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條軍規》小說的英文名字“Catch-22”,已經成為英語中“難以逾越的障礙”或“無法擺脫的困境”的、 自相矛盾的、“坑爹”的、荒謬的、帶有欺騙忽悠性質的暗黑規則的代名詞。
內容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在意大利厄爾巴島以南八英裏的地中海的壹個美國空軍基地,即皮亞諾薩小島上,轟炸手約塞連上尉像壹只驚弓之鳥,在壹片混亂、荒謬與恐懼中,置壹切權威、信條於不顧,為了保存自己的性命而進行壹切努力。
在這個島上,他生活的惟壹目的就是逃避作戰飛行。於是,他壹次又壹次地裝病住進醫院,因為他發現惟有那裏才是最好的避難所。最後,他還是準備開小差逃到中立國瑞典,去那裏度過他的幸福生活。
創作背景
二戰開始之前,美國政府鼓動青年人去參戰,宣稱這是為了自由和平、光榮、榮譽而戰。年輕的士兵懷著滿腔的熱情和對祖國的熱愛加入了這場所謂光榮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受害的是那些無辜的平民百姓,而得利的卻是那些統治階級、投機倒把的商人們。?
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的生活從根本上受到了歇斯底裏的麥卡錫主義的汙染和破壞,關於這壹點在《第二十二條軍規》的第21章有所涉及。美國國內民權運動以及越南戰爭進壹步加劇了國內形勢的動蕩,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壹切事情都產生了懷疑,失去了信念。
此外,由於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突破,雖然賦予人們壹種力量增強的感覺,但是卻剝奪了生活本身的最後壹絲神秘,而越發使人疏離人類的本性。所有這些都從根本上動搖了人對上帝和宇宙的堅定信念,人們從基督教裏再也尋覓不到精神的慰藉。
《第二十二條軍規》就誕生於這樣的特殊語境中:上帝與基督教日益喪失過去曾被廣泛承認並發揮道德和精神向導的基石作用。
海勒在二戰期間是美國空軍的投彈手,曾在意大利和法國上空執行過六十次戰鬥任務,他豐富的軍旅生活為他創作《第二十二條軍規》提供了寫作素材。
《第二十二條軍規》是海勒在1955—1961年創作的,期間他在紐約市壹家制作廣告冊的銷售公司工作。
創作手法
作者在小說中摒棄了傳統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使整個作品沒有壹條完整的情節發展線索,也沒有突出的人物形象,充滿著混亂,喧鬧,瘋狂的氣氛。但作者同時強調的是壹種“嚴肅的荒誕”。小說顯然以美軍來比喻整個美國社會,從它內部的骯臟,腐敗,墮落可以判斷出它的本質,尤其是那些高踞眾人之上的官僚們。
所以,小說的特殊藝術形式和內容並非為了賣弄荒誕的技巧,而是為了更好的表達它的主題。正如哈裏斯在《美國當代荒誕派小說家》(1971)壹書中所指出的:“海勒的小說盡管技巧上有所創新,事實上卻在遵循特定的文學傳統。
《第22條軍規》歸根到底是壹部激進的抗議小說,像《憤怒的葡萄》和《美國的悲劇》壹樣,他的抗議是指向美國的現行權力中心。”
作者在不經意的調侃之中,顯露出銳利的諷刺鋒芒,直指荒誕的要害,初看忍俊不禁,細品余味深長。作者常常將相互矛盾或褒貶義相對的詞匯與句子故意搭配使用,如佩克姆準將誇口:“我唯壹的缺點就是沒有缺點”(出自《王爾德悖論》)。
丹尼卡醫生說:“救命可不是我的事”。某上校“發覺自己仍然無能,而感到十分自豪”(類似呆伯特法則),邁洛說:“我這人從不說謊,只是在需要時才說謊”等等。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第二十二條軍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