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後天講的是什麽
影片鑒賞: 《後天》雖是壹部科幻性的災難片,但題材源自美國國防部壹份機密報告,報告中提到全球氣候變暖,在未來20年內將引發人類浩劫。2002年7月,“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力挫派拉蒙、環球和華納兄弟等大電影公司,奪得《後天》的攝制權,並重金聘請曾拍攝過影片《獨立日》的導演羅蘭。艾默裏克執導。這位大牌導演擅長導演科幻災難片,使影片場景震撼人心、發人深省,真實地反映了溫室效應給大自然帶來的災難。艾默裏克希望通過他的電影讓觀眾註意到地表升溫的現象,註意到溫室效應將會帶來怎樣的惡果。 全球變暖從而導致南北極冰塊融化,現在的氣候自然系統也迅速劇變,最後造成新冰河世紀的降臨,於是人類面臨了史無前例的災難。這是電影最初的構思來源,它所揭示的話題有壹定的真實性,而且目前已經有壹部分的癥狀,到底有沒有那麽嚴重,也許我們現在還無法預料到。實際上,溫室效應並不僅僅等於氣候暖化,與此同時,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比如二氧化碳、水蒸氣和CH4等,吸收熱輻射造成氣溫下降。近年來,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發生得特別頻繁,造成冰川融化,壹方面減低了海水鹽分濃度,使暖流攜帶熱量不足;另壹方面使海平面上升,地表洪水肆虐,這都是生態系統崩潰的反應。地球現在持續在冰期與暖期間循環,已經運轉到了暖期尾聲,即將迎接冰河時期的到來. 電影《後天》結尾,山姆和其他幾個幸存者等到了前來營救他的爸爸傑克。紐約劫後余生的人們等到了營救他們的直升機。壹個光明的結尾,壹個撫慰人心靈的結尾,壹個人們期待得到的結尾。像無數部好萊塢災難大片壹樣,《後天》總算讓我們吐出壹口氣,帶著心有余悸的心滿意足走出電影院。 看到這裏,相信有人也會像我壹樣,悲觀地在心裏默念:山姆等到了傑克,但是誰來拯救我們的未來? 對資深影迷來說,會習慣性地挑剔拷貝的質量;會嘲笑凍裂樓體的嚴寒竟然像追蹤獵物的猛獸壹般,在爐火前停步不前;會詫異科考探險者居然能夠把臉單獨暴露在冰凍的天氣下而若無其事。苛求真實在這裏沒有太大的意義。 因為這個光明的尾巴無非是壹個象征。包括傑克和山姆,包括“大人物”們,都無非是象征。象征著人類的理智,象征著人類的未來,象征人類的短視和反省。理智讓我們對災難保持警覺,未來命懸壹線,而短視使我們對災難毫無戒備並且自食苦果。 在好萊塢大片裏,每當地球和人類災難臨頭,不管是彗星撞地球,還是外星人入侵,或者是致命病毒襲擊,總會有壹個凡人英雄,憑著超人的意誌和九死壹生的好運氣,拯救人類於生死邊緣。《後天》裏沒有“救世主”,在巨大災難面前,誰也不能充當英雄,但卻不乏智者和勇士,傑克就是這樣壹個主角。還有英國科學家萊遜。他們預見到了人類即將遭遇的悲劇性結局。在災難片裏,英雄常常是這樣壹些人物,他們所從事的職業在平時與“英雄”和“勇氣”毫不沾邊,比如傑克,壹個古氣候學家。而現實恰恰如此,假如不是“非典”,誰會知道壹個叫鐘南山的疾病防治中心的醫生? 自從“9·11”以後,美國的電影更加關心現實,也更加富於批判精神。《大象》如是,《華氏911》如是,《後天》亦復如是。批判現實主義正在成為新的主旋律。《華氏911》將矛頭毫不留情地直指布什政府,剝下他的外衣給世界人民看。《後天》同樣以災難預言的方式批判了美國政府的政策取向。影片結尾,幡然醒悟的繼任總結,向全世界公開懺悔,反省了過去的環境政策,感謝“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收留”了美國難民。這毫無疑問是針對美國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而做的最辛辣的嘲諷,或者,也可以看作是以極端的方式所給出的壹個善意勸諫。 電影的主旨是提請每個人:關心我們的未來!片名“後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無疑是壹個警示——別以為災難離我們很遠,它就在眼前。 山姆得到了來自父親的承諾,父親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沒有棄自己的兒子不顧。可是,誰能給我們的後代以承諾,為他們的未來負責? 科幻小說和電影往往有著驚人的預見力,後世的現實往往就是曾經的想像。這是壹個發人深省的事實。也許是因為人類的創造最初總是植根於想像之中。登月、飛天曾經存在於遙遠的傳說中,今天的電腦時代、網絡時代當初也只存在我們的大腦皮層中。誰敢說,《終結者》和《黑客帝國》只存在於電影中?誰敢說《28天》《28周》永遠不會出現?未來的事情,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