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22日淩晨3點15分,布列斯特要塞中沈睡的蘇軍士兵被猛烈的爆炸聲驚醒,此時他們還沒有意識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為慘烈的蘇德戰爭爆發了,而他們自己,也將在戰鬥中失去年輕的生命。
“英雄要塞”和被算計了的斯大林
布列斯特要塞本來只是巴巴羅薩計劃的壹小部分,卻因為孤立無援的蘇軍殊死抵抗而被後人緬懷。由於德軍在這場戰鬥中損失太大,震驚了高層,要求前線軍官寫出詳細匯報資料。
▲巴巴羅薩進攻中的德軍裝甲部隊
直到第二年,蘇軍才從繳獲的德軍文件中發現了這份資料,從而揭示了歷史的細節。多年來,布列斯特要塞守衛戰壹直是作為蘇聯不屈精神的象征,並在1965年被蘇聯政府授予“英雄要塞”稱號。
不過,在布列斯特光輝的愛國主義背後還藏著壹段不光彩的歷史:這其實是二戰中德國第二次突襲布列斯特了,第壹次是蘇德合謀在這裏暗算了波蘭,要塞是斯大林瓜分到的戰果,也算是蘇德“友誼”的見證吧。
布列斯特要塞位於白俄羅斯和波蘭交界處的布格河東岸,處於華沙——莫斯科和立陶宛——烏克蘭的交通要道上。
▲布列斯特要塞略圖
要塞可以容納壹萬兩千人,由布格河和人工運河分割開的四個獨立小島組成,中心城堡西南是捷列斯波爾要塞,正南是沃倫要塞,正北是科布林要塞。各個要塞都有河流作為天然屏障,要塞之間有橋梁連接。上圖正中標記為13的位置,是霍爾姆門。
布列斯特歷史上壹直被俄羅斯和波蘭爭來奪去。1917年俄羅斯和德國曾在這裏簽訂了著名的《布列斯特條約》。1919年波蘭軍隊占領布列斯特。
1939年,斯大林與希特勒秘密簽訂協約,蘇德夾擊波蘭,紅軍與德軍會師布列斯特,舉行了聯歡和勝利典禮,占領要塞的古德裏安撤出,將其交給蘇聯。至此,蘇德以布格河為邊界,布列斯特要塞也就成為了蘇軍面向西方的第壹道屏障。
▲1939年波蘭戰役中的波蘭士兵
誰曾想,僅僅兩年後,希特勒對老友不宣而戰,現在,古德裏安要把親手送給紅軍的要塞再親手奪回來。當年布列斯特的小夥伴背叛了自己,斯大林驚得不知如何反應,隨後,這對“同誌加兄弟”之間爆發了上世紀最大規模的血腥殺戮。
守軍從瀕臨崩潰到殊死抵抗
遠在千裏之外的斯大林都驚得沒了主意,更何況突然被卷入猛烈戰火的布列斯特守軍,將士們短短幾天內就經歷了震驚、恐慌、失望、絕望、直至視死如歸的痛苦歷程。這大概就是戰爭的洗禮吧。
我想象過戰爭,但我沒有想象過這樣的戰爭,似乎所有人都在等待它,但是誰也沒料到這麽快。——電影《布列斯特要塞》,2010
▲電影《布列斯特要塞》海報
6月22日是星期天,很多蘇軍高級軍官在外度假,駐紮各要塞的不同部隊***約8000人,兩個步兵師,國境守備隊、建築通信和內務人員,以及約300個隨軍家庭,構成十分復雜。他們即將面對的是2萬人的德國國防軍。
事實上,戰爭爆發前幾天,氣氛已經緊張起來,居民開始逃亡。斯大林與蘇聯當局任性地無視危險情報,執迷於維系盟友關系。與之對照,老百姓卻有自己判斷形勢的直覺。
大戰爆發前幾小時,情況愈發詭異,蘇軍統帥部實際上已經下達了前線部隊進入戰鬥狀態的命令,但要塞邊防站的士兵並沒有收到命令,他們只註意到對面邊防站當晚出奇的安靜。
▲斯大林
淩晨的炮聲打破了所有人的美夢,在德軍重炮和轟炸機的雙重打擊下,要塞內壹片混亂,軍需品倉庫被摧毀,供水系統也被破壞。德軍的戰術是,用重型武器和步兵正面攻擊要塞,裝甲部隊從要塞外的道路迂回到要塞北面實行包圍。
德軍迅速穿過守衛薄弱的捷列斯波爾要塞和沃倫要塞,直撲中心堡壘。
中心堡壘的堅固墻體抵禦了重炮的攻擊。蘇軍士兵開始尋找武器,按照條例,沒有命令不得進入軍械庫,但是他們放倒了看管軍械庫的衛兵,找出所有能用的武器,開始自發地抵抗。
▲布列斯特要塞結構圖
然而多數士兵這時仍處在極度的恐懼和驚嚇中,有些人奔逃出去,卻被德軍機槍撂倒。壹些軍官把家眷匆匆趕進地下室,壹邊大聲咒罵德軍的背信棄義,壹邊大叫著讓士兵們還擊,而他們自己也並不知道具體該怎麽動手。
團級政委福明等軍官意識到,此時此刻他們必須承擔最大的責任,盡快恢復指揮體系,重振士氣。22日晚,在中心堡壘中,軍官們召開了壹次會議,選舉出中心堡壘各個部隊的統壹最高指揮官——第6步兵師團級政委福明和祖巴喬夫大尉。
這個臨時搭建的指揮部的第壹道命令是——中心堡壘所有官兵堅決捍衛要塞,勇敢戰鬥(這份命令的手稿奇跡般地幸存,並在戰後被找到)。
福明壹直努力聯系大部隊,卻不知道第4集團軍司令部早已向東撤退了200公裏。派出聯絡的小分隊犧牲在路上,發出的明碼電文也得不到答復,在整個要塞戰鬥期間,他們沒有得到來自司令部的任何指示。
▲二戰中的蘇聯紅軍
儲備水和彈藥即將用盡,與外界的聯系被徹底切斷,強大的敵軍貓捉老鼠般的圍困、炮轟和勸降......,毫無心理準備的士兵經歷了痛苦的折磨,壹部分官兵精神已經到崩潰邊緣,不斷有人,尤其是剛入伍的新兵們,走出要塞投降。
到6月24日,紅軍將士終於意識到,德軍正在邊境上全線進攻,必須延緩敵軍進攻的速度。德軍當日已經占領了中心堡壘的壹部分。其實此刻,嘗到苦頭的德軍已經決定繞過要塞,因此要塞也就失去了戰略意義,對要塞的戰士圍攻轉為圍困。而要塞中的人們選擇了堅守,也選擇了自己的命運。
6月26日是中心堡壘官兵的最後壹天,向北面科布林要塞的突圍失敗了,德軍沖入中心城堡,經過逐屋爭奪,身負重傷的福明和祖巴喬夫等人被德軍從瓦礫堆裏挖出來被俘。壹名年輕的紅軍士兵高喊著:“媽媽,永別了”,然後將手槍伸入自己的嘴裏飲彈自盡。
▲紀念郵票中的祖巴喬夫大尉
中心堡壘淪陷後,北部科布林要塞的蘇軍仍然在戰鬥。6月29日,德軍投放了壹枚重達兩噸的航空炸彈,巨大的震蕩後,蘇軍意識到,最後壹戰即將到來。德軍發布勸降的最後通牒後,軍官們決定,讓婦女兒童撤出堡壘向德軍投降。而軍人們表示他們都將留下。
最後通牒的時間已過,德軍向堡壘內發射重型高爆炸彈,然後沖入要塞,向每壹個仍在射擊的窗口投擲炸藥包,據參戰德軍回憶,每次爆炸後都能聽到慘叫和呻吟,但之後,奄奄壹息的蘇軍士兵們會伸出槍口,繼續戰鬥。
▲攻入要塞的德軍
6月30日,科布林要塞最後300多名蘇軍被俘。壹些幾乎不成人形的俘虜,身上全是血汙的繃帶,抹著眼淚,虛弱得幾乎站不住。為了表示對這些英勇士兵的敬意,德軍士兵摘下了自己的鋼盔。
德軍在要塞內沒能找到壹面要塞守衛單位的軍旗,因為各部隊的軍旗早已被收集起來,藏到壹個廢墟裏,直到15年後,才被重新挖掘出來,現在這些軍旗被陳列在布列斯特要塞紀念館中。
德軍占領城堡之後,要塞中還有零星的反抗持,壹直續到7月23日。壹名沒有留下姓名的紅軍士兵在科布林堡壘陷落後仍然藏身其中,並用刺刀在墻上刻下了這些文字:
▲我快要死了,但是我不會投降,祖國再見。
閃電戰遇到布列斯特克星,這僅僅是壹個開始!
德軍原計劃12小時拿下要塞,卻耗了8天多,還動用了各式重型火炮和火焰噴射器,第1天的進攻就陣亡了281人。到6月30日戰鬥結束,第45師部的報告稱:“我軍482名士兵陣亡,包括32名軍官。蘇軍陣亡2500人,被俘6000人”。
與此鮮明對比的是,巴巴羅薩計劃開局異常順利,除了布列斯特要塞,邊境上的蘇軍基本如元首所願全線潰敗。但要塞勝得如此艱難,還是震驚了德軍高層。
巴巴羅薩的成功依賴於摧毀敵軍意誌的閃電戰,蘇聯軍民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還能打得這樣頑強,哪怕僅僅是壹場局部戰鬥,對德軍來說也實在不是壹個好兆頭。
▲巴巴羅薩作戰中的德軍士兵
與英勇故事並行的,是史學家壹直質疑斯大林事先獲知了戰爭即將爆發的情報,卻沒有采取什麽行動減少傷亡,甚至為了延緩德軍沒有通知所有的守軍將領。電影《布列斯特要塞》中也提到,要塞的位置決定了它遠離大部隊,根本守不住,本可以撤離大部分軍民。
即使如此,也不意味著這場犧牲沒有價值。布列斯特的堅守意義非凡,孤立無援的幾千名軍民,壹兩天之內就從崩潰中站起來抵抗到底,簡直就是蘇聯整個衛國戰爭的縮影,也最早預示了德國人後面的厄運。
雖然始終沒有收到高層命令,要塞的守軍還是選擇了戰鬥到最後壹刻,或許他們冥冥中也意識到堅守的意義。
後來的事實也壹再證明,從列寧格勒,到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處於守勢的蘇軍壹再重復著布列斯特的故事,展示了越來越不可思議的頑強,把精銳的德軍生生拖入消耗戰的泥潭。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蘇聯士兵
成就布列斯特的英雄們
布列斯特守軍能在短時間內轉換精神狀態,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福明等普通軍官挺身而出,鼓舞士氣組織戰鬥。
福明,孤兒、政委、***產黨員、猶太人,被俘後也正是由於這三重身份被德軍立即槍殺。福明以前從沒打過仗,只因沒買到外出度假的車票,陰差陽錯地成了守衛戰中的核心人物。中心堡壘激戰時,正是福明提出召開軍官聯席會議,統壹指揮責任。
福明等人迅速恢復了組織秩序,在與士兵並肩作戰中體現出的意誌、冷靜、勇敢和領導才能,極大地感染了恐懼中的士兵們,幫他們鎮靜下來、參與到集體行動中,成為他們拿起武器作戰的重要的精神支持,及時阻止了恐懼的蔓延。
▲政委福明,文弱的外表,堅強的意誌
當士兵看到自己朝夕相處的兄弟壹個個倒下去,這時候連自己的犧牲也已經不再那麽可怕。
士兵們把福明看作是黨的代表和指揮員,相信只有他才知道該怎樣行動。福明意識到,他無法再做壹個普通人,不能再表現出任何驚慌和猶豫,在人們面前他從來都是鎮定自若的。
幸存者索洛佐波夫回憶,在中心堡壘作戰的最後壹天,福明靠墻站著,筋疲力盡。他報告說已經沒有什麽可以給傷員吃了。福明平靜地回答:“坐下來,確認壹下我們還有什麽東西,列個表。”
不過,在外人面前壹直冷峻鎮定的福明,曾這樣向副官馬捷沃相吐露心聲:“壹個了無牽掛的人,要是知道他的死不會給別人帶來災難,死起來到是要輕松些”。
▲傳奇英雄馬捷沃相
福明犧牲在他曾守衛的霍爾姆大門前。而傳奇的馬捷沃相則在被俘三個月後從集中營裏逃出,參加了遊擊隊。幾年之後紅軍打回來,他重返部隊當了連長,最後跟隨隊伍壹直打到柏林,並在國會大廈的墻壁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和壹句話——我來自布列斯特。
從布列斯特到柏林,這才叫真正的打滿全場!
▲福明的犧牲地霍爾姆門
戰爭能激發出人性的大惡,也能激發出人性中的大善。蘇軍主動選擇讓婦女兒童走出要塞投降,另有壹個有關德國軍人的小插曲也值得壹提。
守衛戰中幸存下來的亞歷山大?7?4波布科夫當時只是個孩子,他親眼目睹了母親和姐妹慘死,自己藏身屍體中,卻被壹個德國軍人發現了:“他用手電光照到我,把我攙起來,送進了戰地醫院。最後我也沒能完全理解,為什麽前壹個德國人朝我扔了手榴彈,而後壹個又來救我。”
結語
壹***有235萬白俄羅斯人在衛國戰爭期間失去了生命,占全蘇聯死亡人數的十分之壹。發生在白俄羅斯的布列斯特要塞戰鬥,已經成為衛國戰爭歷史的壹部分,成為了民族記憶的壹部分。
那些英勇的戰士和英雄軍官,在和平年代裏,可能只是些普通人,平和、甚至脆弱,但殘酷的戰火激發了他們的力量。這大概是納粹沒有預料到的,布列斯特之戰既是給德軍發出的警告,也為後來衛國戰爭樹立了精神典範。
▲白俄羅斯衛國戰爭紀念館,戀人雕像腳下永遠鮮花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