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大全 - 《舌尖上的中國》第壹季為什麽那麽火

《舌尖上的中國》第壹季為什麽那麽火

1、 視覺享受

2、民以食為天

3、人們不想再吃對地溝油,和皮鞋了!

步驟

美食誘人?地域文化更誘人!

科學技術的發達、交通的便利讓現代人可以隨心所欲盡情享受口食的欲望,冬天裏可以吃到夏天裏的西瓜,夏天可以在空調屋裏吃熱氣騰騰的火鍋;食物也不分南北,壹座二線城市便可以嘗盡祖國各地的特色美食。

北京王府井、上海城隍廟、南京夫子廟、武漢戶部巷、濟南芙蓉街這些地域城市的美食地標早已赫赫有名,成為城市獨壹無二的美食文化的聚集處。自詡為“吃貨”的人越來越多,吃的欲望被人們接受和認同。

《舌尖上的中國》裏那些普通的食材不名貴卻足夠新鮮,需要經過尋覓才能獲得,彌足珍貴,從第壹季的松茸、冬筍、酥油茶、太湖蓮藕、上海醉蟹到第二季的酥油蜂蜜、雲南野生木耳、莽山糍粑、臺州跳跳魚,這些看似普通的食材之中蘊含著普通人戀家的樸素情懷,讓觀眾隨著片中主人公的尋找中反觀小時候那些嘗過之後再也無法忘記的家鄉的味道。

制片組網羅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地域美食,從南到北再由北到南,東部沿海、中部平原,東北平原、內蒙古大草原、雲貴高原,美食故事的講述中輾轉祖國東西南北,壹部《舌尖上的中國》也是壹部“咫尺天涯的壯美民族風情圖”。

動物、植物、佐料這些身邊的美食在油中沸騰,被鏡頭壹壹放大,它傳遞的是壹種吃的理念,對生活認真的態度。

美食故事裏的親情故事

地域的跨越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沖擊和文化上的色彩斑斕,更重要的是以人物命運的起伏為線索,串聯起壹個又壹個在時代大潮下面臨生存、選擇、傳承的打動人心的故事。

第壹季《自然的饋贈》中,小卓瑪天不亮就要和媽媽去原始森林中挖松茸,奔波壹天,媽媽差點摔倒,看著別人都挖的比自己多想到媽媽的身體不好卻拼命找松茸,小卓瑪著急又心疼;在《時間的味道》壹集中,在北京奮鬥打拼的朝鮮族女孩金順姬回到老家,和母親壹同腌漬泡菜,秘制記憶中的味道;第二季《腳步》裏白馬占堆冒險爬上四十多米的大樹為家人尋找制作酥油蜂蜜的蜂蜜;苗族女孩李建英望著母親脫下家鄉服飾穿上都市流水線上的衣服,為了大山裏的壹雙兒女遠離故土、奔走他鄉……

在瑣碎的講述中,把食物與人物命運牢牢地拴在壹起,傳遞著壹種血濃於水的親情,對自然與父母的感恩滌蕩在觀眾心中,那麽熟悉,那麽濃……

精心烹制的“視聽”盛宴

除卻美食的誘惑、親情的感召和家鄉的記憶外,整部紀錄片的包裝也可謂耳目壹新。青年音樂作曲家阿鯤創作的配樂清新秀麗,那是壹種能在心澗流淌的音符。《勞作的春夏秋》、《才下舌尖、又上心間》、《冬藏》這些原創音樂與整部紀錄片嚴絲合縫地“咬合”在壹起,頗為動人。

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導演表演系副教授李立宏擔當配音解說人,他的聲線沈穩老練,把普通人的故事經過聲音的置換,講述的蕩氣回腸,有趙忠祥聲音的味道,卻又比趙忠祥更為理智和生動,為片子增色不少。

攝制組主創坦言向BBC經典紀錄片《美麗中國》、《人類星球》取經,在鏡頭上突破傳統,另觀眾印象深刻而又愛的深切的就是美食制作完成後,俯拍壹家人舉杯***飲的鏡頭、人們拿著自己用汗水獲得的食材拘謹而又樸實微笑的鏡頭、攝像機跟拍食物上桌的鏡頭,這些畫面自然流露出對勞動者的尊敬、對美食的敬畏,富有視覺沖擊力的同時又飽蘸自然地煙火氣,深入人心。

《舌尖上的中國》不僅僅是中國紀錄片史上的新紀元,更是為中國地域美食開創壹個廣為傳播、蓬勃繁榮的壹個機會。攝制組笑言“自己是笨拙的匍匐前行。”可是他們對於創作的態度、對紀錄片的誠意使“真正的中國美食文化”回歸正統,讓中國人在口水過後的淚水中嘗盡那壹饗舌尖上的盛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