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裏高利聖詠》
統治中世紀(即從475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封建社會建立開始,至文藝復興以前的壹段"黑暗"時代)歐洲意識形態領域和壹切藝術的是基督教.那時合法的、正統的音樂形式是起源於四、五世紀的聖詠(chant),包括占主導地位的格裏高利聖詠和更古老的安布羅西聖詠(後者仍在米蘭的教堂中使用)。
這種純粹宗教用途的音樂只限於在教堂中由唱詩班演唱,沒有樂器伴奏,是純粹的單音音樂(不分聲部,大家都唱壹樣的旋律),分為利底亞、弗裏幾亞等四種調式及其變格調式。
擴展資料:
《格裏高利聖詠》的產生:
公元6世紀末,羅馬教皇格裏高利壹世為了統壹教會儀式中的音樂,將教會禮儀歌曲、贊美歌等收集、整理成壹本《唱經歌曲》(即“聖詠”),***收集整理了三千多首歌曲,它後來就被人們稱做“格裏高利聖詠”。格裏高利聖詠只用人聲,歌詞采用拉丁文,不用器樂伴奏。
格裏高利聖詠沒有和聲和對位,旋律簡單,不用變化音和裝飾音,音域也很窄,壹般不超過八度。雖然它的旋律沒有明顯的節奏重音,速度徐緩,但較好地配合了拉丁文歌詞的抑揚頓挫。格裏高利聖詠原來是沒有記譜的,而是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來傳播。後來,由於聖詠數目的增多而需要給演唱者提示不同旋律的輪廓,於是就逐漸產生了簡單的記譜。
格裏高利聖詠追求壹種肅穆、超脫的氣氛,排斥人世的激情。格裏高利聖詠在產生、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古希臘、希伯萊、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的音樂,因此,它使我們了解了已失傳的古代地中海地區的音樂文化。同音,格裏高利聖詠也孕育了西方壹千多年來的音樂藝術。
百度百科-歐洲音樂
百度百科-格裏高利聖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