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相親在我看來,是很可悲的壹種現象。
壹般來說什麽人需要相親,到了適婚年齡父母覺得妳應該有對象而妳卻沒有什麽行之有效的舉動讓父母很著急的人。相親首先要有相親的對象,妳沒有太多有效舉動,而且工作忙沒時間,這時候相親的第壹個步驟由誰來完成,當然是為妳著急的父母。父母給妳安排的相親對象必然是他們首先覺得滿意的才會安排給妳,這就決定了相親的第壹個條件,父母滿意。
相親第壹條件看的是妳父母滿不滿意,願不願意把她推到妳面前來跟妳見面談下壹步,而不是妳願不願意,因為他們看不上的,妳永遠沒有機會知道這個人的存在。
父母年齡思想和年輕人的角度是不同的,是年輕人很深惡痛絕的壹種總是自稱為過來人的壹種生物。這種生物已經度過了激情的階段,更多的是開始從身邊的事物經驗趨利避害,總結出壹套在年輕人看來很物質的壹套準則,這套準則就是門當戶對。
對父母而言,他們也知道這個準則不壹定是最好的,但在父母看來這個準則是風險最小的。對大部分中國父母而言,人過壹輩子,安穩最重要,給孩子這種選擇是他們穩重的考慮,情啊愛啊,時間久了自然就會散了,孩子自然以後就會明白。
但婚姻是壹輩子的幸福,不是短暫的滿足,不要只追求金錢的婚姻,要深思熟慮,找到自己最合適的如意郎君或夢中女神。家長還是不要過多地幹預兒女的婚姻。作為家長,只需要掌握大的方向即可,具體的喜好和選擇,還是要多尊重兒女們的意見,幫助他們找到最合適自己***度壹生的人。
社會也要加強引導,避免大面積的出現“明碼標價”的相親,形成壹種正確的價值觀、擇偶觀、婚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