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利平,男,二人臺演員。祖籍山西五臺。現為國家壹級演員、被譽為“內蒙古第壹笑星”的武利平。
人物簡介
武利平,1961年出生於涼城縣。1972年加入涼城縣烏蘭牧騎,成為壹名年齡最小的烏蘭牧騎隊員。從藝後,他學過舞蹈,練過聲樂,後又傾力鉆研二人臺藝術。19858月,任涼城縣烏蘭牧騎隊長。9月任烏盟二人臺實驗劇團副團長。1992年7月,調任內蒙古二人臺藝術團副團長,1996年,任團長。1997年,當選為自治區政協委員。為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內蒙古自治區戲劇家協會理事。
從事表演藝術工作20多年來,武利平在表演藝術方面取得卓著成績。他表演的二人臺《摘花椒》,1989年參加華北三省二人臺大獎賽中獲特等獎;1992年,參加全國首屆戲劇小品大賽獲戲曲組第壹名和優秀表演獎;他表演的小品《喜上喜》,1993年參加全國地方戲比賽、1995年參加全國“95重光杯”百優小品電視大賽均獲優秀表演獎;他表演的《賣油》,1996年參加全國第二屆戲劇小品大賽獲優秀表演獎。
武利平在電視劇《武則天》、《“大人物”李德林》、《逃之戀》、《***和國往事》、《水滸傳》、《英雄無淚》以及電影《兩廂情願》、《五月波洛》中分別擔任主角或重要角色。多次在中央電視臺“綜藝大觀”、“曲苑雜壇”等欄目演出小品。
1989年,武利平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1993年,被國務院批準享受特殊津貼。1995年,被評為國家壹級演員。1997年,被中國文聯評為“德藝雙馨”藝術家。
壹方水土壹方人。東北黑土地出了個喜劇明星趙本山、潘長江,內蒙古黃土高原又冒出個笑星武利平。現年37歲的武利平系內蒙古涼城縣人,現任內蒙古二人臺藝術團業務團長。從藝20多年來,已成為壹位獨辟蹊徑極具特色的喜劇演員,又是壹位涉獵影、視、戲三界的著名演員。
近年來,中央電視臺《曲苑雜談》節目中系列小品《烏力打工》中的烏力、《綜藝大觀》節目中的喜劇小品《壹笑抵千斤》中的老大娘、30集電視連續劇《武則天》劇中的大太監———王福來、《水滸傳》中的李虞侯、《英雄無淚》劇中的七品縣令———榮雨田、《大人物李德林》劇中的李德林以及剛剛上映不久的34集電視劇《逃之戀》中的徐德輝的扮演者,均為武利平。他曾兩度與劉曉慶合作演出,頗受觀眾喜愛。特別是《武則天》播出後,全國各地反響強烈,武利平的演技受到了許多專家和藝術同行的好評。
《戲劇電影報》署名文章說“今年電視‘飛天獎’的最佳男配角非武利平莫屬。”《中國演員報》(1995年8月8日)壹位叫龍鳳的同誌撰文評價:“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武則天》我看了,說句實在話,劉曉慶扮演的武媚娘,盡管被某些傳媒炒得紛紛揚揚,我卻難以恭維。因為她太像劉曉慶自己了,無論是青年的、中年的,還是60歲以後的武媚娘,怎麽看總感到她還是劉曉慶。倒是有壹個人物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難已忘卻。不少看過《武則天》的人也都這麽說,他就是大太監王公公。我沒有想到,把這個太監王公公演得如此自然、貼切、真實的演員是武利平。”
隨著影視劇中頻頻上鏡露臉和報刊的不斷跟蹤報道,武利平———這位幽默、風趣、樸素、自然的優秀演員已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關註,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們的喜愛。武利平是在地方劇種二人臺這塊藝術沃土上養育出來的演員。從最早的涼城縣烏蘭牧騎(蒙語意為紅色宣傳隊)演藝開始,後到烏蘭察布盟實驗歌劇團,直至被選調到內蒙古二人臺劇團。二人臺是我國北方較有影響的地方劇種,是漢、蒙各民族長期交融的藝術結晶,經過多年的藝術實踐,在“唱、念、做、舞”等方面已形成自己濃郁的地方特色與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祖國北方壹個較有影響的地方劇種。武利平是壹位在二人臺藝術中成長起來的優秀青年喜劇演員。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勇於突破,大膽創新,博采眾長,為我所用,給二人臺藝術註入了時代意識,受到了廣大觀眾的歡迎。
自八十年代末,武利平多次參加了省市及全國性的戲劇大賽。以他天賦的藝術才華與幽默、風趣、詼諧、火爆的藝術風格及高超的表演技巧,連連獲獎。1994年9月,武利平與獨生女兒武燕妮在中央電視臺《綜藝大觀》現場直播中演出的小品《壹笑抵千斤》,受到了廣大觀眾的高度稱贊。1996年5月,武利平在長沙舉辦的第三屆全國戲劇小品比賽中,演出的二人臺小品《賣油》榮獲戲曲演員惟壹的優秀表演獎。1997年12月,榮獲’97文聯文藝家協會中青年委員“德藝雙馨”榮譽稱號,並推選為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
武利平出生於梨園之家。也許是受在涼城縣晉劇團從事藝術工作的父母的影響,他從小就喜愛唱歌、跳舞及模仿,且學啥像啥,被人們稱之為“小藝人”。十六七歲便被選拔到縣劇團當演員。此後,壹年壹大步,技藝不斷精湛。從1982年至今,幾度在太原、北京等地演出,他主演的戲曲小品《打金錢》、《走西口》、《探病》、《賣碗》、《第十次約會》、《路遇》、《分糧》等受到了專家、同行與觀眾們的贊揚。中央電視臺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均都錄像、錄音向國內外播放。
1990年7月,武利平應邀出訪蒙古,參加了“世界民間藝術節”,他主演的《掛紅燈》歌舞劇,贏得了世界各國友人的高度贊賞。1994年10月,在國慶45周年“戲曲專題會”上,《掛紅燈》被列為開場演出,得到了廣大觀眾的壹致好評。
武利平表演的戲曲小品大都是喜劇,看後讓人笑個不止。他還有壹手反串女性喜劇人物表演的絕活。不論是扮演中年婦女、青年女性還是老年婦女,都演得活靈活現。如在《喜上喜》、《賣油》、《摘花椒》三個戲劇中,第壹出戲扮演的是舊社會農村壹位憨厚、善良的老大娘,第二出戲扮的是現代農村壹個致富心切的女青年,第三出戲扮的是壹位性格開朗、風趣,成人之美的中年農婦。三出戲,三個不同年齡、不同時代的女性人物,武利平卻能將其演得有骨頭有肉。他的靈牙利齒和從生活中信手拈來的笑語令觀眾捧腹大笑。有專家評論說,武利平已具備了壹個喜劇大師的優秀藝術品質,詼諧幽默誇張又很真實。武利平扮演的角色大多為醜角,許多人扮演此類角色大多註意外形動作,實實在在地“醜化”,有的人插科打諢,使演員遊離於劇情之外,變成以取悅觀眾的純滑稽表演。武利平卻不是這樣,他扮演的農村老年婦女也好,城鎮青年婦女也好,都是活生生的人物,他表現的不是自己,而是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