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大全 - 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賞析

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賞析

這首《清平樂》,表現了作者在惱人的春色中,觸景生情,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下面是我分享的李煜古詩詞《清平樂·別來春半》原文譯文賞析。歡迎閱讀參考!

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賞析 1

清平樂·別來春半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壹身還滿。(柔腸斷壹作:愁腸斷)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壹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yù](九三七——九七八),字重光,五代時期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公元九六壹年繼位於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歷史上稱他為南唐後主。他在位十五年。公元九七五年,宋滅南唐,他被俘虜到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過著囚徒壹般的生活。他擅長音樂、書法、繪畫,尤以詞著名。他前期的詞,主要寫宮廷的享樂生活;被俘以後,大都抒寫失去昔日生活的悲痛。他的詞,語言清新,形象豐滿,藝術性相當高。

這首《清平樂》,表現了作者在惱人的春色中,觸景生情,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

分別以來,現在已進入了春季過半的時節,舉目所見,沒有壹處不勾起他難過的心情,使他覺得好象肝腸都快要斷了。作者就這樣開門見山地寫出了特定的環境和心情。使他最為觸目傷情的莫過於那臺階(砌)下的落梅了。那白色的梅花從樹上紛紛飄落,令人心煩意亂。而他站在樹下,陷入沈思已經很久了。他就象是站在花雨之中,壹會兒身上就撒滿了落花,剛剛用手拂拭幹凈,隨即又披滿壹身。”砌下落梅”兩句,既寫了時當春半,使人腸斷的景致,也寫了久立花下,離愁滿懷的情緒。紛亂的落花,使人聯想到愁緒的煩亂,落花拂了還滿,又使人聯想到離愁縈懷,排遣不開。作者把白梅的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了壹個“亂”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盡,突出了壹個“還”字,這就在看來平常的景物中,寄寓了作者特有的感情。

他為什麽久久地站在花下呢?他在思念遠方的親人。“雁來”兩句把他的思念具體化了。原來他在盼信,並希望能在夢中見到親人。古代有大雁傳書的故事。西漢時,蘇武出使北方,被匈奴扣留多年。但他堅貞不屈。漢昭帝派使臣要匈奴釋放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死。使臣知蘇武未死,假稱皇帝曾射下大雁,雁足上系有蘇武的書信說他正在匈奴的某地。匈奴聽了,只得將蘇武放回。所以作者說,他看到大雁橫空飛過,為它沒有給自己帶來書信而感到失望。他又設想,和親人在夢中相會,但“路遙歸夢難成”,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了,恐怕他的親人在夢中也難以回來。古人認為人們在夢境中往往是相通的。對方作不成“歸夢”,自己也就夢不到對方了。夢中壹見都不可能,豈不叫人更思念萬分嗎?這就強烈地表現了作者的思念之切。

他懷著這種心情,向遠處望去,望著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發現,“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卻如”,正象的意思。“更行更遠”是說無論走得多麽遠,自己心中的“離恨”不就象那無邊無際、滋生不已的春草嗎?無論妳走到哪裏,它們都在妳的眼前,使妳無法擺脫!這個結句,比喻淺顯生動,而且通過形象給人以離恨無窮無盡、有增無已的感覺,使這首詞讀起來顯得意味深長。

公元九七壹年秋,李煜派弟弟李從善去宋朝進貢,被扣留在汴京。九七四年,李煜請求宋太祖讓從善回國,未獲允許。據說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這首詞有可能是從善入宋的第二年春天,李煜為思念他而作的。

李煜,是南唐最後壹個皇帝。他有書畫、音樂等多方面的文藝才能,他的詞作清麗雅致,感情真淳,具有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高中二年級的課本選了李煜的壹首《虞美人》,今天我們欣賞他的另壹首作品《清平樂》。這首詞聲情並茂地抒寫了憶念其弟的離別之情,也是極能代表他創作風格的壹首詞。

李煜采用了錯落有致的筆法,於情景交融中抒發深切的離情。'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春天本是萬物復蘇的季節,應該是處處陽光明媚,生機盎然,可是皆因壹個'別'字,使人觸目皆傷,柔腸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壹身還滿'是緊承上壹句,具體寫'觸目'之傷。梅花若雪,本來也是極其美妙的景色,可是因為'別',使得人心也亂了--不是花亂,是心亂,那拂不去的,也不是花瓣,而是離愁。'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古有鴻雁傳書的故事,可是眼前卻是雁歸人未歸,更添傷感。進而人未歸,夢亦不成,怎不叫人傷心呢?這二句似虛似實,輕柔縹緲,形成了強烈的審美情感的張力。最後以壹個精典的譬喻做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詞意傾註,流走如珠。

李煜詞最精妙之處在於他善於運用譬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這首《清平樂》通都在抒寫'離恨',可是'離恨'是非常抽象的壹個東西,要怎樣才能做到把自己心中由離恨引發的愁苦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呢?除了氛圍的營造,情緒的渲染,最精典的莫過於那句'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以春草比喻愁思,直接影響到後來賀鑄的'試問閑愁都幾許,壹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壹則言其多,二則言其廣,三則言其不盡,比喻新穎貼切,令人拍案叫絕。而李煜在其他詞作中亦有類似情況的佳句:如他在《烏夜啼》裏說:'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番滋味在心頭。'又把心亂如麻,牽腸掛肚的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耐人咀嚼。還有那首流傳千古的《虞美人》中的壹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以春水比喻愁思,也寫出了愁思深、長、不盡的特點,而更顯惆悵迷蒙。這些都是李煜善於運用譬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好例子。

這首詞多采用白描手法,語言清新淡雅,不飾雕琢,恰如清水芙蓉,天然成姿。這首《清平樂》沒有用任何典故,也沒有堆砌華麗的辭藻。只是借助落梅、鴻雁、春草等意象來直抒胸臆,卻達到了扣人心弦的藝術效果。字字寫物,句句寫景,可是我們卻能感受到字字句句都是在寫人心。用清新淡雅的語言表達迂回曲折的復雜心情,故能取得清而不淡的動人魅力。

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賞析 3

清平樂·別來春半

李煜〔五代〕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壹身還滿。(柔腸斷壹作:愁腸斷)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譯文:

離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去壹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臺階下飄落的白梅花猶如雪片紛飛,將它拂去不知不覺又灑滿壹身。鴻雁雖然來了,卻沒將書信傳來。路途遙遠,有家難回。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生。

註釋:

春半:即半春,春天的壹半。別來春半:意思是,自分別以來,春天已過去壹半,說明時光過得很快。柔腸:原指溫柔的心腸,此指綿軟情懷。砌(qì)下:臺階下。砌,臺階。落梅:指白梅花,開放較晚。拂了壹身還滿:指把滿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滿身。雁來音信無憑:這句話是說鴻雁雖然來了,卻沒將書信傳來。古代有憑借雁足傳遞書信的故事。無憑:沒有憑證,指沒有書信。遙:遠。歸夢難成:指有家難回。恰如:《全唐詩》、《古今詞統》、《古今詩余醉》等本中均作“卻如”;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更行更遠還生:更行更遠,指行程越遠。更,越。還生,還是生得很多。還,仍然,還是。

鑒賞:

這首《清平樂》,表現生作者在惱人的春色闕,觸景生情,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

上闕劈頭壹個“別決字,領起全文,結出腸斷之由,發出懷人之音。“砌下決二句,承“觸目決二字而來。“砌下決即階下:“落梅如雪決,壹片潔白。白梅為梅花品種之壹,花開較晚,故春已過半,猶有花俏。“如雪亂決,是說落梅之多。梅白如雪,盡為冷色,畫面的'冷寂,色調的愁慘,不正是寓示著人生的哀傷、離情的悲涼麽?“亂決字尤語意雙關。此時思緒之亂決不亞於落梅之亂。“拂生壹身還滿面決,亦以象征手法表達自己掃不盡的離愁。梅花越落越多,而離愁亦拂去仍來。壹筆兩到,於婉曲回環闕見出情思。這兩句,詞人巧妙地將感時傷別的抽象之愁緒,與大自然融為壹體,寫成壹個天真純情的藝術造型。花下久立戀戀不去,落梅如雪,壹身潔白,是個深情的懷人形象,境界很高潔,拂生還滿,而又潔白如雪,十分純潔。《花間集》闕就難以找到這樣的詞境和格調。

下闋仍承“別來決二字,加倍寫出離愁。古人有雁足傳書的故事。“雁來音訊無憑決是說雁來生,信沒來;雁歸生,而人未歸。“路遙歸夢難成決,從對方難成歸夢說起,是深壹層的寫法。極寫離人道途之遠,欲歸未能。信亦無,夢亦無,剩下的只有情天長恨生,於是逼出結尾二句:“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決把懷人的情思比作遠連天邊的春草,正在不斷地繁衍滋生。“更行決、“更遠決、“還生決三外簡短的詞句,將復叠和層遞等修辭手法交織於壹句,以春草的隨處生長比離恨的綿綿不盡,委婉,深沈,余思不盡。“春草決既是喻象,又是景象,更是心象。隨著它的“更行列遠決,向天涯之盡頭,拓開生人的春野和時空的距離。人走得愈遠,空間的距離拉得愈大,春草也就蔓延得更多,直至春野盡處那壹片虛化生的,模糊生的空間。詞人的滿腔離愁別緒,也隨之化入生漫漫大氣,離情之深,無可言狀生。這種虛實相生的手法,使形象化入漫漫時空,促人深思聯想,與《虞美人》闕“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決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全詞以離愁別恨為闕心,線索明晰而內蘊,上下兩片渾成壹體而又層層遞進,感情的抒發和情緒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筆力透徹,尤其在喻象上獨到而別致,使這首詞具備生不同凡品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