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韓國漢陽城西大門外壹幢大門式建築,原名“迎恩門”,是朝鮮王朝專門為了迎接明王朝使節修建的(1407年,初名迎紹門)。中國使節來朝鮮必須從此門下通過。1539年,明朝使臣薜廷寵寫了“迎恩門”掛了上去,之後稱為迎恩門。“迎恩門”旁邊還修有招待中原使節的國賓館,題名“慕華館”(仰慕中華之意)。
滿清政府甲午戰敗(1894-1895),與日本簽訂了恥辱的《馬關條約》(1895),被迫割讓臺灣、澎湖給予日本,並放棄對朝鮮王國的宗主權。朝鮮王朝1896年獨立,改國號為大韓帝國。迎恩門作為恥辱藩屬國的象征,在宣布獨立的當天即被暴徒放火燒毀(僅剩石柱子),並在原址修建了獨立門(1898年竣工),門東壹側上書韓文“獨立門”,門西壹側上書漢字“獨立門”,“慕華館”改名獨立館。
右上照片為原來的“迎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