚,就很難說是完全自願,也很難說是完全不自願地參與了同性間的性生活。這說明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是不能僅僅從行為上區分的,真正的界限是看某人在同性戀額異性戀這兩種性生活方式中選擇哪壹種。我們說的男同性戀者占男性人口的1%到10%,是指終身的絕對同性戀者。只是偶爾(壹二次或某段時間)參與同性戀活動的境遇型同性戀不計。除此之外,我們對同性戀者的生活、同性戀的原因以及同性戀者的價值觀念等等做了研究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