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因為“猿流感”摧毀了人類文明而對猿猴充滿了憎恨,它們的出現只能喚起消滅它們的念頭,比如那位水利工程師;有些猿面對人類便只能感覺到復仇的沖動,要殺死這壹個、那壹個,要殺了全部人類,比如猿類裏的科巴。“原來我們這麽相似”。影片結束於更大的戰爭將要爆發之前,猴群之王凱撒和它的人類朋友馬爾康姆互道保重。但他們知道,他們的友誼對於人猿之間幾乎命定的敵對來說,不過是不可理喻的螳臂當車——“其實戰爭早已開始”,哪怕在和平的時候。
寬恕的歸寬恕,復仇的歸復仇
科巴從人類的軍火庫偷來機槍,暗中向凱撒射擊。他以為凱撒死了,猴群以為是人類幹的。他號令大家攻打人類,為凱撒報仇。猴群攻占了人類的高塔,忠於凱撒的人都被他關進了鐵籠子。科巴命令壹只猿猴殺死俘獲的人,猿猴不從,因為它記得凱撒說過的,仁慈。科巴把那只記得仁慈的猿猴扔下高塔——電影《鋼琴師》裏有個鏡頭,納粹把壹個猶太人直接從樓上扔了下去。而凱撒被馬爾康姆夫婦救活,他爬上高塔,向科巴要回權力。壹對壹的肉搏中,科巴將要掉下深淵,凱撒伸出手,拉住了科巴的手。這時,科巴倒想起了凱撒平時常說的:“猿猴不殺猿猴”。凱撒平靜地說:猿猴不殺猿猴。可妳不配做猿猴。
凱撒松開手,讓科巴墜落下去——理智讓人能夠分清,誰是應該被寬恕的,誰是應該被報復的。正如不加思索地報復壹切,不過是出於狹隘和魯莽,不加辨析地寬恕所有,更多只是婦人之仁罷了,帶來的將是更多無辜生靈的傷害乃至毀滅。正義,即讓他擁有屬於他的。被寬恕,不屬於科巴。屬於他的,他最終得到了。
對抗與和解,辨異與合同
蘇格拉底說,倘若妳以為不是以“理想國”的方式建立起來的城邦算是“壹個”城邦,妳就太天真了。那些城邦永遠是兩個,至少兩個:富人和窮人,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他們之間彼此對立、沖突,很容易因為內部的沖突而造成城邦的瓦解——外力或許只需壹根稻草。人猿之戰便正是如此。人類分成兩派,馬爾康姆為首的親猿派和德裏弗斯為首的殺猿派,在影片尾聲,他們的對立升級為馬爾康姆拿著機槍威脅德裏弗斯,讓他不要炸塔樓,給凱撒壹點時間,收回科巴發動的占領。但德裏弗斯認為這不可理喻。他自殺性地拉了引爆線,認為自己是在拯救人類。
這部電影最觸動我的地方,是敵對雙方能夠在對抗性張力之中,仍然在不經意間向對方流露出善意。比如那只剛出生不久的小猴,跳到薩拉的肩上,好奇地打量那些新鮮的物事,薩拉和亞歷山大的目光從驚愕逐漸變得慈愛。放下了人與人(猿)之間的算計和戒備,純粹的自然,便得以湧現。就像整部《伊利亞特》,我只愛最後壹卷。特洛伊國王普裏亞冒死去阿喀琉斯的帳篷裏,請求他允許自己帶回兒子赫克托的屍體。無論帶著怎樣的仇恨,阿喀琉斯和普裏亞短暫和解了,他們***進晚餐的時候,向對方溫和地微笑——盡管他們知道,戰爭並沒有結束。
讓我們生活在各自的家園裏
猴群的領袖是壹只會說話的猴子,他叫“凱撒”,他是被壹個善良的人養大的。他允許馬爾康姆等幾個人進入水壩工作。他明白人類軍火的威力,也明白倘若不允許,人類將立即向猴群宣戰,無數猴子將死於槍炮。但他的手下,另壹只猿猴科巴,反對凱撒的妥協。他的理由是:猴群應該抓住這個時機,趁人類脆弱的時候進行復仇。而且,人類獲取能源之後,將變得更加不可戰勝,那時猴群可就慘了。
顯然,兩派都有道理。這壹仗總是要打的,不過是或早或晚的區別。這是壹個窘境,或早或晚,總要有無數猴子死於槍火。就像人類文明內部:資源在那兒,就那麽多,要麽歸妳,要麽歸我。爭執始終都在。所謂和平,不過是面對彼此的威懾力而不得不按兵不動。我不打妳,因為我不想被妳打死。和平,是暫時不爆發的火山。想不被毀滅,只能增加自身獲勝的籌碼。文明之間是這樣,個人之間也未嘗不是這樣。因此,“之間”,是充滿了張力的地帶,它逼迫個體在自身之中不斷地超越自身。
以上這篇是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劇情結局分析,就為您介紹到這裏,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您的好友,更多精彩不容錯過。歡迎持續關註我們的後續更新,365語錄臺詞網匯集和分享最新最熱門的精彩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