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大全 - 二戰史:(請不要遺漏)介紹壹下納粹德國從1933年--1945年所打的所有戰役

二戰史:(請不要遺漏)介紹壹下納粹德國從1933年--1945年所打的所有戰役

二戰,人類歷史上的不堪回憶,它給全世界的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讓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給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以下就是鮮血淋淋的二戰史……

閃擊波蘭,大戰爆發

1939年9月1日淩晨,波蘭戰役爆發,德國軍隊利用夜幕的掩護,在2300多架飛機的支援下,對波蘭發動突然襲擊,波德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的打響,意味著壹場世界性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當航空兵和裝甲部隊結合起來時,全世界第壹次領教了“閃電戰”。9月3日,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雖然英國和法國之前已經保證會確保波蘭的安全,但是波蘭軍隊的奮力抵抗並沒有得到英法兩國任何有效的軍事支持。最終波蘭的軍隊還是被裝備精良的德軍擊敗。9月6日,波蘭政府逃離華沙。9月17日,華沙保衛戰開始,幾乎在同壹天,蘇聯紅軍進入波蘭東部。9月27日,德軍占領華沙。波蘭再壹次遭到瓜分。波蘭在復國20年後,又壹次消失了。

與此同時西線的法德邊界卻毫無動靜,英法等國違背了自己許下的“如果德意誌帝國膽敢入侵波蘭,英法聯軍將直搗魯爾谷地”的諾言,屯重兵卻躲在鋼筋水泥的工事後面,眼睜睜地看著壹個唐·吉訶德式的小國抵抗著強大鄰國的侵略,取而代之的只是在外交上的譴責而已。從1939年9月1日戰爭爆發開始,直到1940年5月10日,德意誌帝國才和英法爆發正式沖突,這段和平的時期被德國人叫作“靜坐戰”,西方則稱為“假戰”。希特勒在占領波蘭後,對西方的綏靖壹語道破:“對於這種結局,波蘭人應該感謝他們的英法朋友”。

入侵北歐

1940年4月9日德國展開「威塞爾演習」(Weserübung)計劃,進攻丹麥和挪威。德國人聲稱這是為了防止英法首先占領挪威這個原本中立的國家,從而切斷德國從瑞典進口礦產的道路。英國海軍成功地封鎖了挪威港口,並且在挪威登陸。德軍撤退到挪威腹地並據此堅守。英國軍隊無法肅清德軍,加上上西線戰事爆發隨後撤退,挪威被德國占領。

鐮刀割取,征服西歐

1940年5月10日,德軍決定采用改良過的施裏芬計劃( 亦稱為曼斯坦計劃)分為A、B、C三個集團軍繞過馬奇諾防線侵略了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和法國。

第壹階段作戰:5月13日德軍A集團按曼施坦因意圖軍通過法國防守力量薄弱的阿登地區進入法國,盟軍在阿登山地因為德軍的奇襲完全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德國坦克師強渡馬斯河,5月13日攻陷了法國南部戰略要地色當,而同時德軍B集團軍在空降兵配合下入侵荷蘭、比利時,來吸引跟牽制位於比利時平原壹帶的英法盟軍主力部隊,使A集團軍得以更加順利的從法國北部附近通過英法聯軍主力部隊之側翼,來構成曼斯坦計劃中的大包圍。到5月19日德軍裝甲師已經抵達離英吉利海峽只有50英裏處。5月24日,德軍裝甲部隊已經逼近法國的北部港口敦刻爾克,但卻在這時接到停止前進的命令。這個命令被證明是致命失誤,被包圍的盟軍開始執行“發電機計劃”,即敦刻爾克大撤退。850艘各種類型、動力引擎、大小的船只艦隊大量跨海集中到敦刻爾克,5月27日開始撤走了第壹批士兵,到6月4日時已經有超過33萬人成功逃脫,其中23萬是英國遠征軍。這次的撤退雖為英國避免了全軍覆沒的悲劇,但也喪失了大量的物資和武器裝備,士氣亦壹度低落。

第二階段作戰:1940年6月10日,德軍開始正式全面入侵法國本土,由於先前在低地國地區喪失了大部分的軍事力量, 所以德國的裝甲部隊紛紛進行壹場競速比賽,很快的就深入了法國中央,6月17日,首都巴黎被攻占,6月25日,為了羞辱法國人,希特勒選擇在第壹次世界大戰德國停戰簽字的貢比涅地區的福煦車廂內簽署與停戰條約。根據此項條款,法國中部和北部三分之二的領土疆域由德國武裝部隊來進行實質占領,而南部地區則成立由貝當執政的附庸政權: 維希政府。

從德國展開西線進攻到法國敗降只經歷了6個星期,閃電戰的威力讓法國體會到了亡國的恥辱。法國的戰敗令英國必須獨自面對德國。

占領法國後德國空軍就在法國北部集中,準備可能的登陸英國(海獅計劃)。德國決定首先進行空戰消滅英國皇家空軍,這即不列顛戰役。但事實上很多人認為登陸戰根本就不切實際,因為即使德國空軍能夠將皇家空軍趕出南英格蘭,剩余的英國空中力量仍有可能在英格蘭中北部對德國登陸造成威脅,德國的登陸部隊很有可能被英國海空力量切斷,然後逐個消滅。

但是德國人似乎沒有意識到這點,他們在8月5日發動了“鷹計劃”,即對英國的大規模空中打擊,從而為陸軍登陸掃除障礙。在戰役的高峰,8月24日到9月6日德軍每天平均出動1000多架飛機,憑借著數量上的優勢與已經十分疲勞的皇家空軍飛行員作戰,雖然英國擁有先進的雷達技術,他們還是損失了四分之壹的空軍飛行員。

英國空軍也不時在夜間轟炸歐洲大陸。8月25日晚上皇家空軍第壹次對柏林進行了轟炸。德國在關鍵時刻決定改變戰略。他們開始對英國的主要城市狂轟爛炸,希望能夠摧毀敵人的信心,令敵人迅速投降。這為英國的飛行員提供了喘息的機會。但轟炸也對英國造成了嚴重影響,幾乎所有的英國工業重鎮遭到襲擊,倫敦更是從9月7日到11月3日連續57個夜晚遭受轟炸,其他受襲擊的城市還包括工業城市考文垂和伯明翰,以及壹些港口和海軍基地等。

當時在歐洲大陸沒有大的地面沖突,因此空戰成了主要的戰事。不列顛戰役的最終結果是,希特勒在9月17日下令“無限期推延”海獅計劃,德國登陸英國的企圖宣告失敗。另壹個令希特勒取消海獅計劃的主要原因,他已將戰略目標由西歐轉向了蘇聯。

巴爾幹半島

1939年4月7日,歐洲戰爭全面爆發之前,意大利就開始了對阿爾巴尼亞的侵略,隨後又在1940年10月28日進攻希臘,可是意大利不但未能占領希臘,希臘人反而在1940年11月14日進入了阿爾巴尼亞。但這時德國開始介入戰事。1941年4月6日德軍開始與希臘人作戰,同時還攻擊了南斯拉夫。英國人雖然支援希臘,最後還是無法取勝,德國的軍隊在4月27日進入雅典。之後德國又開始發動對克裏特島的攻擊,6月1日克裏特島空降戰役結束,德國傘兵成功從英國人手中奪取了該島。但是這次行動對德國來說也不太順利,之後德國再也沒有使用傘兵攻擊。

英國和希臘的最後幾支武裝力量在6月1日撤退到埃及。在巴爾幹落入納粹手中之後,希特勒終於可以無顧慮地發動對蘇聯的襲擊了。

東線蘇德戰場

★巴巴羅薩

1941年6月22日,德國集結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包括其仆從國在內的190個師,3712輛坦克,7184門火炮,60萬輛運輸車和4950架飛機,***計五百五十萬人,發動對蘇聯的突然襲擊,該軍事行動代號為“巴巴羅薩”,蘇德戰爭開始了。蘇聯將這場戰爭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也叫蘇聯衛國戰爭。

而除了德國以外,意大利、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部隊在希特勒的要求下也對蘇聯發動襲擊。另壹個參與進攻蘇聯的國家是芬蘭,由於蘇聯在建立“東方戰線”的時候侵略芬蘭,並割占了芬蘭的部分土地,所以芬蘭在1941年6月25日宣布將攻擊蘇聯,以取回其在兩年前的冬季戰爭中所喪失的土地。芬蘭在戰爭初期奪回被蘇聯割占的土地後就停止了進攻。另外芬軍亦參與了對列寧格勒的包圍。這場被稱為“繼續戰爭”的沖突持續到1944年。

在戰事的最初幾個星期對蘇聯紅軍而言無疑是壹場災難。由於斯大林對德國發動戰爭的時間和進攻方向估計的嚴重錯誤,加上許多紅軍將領在斯大林發動的肅反行動中喪生或者被流放而嚴重削弱了蘇軍的作戰和指揮能力,蘇聯對德意誌帝國發動的閃電戰猝不及防,導致戰爭初期蘇軍損失慘重,戰爭前蘇聯著手建立的“東方戰線”被德軍坦克壹碾而過,進而喪失了大片國土,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和烏克蘭首府基輔等大城市相繼被德國占領,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也被包圍,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值得壹提的是1941年的基輔保衛戰,蘇軍西南方面軍在基輔被大規模圍殲,蘇軍僅被俘人數就達60萬人之多,這壹戰役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包圍殲滅戰,此戰導致蘇聯西南防線的潰退。

雖然壹開始德國人打得極其順利,但巴巴羅薩計劃本身就存在著重大的漏洞,其中最嚴重的缺陷是其後勤補給。蘇聯廣袤的土地意味著如果德軍行動過快,後勤補給將無法及時跟上。所以盡管1941年11月初,克裏姆林宮已遙遙在望,蘇聯政府和外國使館已遷往莫斯科以東800公裏的古比雪夫(今薩馬拉),但11月7日斯大林依然如往年壹樣在紅場進行十月革命節閱兵,受閱部隊剛剛接受完檢閱即被投入戰場,到1941年12月5日德國人的攻勢被遏止時,他們的後勤補給線已經達到極限,再加上戰線後方蘇聯遊擊隊的不斷破壞,前線部隊的進攻已經難以維繼,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就此粉碎。巴巴羅薩計劃最初制訂時認為蘇聯紅軍會在冬天來臨之前就崩潰,但真實情況是蘇聯部隊始終能夠組織有效抵抗。這壹錯誤的估計嚴重影響了德國人的計劃。另外,蘇聯人在撤退時采取了焦土政策,他們堅壁清野,令德國人的後勤問題更為突出。當冬天來臨時,大量德國士兵因蘇聯嚴寒的冬天和蘇聯的反攻而死亡。

雖然德軍最後不得不因供應短缺與寒冷的冬天而停止進攻計劃,但他們還是占領了大片蘇聯西部領土,而蘇聯直到1944年末才完全收復失地。

當德軍占領了大部分蘇聯東歐部分的土地後,這場戰爭中最大的悲劇開始了:圍攻列寧格勒。當德意誌帝國與芬蘭的部隊分別從南方和北方抵達列寧格勒外圍後,希特勒下令必須“將列寧格勒從地球上清除”,命令消滅城內的所有人口。德軍開始包圍列寧格勒以切斷來自外部的援救物資,同時用炮擊和空軍轟炸。包圍持續了900天,在饑餓、嚴寒和恐懼的氛圍中,大約100萬平民死亡--其中80萬死於饑餓;但列寧格勒始終沒有向納粹屈服。著名音樂家肖斯塔科維奇為此創作了舉世聞名的《第七交響曲》(又稱《列寧格勒交響曲》)去表現蘇聯軍民在列寧格勒保衛戰當中的英勇抗爭及為此而付出的巨大犧牲。

在忍受了1941年末1942年初寒冷的冬天後,德軍開始準備進壹步的進攻行動。進攻高加索地區、伏爾加河地區的斯大林格勒(今伏爾加格勒)。德軍始終未能完全占領這座城市,並在進攻過程中遭受了重大的損失。

希特勒的猶豫不決、高級將領們對改變計劃的不滿以及過長的補給線,以及蘇軍的頑強抵抗,令斯大林格勒的巷戰成為德國士兵的惡夢。當蘇聯紅軍發動反攻時,20個師的德軍(還有2個羅馬尼亞師)被切斷了退路,德第六集團軍被完全圍困。隨著食品、燃料和彈藥的消耗,德軍的陣地越來越小,直到最後壹部分德軍在1943年初投降。為了確保前線軍官不會投降,希特勒提升第六集團軍司令弗雷德裏希·保盧斯為陸軍元帥(歷史上的德國陸軍元帥沒有壹個投降過。保羅斯沒有投降,但也沒有“戰到最後壹兵壹卒壹槍壹彈”,被蘇軍俘虜)。斯大林格勒戰役以歷史上最血腥的戰役而加載史冊,雙方的損失都很慘重,大約有200萬人死亡,其中50萬是平民。該戰役與中途島海戰同時成為二戰最重大的轉折點。

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德軍漸漸喪失戰場的主動權,但蘇聯人也因為戰爭損耗太大而沒有形成有效的進攻力量。1943年開始,蘇軍在戰場上逐漸轉入反攻。1943年夏天,蘇德雙方的軍隊集結於庫爾斯克突出部,德軍由曼施坦因將軍領導下準備發動大規模的攻勢,庫爾斯克戰役打響。庫爾斯克戰役是德軍在東線的最後壹次大規模攻勢,也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戰役。由於蘇聯方面事先獲得了情報,為庫爾斯克突出部的防禦制訂了壹個大規模計劃。在他們的抵抗之下,德軍裝甲部隊最多只前進了17英裏。在該場戰役以蘇軍的勝利結束後,紅軍就始終控制著戰爭的主導權,發動了壹系列猛烈的攻勢(蘇聯歷史上稱為十次突擊),直到1945年5月2日占領柏林。

大西洋交通運輸線爭奪戰

歐洲戰區無論是東線或者是西線作戰,都與英美兩國在大西洋上與德國爭奪運輸線暢通與否有密切的關系。

所謂的運輸線是指由其他地區將物資運往英國或者是其他歐洲地區的海上運輸路線,而這個運輸路線當中又以美洲大陸往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部分重要性最高。美洲大陸前往英國的運輸線擔負維系英國持續作戰的力量,以及累積返回歐洲大陸的行動所需要的壹切資源。美洲大陸前往歐洲的運輸線又可以分成兩個部分,規模較大的是前往蘇聯的運輸路線,其次是盟軍登陸歐陸之後直接運往各港口的運輸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