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祭紅的釉面凝厚瑩潤,濃郁呈失透狀;
2、祭紅基本是色不脫口,釉不垂足(即使底足略微有積釉較薄、規整,亦明顯有別於郎紅),器口與足根處均有醒目而地道的“燈草邊”;
3、祭紅則釉色通體勻凈,少見變化,相對而言,典型永宣祭紅釉呈鮮紅色,口或底邊的“燈草邊”較寬,在3-5毫米之間,清代紅釉大多色澤凝厚深沈,口或底邊的“燈草邊”較窄,約1-2毫米;
4、祭紅大部分有橘釉現象,明代橘皮紋較清代大,而清雍正橘皮皺紋則較乾隆大;
5、祭紅釉習見壺、碗、盤、洗、缽、花瓶(梅瓶和玉壺春瓶),器型上的這壹差異在甄別時亦不能不察。
註意:祭紅瓷器的底足與器內,是沒有呈米黃色,或呈淺綠色,俗稱“米湯釉”與“蘋果青釉”,也沒有少數底為本色的紅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