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壹、仁愛孝悌
這是中華民族美德中特色的部分。“仁”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種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仁”德的核心是愛人,即“仁者愛人”。
二、謙和好禮
中國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禮”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禮、有禮、註重禮義是中國人立身處世的重要美德。“禮”是中華民族的母德之壹,她根源於人的恭敬之心,辭讓之心,處於對長上,對道德準則的恭敬和對兄弟朋友的辭讓之情。
三、誠信知報
“誠”即真實無妄,其最基本的涵義是誠於己,誠於自己的本性。以“誠”為基礎,中國人形成了許多相關的道德,如為人的誠實,待人的誠懇,對事業的忠誠。
“信”是守信用、講信義、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報”即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些也都是組成中國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國道德質樸性的重要表現。
四、精忠報國
對祖國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是最質樸的情感和品性,她作為壹種“千萬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壹種深厚的感情”是愛親人愛家的情感升華,由此也形成壹種捍衛民族尊嚴、維護祖國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報國、保家衛國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動民族發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五、克己奉公
中華民族由於家庭本位的社會結構和禮教文化的傳統,培育了壹種整體主義的精神,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禮”的精神本質上是壹種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體秩序對個體的意義,要求個體服從並服務於整體。
六、修己慎獨
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論的傳統,使得中國*道德,乃至整個中國文化,都建立在對人性尊嚴的強調與期待上。這種集中體現以律己修身為特征的道德修養學說強調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維護人倫關系和整體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諸己”。
七、見利思義
對義利關系的處理集中體現了中國*道德的價值取向。先義後利以義制利是傳統義利觀的基本內容和合理內核,也是中華民族十分重要的傳統美德。以義為人的根本特點和價值取向,是中華道德精神的精髓,她升華為“生以載義”。
“義以立生”的人生觀,升華為中華民族“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崇高道德境界。這種道德觀念是鼓舞誌士仁人為民族大業義無反顧地獻身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中華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輝寫照。
八、勤儉廉政
中國人民歷來就以勤儉節約、廉明正直著稱於世。他們以勞動自立自強,形成了熱愛勞動,吃苦耐勞,誠實勤奮的優質品質。“儉以養德”就是要求“淡泊明誌,寧靜致遠”,對為政者說則主要是廉德。
九、篤實寬厚
中國傳統道德崇尚質樸、樸素的精神。中國人在為人處事方面,以“實”為標準,反對虛偽虛妄。在長期的道德實踐中,中華民族形成了許多以“實”為價值標準的規範和美德。如老實、誠實、求實、踏實、實在等等,形成崇尚實幹,反對空談的務實精神和實踐精神。
十、勇毅力行
這是中華民族在踐履道德方面所具有的德性和德行,或者說是在道德意誌方面所體現的美德。“勇”有憑力氣的血氣之勇,有憑意誌的意氣之勇,理直氣壯、恪守堅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毅”是在艱難困苦中堅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準則方面的毅力。中國人十分重視“力行”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