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與生活在東非的非洲人有關。
具體原因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宿兵,在查閱中國現有化石的年代以後,發現了壹個不容忽視的斷層。這個斷層從大約10萬年前至4萬年前,中國沒有任何人類化石出土。經推測,生活於東亞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Homo Sapiens)在最近壹次的冰川時期,由於惡劣的氣候而絕滅。取而代之的是,從非洲不遠萬裏遷徙而來的現代人種。
但仍有科學家支持“多地區起源說”。中科院古脊椎古人類所的吳新智院士細心比較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和現代人的骨骼特征,發現70%的中國人在頭骨上有3個特征和北京猿人是壹致的。所以,他依舊覺得北京猿人可能是中國人的祖先。但他的學生劉武去非洲考察時,卻發現有30%的東非人在這3個頭骨特征上也和北京猿人相壹致。
1998年,中國科學家意識到DNA遺傳密碼的重要性。在那些雙螺旋的DNA鏈條上交織著紅、黃、藍、綠4種顏色的小球,A、T、C、G,它們掌管著整個人類的遷徙和發展史。
按科學上的解釋,每壹個小球就是壹個核苷酸單位。所謂基因就是這些小球按照壹定秩序連在壹起,並具有相應的遺傳信息。它有很強的功能性,控制著人類的膚色、形態和健康。比如人類的高血壓就有幾百個基因在控制。它們的序列不能隨便更換。變換了,就要影響身體狀況。
而還有些小球的序列不具有功能性,性質如同DNA分子裏的填充物。它們的排列是自由的。它們過了幾千幾百年會自由地發生壹次變化,例如原本A的地方出現C。這種變化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響,不承擔自然選擇的壓力。它們的改變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就是這些遺傳突變,記載了人類遷徙的歷史信息。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褚嘉佑,著重研究的是DNA排列中的壹種被稱為“微衛星”的特殊排列順序,這是壹種公認的遺傳標記。DNA排列中有壹種簡短的重復,比如TGTGTGTG,其重復的字母和次數都可以遺傳,當延續到後代身上時,原先那壹個G的位置可能會變成A,或者原先重復9次而到了後代忽然變成重復10次。根據這個原理,褚嘉佑分析了28個東亞人群,推算出在中國的現代人起源時間,不會早於5萬年前。
有人認為,褚嘉佑的取樣數量太小,沒有說服力。2001年,金力的學生柯越海和他的研究小組,對以華人為主的東亞人群進行了大規模的遺傳分析。他進入的是Y染色體的世界。它們壹代代地由父子相傳(可對比:線粒體DNA由母女相傳),而且“性格”穩定,壹般在幾十代之後才會有1到2個基因位點發生變化。這些遺傳突變位點的結構如同壹棵樹,也正是這棵基因樹,記錄了人類在不同時間向地球不同地點散布的路徑。
柯越海***分析12127個男性個體,發現那些Y染色體的YAP、M130和M89上,都會有其中壹個位點發生突變。它們是基因樹中的3根樹枝。它們匯攏到壹根叫M168的樹根上。這個M168就是非洲人體內的突變位點。也就是說,中國人與生活在東非的非洲人有關。
柯越海說,中國人Y染色體的有效群體本來就不大,所存在的種類不多,這1.2萬多個樣本,幾乎囊括了絕大部分中國人染色體的類型。這可以充分證明,華人占大多數的東亞人群起源於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