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大全 - 蘇格拉底式的愛情是什麽

蘇格拉底式的愛情是什麽

蘇格拉底式愛情,是柏拉圖式愛情的同義詞。

蘇格拉底的戀人不知道是誰,只知道他的老婆是個潑婦。

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壹種異性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欲。最早由Marsilio Ficino於15世紀提出,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學生之間的愛慕關系。

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向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當人類沒有對肉欲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柏拉圖式的愛情有以下的意義:

1. 理想式的愛情觀 (比喻極為浪漫或根本無法實現的愛情觀)

2. 純精神的而非肉體的愛情

3. 男女平等的愛情觀

4. 在這世上有, 且僅有壹個人, 對妳(妳)而言, 她(他)是完美的, 而且僅對妳(妳)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說, 任何壹個人, 都有其完美的對象, 而且只有壹個。

第壹個意義最常被使用, 但其實是壹個誤解。不過既然大家都這樣用, 也就算是另壹個意義了。這誤解來自於柏拉圖的壹個有名的著作"理想國"。該書探討如何建構壹個理想的國度, 因其或許過於理想化而難以實現, 故有人以此來詮釋何謂柏拉圖式的愛情。

第二個意義也經常被使用, 但基本上也是誤解。這誤解來自柏拉圖的形上學, 他認為思想的東西才是真實的而我們看見的所謂的”真實世界”的東西反而不是真實的。

第三和第四個意義才真的是柏拉圖的愛情觀或兩性觀

柏拉圖認為人們生前和死後都在最真實的觀念世界, 在那裏, 每個人都是男女合體的完整的人, 到了這世界我們都分裂為二。所以人們總覺得若有所失, 企圖找回自己的"另壹半"(這個詞也來自柏拉圖的理論)。柏拉圖也用此解釋為什麽人們會有”戀情”。

在他的理論中, 沒有那壹半是比較重要的, 所以, 男女是平等的。而且, 在觀念世界的妳(妳)的原本的另壹半就是妳(妳)最完美的對象。他/她 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 也正在尋找著 妳/妳。

柏拉圖文師傅:“什麽是愛情?”

蘇格拉底說:“妳到附近的麥田去,順著地壟往前走,把妳看到的、最大的麥穗摘下,拿回來,我就把答案告訴妳。但是,有壹點妳要記住,妳只能在前進的途中摘麥穗,不能後退摘取。”

柏拉圖聽後就到麥田去,過了壹陣子,他空著收回來了。

蘇格拉底問他“怎麽沒有麥穗?”

柏拉圖沮喪的說“麥田裏都是麥穗,為了摘下最大的,我只有壹直往前走,邊走邊看,結果走到盡頭壹個也沒有摘下。”

蘇格拉底笑了“這就是愛情。愛情是壹山望過壹山高的遊戲,最大的麥穗很有可能在最後出現,這就是愛情心理。”

柏拉圖(Platon,前427~前347)古希臘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學生,亞裏士多德的老師。出身於貴族奴隸主家庭,曾三次去意大利南邊的西西裏島壹帶進行活動,企圖影響敘拉古城邦的僭主狄俄尼悉俄斯父子,實現其理想的貴族奴隸主政治。失敗後回到雅典,約於公園前387年創辦學園。在《理想國》《法律篇》等著作中闡述了他的道德、政治和教育理論。竭力為貴族奴隸主統治下的社會秩序辯護;並提出“哲學王”的理想,把“哲學王”看作天生的統治者、立法者,公開宣揚神秘的理念論和靈魂不滅論。主張理念是獨立於個別事物和人類意識之外的實體。永恒不變的理念是個別事物的“範型”;個別事物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在認識論上,認為感覺是以個別事物為其對象,然而不可能是真實的知識的源泉;壹切真實的知識,只是不朽的靈魂對理念的“回憶”。宣稱辨證法的壹個意義就是人們回憶理念的過程。辨證法“從理念出發,通過理念,達到理想”,逐步上升到最高的理念,即善的理念,這也就是宇宙最高的和最終的目的;善的理念是壹切知識和真理,以至壹切存在之所本,正如太陽是光明和生命所自出。但宇宙的原動力是所謂“巨匠”。“巨匠”將理念加之於原始的混沌或物質而構成有秩序的宇宙。在美學上,認為既然個別事物是理念的“摹本”,而藝術作品又“模仿”個別事物,因此是“摹本的摹本”;美是真也是善,純粹的美是理念,絕不能為藝術所表現出來。在教育上,認為教育應當由國家來組織,目的主要是培養統治者。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對唯心主義在西方的發展影響極大。列寧把唯心主義發展路線成為“柏拉圖路線”,並揭露柏拉圖的唯心主義“荒謬透頂的理念的神秘主義”。

人總是在渴望愛情,古今中外、男女老少,概莫能外。但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個人,愛情的內容和形式有很大水同。原始人的愛情大概不需要寫情書,因為那時還沒有文字;19世紀的人也不知道可以通過煲電話粥來卿卿我我、海誓山盟;直到20世紀後期,人們才知道上網也可以傳情達意。

在西方愛情文明的發展過程中,現存最早的有關文獻就是柏拉圖的論述,他的論述被認為是壹座豐碑,柏拉圖式的愛情作為壹種觀念,影響了壹代又壹代的西方人,東方人也將他的名字當作精神戀愛的代名詞。

那麽,究竟什麽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呢?

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有影響的人,而他們兩個人中間,柏拉圖對於後代所起的影響尤其來得大。柏拉圖著書以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之口表述說,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向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

在歐洲,很早就有被我們中國人稱為精神戀愛的柏拉圖式的愛,這種愛認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是骯臟的,認為愛情和性欲是互相對立的兩種狀態,因此,當壹個人確實在愛著的時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體上同他所愛的對象結合。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柏拉圖的愛情觀讓人不可思議。而有壹們美國學者卻對今人所理解的這種柏拉圖的愛情觀,提出了新的見解。美國東西部社會學會主席、美國家庭體制壹書的作者伊拉.瑞斯Ira Eeiss經研究後認為,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壹種愛,也就是同性戀!古希臘人認為,同性戀的過程更多地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臘社會,男人很難從女人中找到精神對手。這就是柏拉圖偏重男性之間的愛情的原因。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壹種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是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而美國的社會學者對柏拉圖式的愛情是只有神交的純愛情,還是雖有形交卻偏重神交的高雅愛情,也眾說紛紜。但有壹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圖認為愛情能夠讓人得到升華。他說,對活得高尚的男人來說,指導他行為的不是血緣, 不是榮譽,不是財富,而是愛情。世上再也沒有壹種情感像愛情那樣深植人心。壹個處在熱戀中的人假如做出了不光彩的行為,被他的父親、朋友或別的什麽人看見,都不會像被自己的戀人看見那樣,使他頓時蒼白失色。

愛情,無疑是使人向善、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