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大全 - 歷史上郭子儀

歷史上郭子儀

壹、郭子儀在我國歷史上有哪些記載

郭子儀從小喜武,研讀兵書,年輕時以武舉進入仕途,官至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

郭子儀憑借傑出的軍事才能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恢復唐朝中央政權,安定社會,穩定邊境, 交好少數民族,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很快攻破洛陽,直逼長安。

唐玄宗避禍四川,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國事危難,肅宗任命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擔負收復洛陽、長安兩京,抗擊安史叛軍的重任。

郭子儀先在恒陽城下大敗史思明以及安祿山的援軍,奪取了潼關;然後他又率領唐朝15萬人馬以及從回紇借來的5000精銳騎兵,分三路直取長安。 這時,安祿山被他的兒子安慶緒殺死,郭子儀趁叛軍內亂,壹舉收復了被叛軍占領1年零4個月的京師長安。

隨後又在新店擊敗安慶緒,收復洛陽。收復洛陽之後,肅宗對郭子儀贊譽有加,稱其為大唐的再造者,並封郭子儀為司徒,代國公。

758年10月,郭子儀等9個節度使又率兵進攻退守相州的安慶緒,安慶緒走投無路,向史思明求援。 由於監軍太監魚朝恩不懂軍事,貽誤戰機,唐軍大敗。

肅宗聽信魚朝恩的讒言,把相州失敗的責任推到郭子儀壹個人的身上,免去他的官職,召他回京,命李光弼接替他的職務。史思明聽說郭子儀被解職,立即帶領大軍進犯洛陽,洛陽再次失守。

河東壹帶的節度使駐軍聽說洛陽失守,都騷動起來,肅宗只得起用郭子儀,任命他為河北諸州的節度使行營及興平等軍副元帥,並封他為汾陽郡王,出鎮絳州,肅宗臨死時把河東的壹切軍政大權都交給了郭子儀。 郭子儀壹到任,就殺了 40多個為首作亂的人,穩定了河東的局勢。

史思明死後,他的兒子史朝義繼續盤跟在洛陽。即位的代宗任命郭子儀為副帥,出兵討伐史朝義。

郭子儀認為單憑唐軍的力量,難以消滅叛軍,於是向回紇借來10萬精兵,壹舉攻占了洛陽。史朝義逃往莫州,763年,眾叛親離的史朝義自殺,為禍8年的安史之亂終於被郭子儀平定了。

安史之亂平定後,郭子儀又多次平定節度使仆固懷恩等人的叛亂,並多次擊退吐蕃軍隊的進犯,保證了關中和長安的安全。

二、郭子儀對歷史的貢獻是什麽

郭子儀( 697?781年),華州鄭縣(今陜 西華縣)人,唐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

初 以武舉補左衛長史,唐天寶八載(749年)任橫 塞軍使,後以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 右兵馬使。安史之亂時被任命為朔方節度使, 在河北打敗史思明。

後聯合回紇收復洛陽、長 安兩京,平定天下,對挽救唐朝的危亡起到了 至關重要的作用。唐代宗時,叛將仆固懷恩勾 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 采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 家的安寧。

郭子儀戎馬壹生,屢建奇功,84歲 高齡時才告別沙場,天下因有他而獲得安寧20 多年。盡管郭子儀壹生功勞顯赫,但他忠勇愛 國,寬厚待人,從不居功自傲,因此在朝中有極 高的威望,是中國封建社會忠臣良將的典範。

三、郭子儀

84歲,最NB得是單槍匹馬嚇跑吐蕃,那時候回紇和吐蕃叛亂,郭子儀壹個人跑到回紇陣營,吐蕃知道後,連夜跑了。

郭子儀晚年,他的兒子娶了公主,壹次夫妻吵架,他兒子說,要沒我父親,早就沒了妳們大唐,公主跑到皇帝那裏告狀,這可是抄家的罪,但皇帝卻說:“的確,沒有郭家,就沒有我大唐” 郭子儀可以說是功高震主的元帥、將軍裏面僅有的幾個善始善終,富貴子孫的大將軍 獨任朔方無限功—大唐名將之郭子儀 提起郭子儀,人們往往會聯想到《打金枝》這出戲,聯想到他對大唐帝國的忠誠和大度,卻很少有人註意到,他是壹個既深情又癡情的男子,在感情上,他從未真正背叛過他的正妻王氏,壹生相濡以?i,不離不棄,兩人是壹對真正的恩愛夫妻。 郭子儀壹生有八個兒子,其中六人是王氏所生,所有8個女兒都是王氏的嫡女,僅從生育的頻率和數目就可推斷兩人的感情深度,從王氏的墓碑記載可知,郭曖是郭子儀和王氏的嫡子,後來成為升平公主的駙馬,郭映是郭子儀最小的兒子,也是與王氏所生的幼子。

王氏去世之時,郭子儀悲痛欲絕,不能自抑,停柩幾近半年,不忍將愛妻下葬,最後實在沒有辦法,才送愛妻入土為安,請名士楊綰撰寫碑文,為王氏的壹生寫下深情的回憶。 出生太原王氏的名門仕女有夫如此,情深似海,真是復有何憾,她嫁的是壹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郭子儀(公元697年—公元781年)是華州鄭縣(今陜西華縣)人,身長六尺有余,按照唐尺就是1。80以上的身材,他魁梧英俊,少年時期就通過武舉考試成為左衛長史,又是世家子弟出身(他的父親郭敬之歷任五個州的刺史),唐代崇尚軍功,重視武舉制度,郭子儀理所當然地獲得了太原王氏的親睞,15歲的王家小姐成為了郭子儀的妻子,雖然當時的郭子儀還只是壹個潛力股,但是他擁有非常出眾的資質,太原王氏慧眼如炬,沒有放過這樣的好小夥子。

“安史之亂”爆發了,帶給普通百姓的是無數的離亂和痛苦,帶給郭子儀的則是鵬程萬裏、揚名青史的機遇。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蓄謀已久的範陽節度使安祿山起兵造反了,“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舞”,十五萬叛軍如潮水般南下,很快攻占了東都洛陽,安祿山自稱大燕皇帝,承平日久的朝廷陷入了壹片驚恐之中。

郭子儀臨危受命,成為朔方(今寧夏靈武西南)節度使,與訓練有素的叛軍展開了艱苦卓絕的較量,陸續收復了雲中(今山西大同)、馬邑(今山西朔縣東北),又與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合兵,收復常山郡的九個縣城,嚴重威脅了安史叛軍的歸路,因為河北各郡是洛陽和安祿山老巢範陽的必經之地,安祿山不敢怠慢,讓史思明帶上幾萬人馬攻打郭子儀和李光弼。 郭子儀、李光弼的部隊退往常山(今河北真定),史思明的部隊如影隨行,郭子儀兵出奇招,派出五百騎兵,引得敵軍追了三天三夜,正當敵軍精疲力竭之際,唐軍趁勢進攻,史思明大敗,趕緊向安祿山乞求援軍,史思明的兵力很快增到五萬人。

此時,郭子儀和李光弼的部隊***有十萬人,但郭子儀並不急於交戰,“賊來則守,賊去則追,晝揚其兵,夕襲其幕”,讓五萬叛軍疲於奔命卻欲戰不能,士氣十分低落。 郭子儀眼看時機成熟,在嘉山(今河北定西)以十萬對五萬,斬首四萬級,生擒五千人,史思明披頭散發、光著腳板逃到了博陵(今河北定州)。

嘉山大捷,河北十多個郡紛紛殺死叛軍守將,迎接王師,叛軍退路已被截斷,人心浮動,唐將哥舒翰又堅守潼關天險,閉門不出,叛軍進退維谷,形勢對朝廷非常有利。 在這個關鍵時刻,年紀老邁的唐玄宗卻壹意孤行,走出了壹個遺恨千古的昏招。

本來郭子儀主張堅守潼關,避敵鋒芒,然後北圖範陽,唐玄宗卻嚴辭逼迫哥舒翰出潼關迎敵,潼關守軍壹戰全軍覆沒,叛軍直指長安,唐玄宗倉惶逃往四川。長安、洛陽都落入安祿山的手中,大唐風雨飄搖,大廈將傾。

公元756年七月,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奉唐玄宗為太上皇。郭子儀率領五萬朔方軍為其保駕護航,“軍聲遂振,興復之勢,民有望焉”。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祿山被親子安慶緒殺死,史思明不聽安慶緒的調遣,安史集團分裂了。朝廷決定展開反擊,皇子李?m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元帥,郭子儀擔任天下兵馬副元帥,收復兩京的重任落到了郭子儀的身上。

安史叛軍中的騎兵原是唐軍部隊中的精銳,壹向勇不可擋,清渠之戰中叛軍9000騎兵列成長蛇之陣,兩翼包抄,唐軍潰敗,只得退守武功(今陜西武功縣)。郭子儀看到了雙方實力上的差距,力主向回紇借兵,唐肅宗把女兒寧國公主嫁給了回紇可汗, 4000回紇騎兵趕至鳳翔助戰,唐軍集結了十五萬人馬,由郭子儀全權指揮,郭子儀向唐肅宗立下誓言,“此行如果不能獲勝,臣將以死謝罪”。

唐軍進兵長安城西,以李嗣業為前軍,王思禮為後軍,郭子儀自領中軍,與安守忠、李歸仁的十萬叛軍對陣。大戰開始了,唐軍初戰不利,抵擋不出叛軍的攻勢,前軍統帥李嗣業眼見情勢危急,脫掉盔甲,袒露上身,揮刀斫殺,他大聲呼喊,“今天不拼命死殺敵,我們就要全軍覆沒”,前軍士兵手執大刀,所向披靡,唐軍逐漸占據了格鬥的上風。

叛軍正面進攻未能奏效,埋。

四、歷史上真實的郭子儀大揭密 郭子儀是誰

郭子儀(697年-781年),華州鄭縣(今陜西渭南華州區)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軍事家。

郭子儀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壹直未受重用。

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儀與廣平王李俶收復西京長安、東都洛陽,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乾元元年(758年)八月,進位中書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擔相州兵敗之責,被解除兵權,處於閑官。寶應元年(762年)初,太原、絳州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出鎮絳州評定叛亂,不久又被解除兵權。

廣德元年(763年),仆固懷恩勾結吐蕃、回紇入侵,長安失陷。郭子儀被再度啟用,任關內副元帥,再次收復長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紇再度聯兵內侵,郭子儀在涇陽單騎說退回紇,並擊潰吐蕃,穩住關中。

大歷十四年(779年),郭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儀去世,追贈太師,謚號忠武。

五、郭子儀對中國歷史做出了什麽功績

郭子儀(697—781),祖籍山西汾陽,華州鄭縣(今陜西華縣)人,唐代著名 的軍事家。

郭子儀的父親郭敬之,歷任綏州、渭州、桂州、壽州、泗州五州刺史。郭子儀 身材魁梧,體魄健壯,相貌秀傑,他不僅武藝高強,陣法嫻熟,而且公正無私,不 畏權貴。

郭子儀通過武舉考試獲得高等補左衛長史(皇帝禁軍幕府中的幕僚長)壹 職。天寶八年(749年),他出任安塞軍使,拜左衛大將軍。

後又出任天德軍使,兼 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由於唐玄宗專寵楊貴妃,不理朝政,政治十分腐 敗,終於導致了安史之亂。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以“奉密旨討楊國忠”為 名,召集了諸蕃兵馬15萬人,號稱20萬,日夜兼程,以每天60裏的速度長驅南下殺 入中原。安史叛軍長驅南下,勢如破竹,壹路上幾乎沒有遇到什麽抵抗。

緊急關 頭,唐玄宗提拔郭子儀為衛尉卿,兼靈武郡太守,朔方(唐方鎮名,鎮治在今寧夏 靈武西南)節度右兵馬使,郭子儀被升任為朔方節度使,奉命率兵東討叛軍。 756年四月,朔方軍旗開得勝,壹舉收復重鎮雲中(今山西大同),大敗叛軍薛 忠義。

接著郭子儀又使別將公孫瓊巖率2000騎兵攻擊馬邑(今山西省朔縣東北), 大獲全勝。馬邑的收復使東陘關得以重開,從而打通了朔方軍與太原軍的聯系,使 安祿山下太原,入永濟,夾攻關中之軍事行動無法實現,從而贏得了戰略上的主動 權。

捷報傳到京城長安,人心稍安,郭子儀以功加禦史大夫。 這時,由郭子儀推薦的新任 河東節度使李光弼東出井陘(今 河北井陘西北),攻下常山(今 河北正定)。

叛軍將領史思明部 反攻,妄圖奪回常山,李光弼向 郭子儀告急。郭子儀於與李光弼 合兵壹處,九門(今河北正定 東)壹戰,大敗叛軍。

這時,郭 子儀曾經建議,北取範陽,直搗 叛軍巢穴以減輕潼關的壓力,但 沒有得到唐玄宗的許可。 七月肅宗在靈武即位,調郭 子儀部到靈武,並以郭子儀為兵 部尚書兼宰相。

至德二載(757 年)二月,郭子儀率軍攻下河東 (今山西永濟),肅宗也由靈武到 了鳳翔(今陜西鳳翔)。 四月, 肅宗命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副元帥 (元帥為皇子李俶),繼續征討叛軍。

九月,郭子儀率唐軍15萬逼近長安,與叛軍 10萬人相持於長安西南香積寺北灃水之東。經過激戰,叛軍全線崩潰,唐軍收復 長安。

郭子儀乘勝東進,追叛軍至潼關,占領華陰(今陜西華陰)、弘農(今河南 靈寶)。 757年,安史叛軍發生內訌,安祿山被帳下李豬兒殺死,其子安慶緒放棄洛陽, 北渡黃河,逃至保鄴(今河南安陽北)固守,唐軍收復洛陽。

肅宗回到長安,召郭 子儀還京。肅宗派人隆重迎接郭子儀於京城以東的灞上,見了郭子儀,感激涕零地 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

幹元元年(758年),肅宗調動各路大軍進攻安慶緒。郭子儀等唐軍圍困保鄴, 並引漳水灌城。

這時史思明為援救安慶緒截劫唐軍的糧草,又以聲東擊西的戰術不 斷襲擊唐軍。幹元二年(759年),唐軍與史思明叛軍展開激戰,雙方均遭重大損 失。

郭子儀退向河陽(今河南孟縣),保衛東京。 肅宗召郭子儀還京,免其軍職, 以李光弼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取代郭子儀的職務。

不久,代宗即位,又解除了郭子 儀的兵權,調他回長安。 正當唐政府邊兵內調,把主要力量用於平定安史之亂的時候,西方的吐蕃和黨 項乘機向東發展勢力,鳳翔(今陜西鳳翔)以西,邠州(今陜西彬縣)以北的地方 失去控制。

郭子儀看到這種危機的存在,曾建議不可忽視這方面的問題,但都沒引 起代宗的重視。 廣德元年(763年),吐蕃開始東進,邊將向朝廷告急,宦官程元振置之不理, 根本不向代宗報告。

吐蕃順利東下,很快到達涇州(今甘肅涇川),涇州刺史高暉 投降,並引吐蕃深入內地,壹直過了邠州(今陜西彬縣),代宗始有所聞。 吐蕃繼 續東進至奉天(今陜西幹縣)、武功(今陜西武功西),京師震動,代宗才命雍王李 適為關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出鎮鹹陽(今陜西鹹陽東)。

郭予儀久居京師, 手下沒有軍隊,臨時湊集了20余人到鹹陽,面對20余萬敵軍,當然難以有所作為。 他派人向皇帝告急,由於程元振從中作梗,也未能見到代宗。

吐蕃逼近長安,代宗倉促出奔陜州,郭子儀循秦嶺而東,沿途收容唐軍散兵, 駐軍在商州(今陜西商州)。他認為從商州出藍田(今陜西藍田),吐蕃自然不敢東 進,代宗在陜州也就安全,於是,代宗沒再堅持調他東去陜州的意見。

郭子儀派長 孫全緒率200騎出藍田,觀察敵情。 長孫全緒白天擊鼓張旗,虛張聲勢;夜間多處 燃火,使吐蕃不解其意。

同時,還有數百人於夜間在長安城中擊鼓吶喊,還發出郭 子儀將率大軍到來的消息使吐蕃惶恐不安。在這四面楚歌聲中,吐蕃感到無力控制 長安,只得撤兵西去。

臘月,代宗回到長安,郭子儀等到浐水以東迎接。 代宗羞愧 地對郭子儀說:“用卿不早,故及於此。”

自此以後,郭子儀的聲望更高了。 平定仆固懷恩,又是郭子儀的壹大功績。

安史之亂結束後,仆固懷恩率朔方兵 駐屯汾州(今山西汾陽)。河東節度使辛雲京懷疑仆固懷恩與回紇有勾結,遂向代 宗密奏仆固懷恩欲反。

仆固懷恩受到猜疑,有詔書也不敢進京。當代宗征求除去。

六、郭子儀

84歲,最NB得是單槍匹馬嚇跑吐蕃,那時候回紇和吐蕃叛亂,郭子儀壹個人跑到回紇陣營,吐蕃知道後,連夜跑了。

郭子儀晚年,他的兒子娶了公主,壹次夫妻吵架,他兒子說,要沒我父親,早就沒了妳們大唐,公主跑到皇帝那裏告狀,這可是抄家的罪,但皇帝卻說:“的確,沒有郭家,就沒有我大唐” 郭子儀可以說是功高震主的元帥、將軍裏面僅有的幾個善始善終,富貴子孫的大將軍 獨任朔方無限功—大唐名將之郭子儀 提起郭子儀,人們往往會聯想到《打金枝》這出戲,聯想到他對大唐帝國的忠誠和大度,卻很少有人註意到,他是壹個既深情又癡情的男子,在感情上,他從未真正背叛過他的正妻王氏,壹生相濡以?i,不離不棄,兩人是壹對真正的恩愛夫妻。 郭子儀壹生有八個兒子,其中六人是王氏所生,所有8個女兒都是王氏的嫡女,僅從生育的頻率和數目就可推斷兩人的感情深度,從王氏的墓碑記載可知,郭曖是郭子儀和王氏的嫡子,後來成為升平公主的駙馬,郭映是郭子儀最小的兒子,也是與王氏所生的幼子。

王氏去世之時,郭子儀悲痛欲絕,不能自抑,停柩幾近半年,不忍將愛妻下葬,最後實在沒有辦法,才送愛妻入土為安,請名士楊綰撰寫碑文,為王氏的壹生寫下深情的回憶。 出生太原王氏的名門仕女有夫如此,情深似海,真是復有何憾,她嫁的是壹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郭子儀(公元697年—公元781年)是華州鄭縣(今陜西華縣)人,身長六尺有余,按照唐尺就是1。80以上的身材,他魁梧英俊,少年時期就通過武舉考試成為左衛長史,又是世家子弟出身(他的父親郭敬之歷任五個州的刺史),唐代崇尚軍功,重視武舉制度,郭子儀理所當然地獲得了太原王氏的親睞,15歲的王家小姐成為了郭子儀的妻子,雖然當時的郭子儀還只是壹個潛力股,但是他擁有非常出眾的資質,太原王氏慧眼如炬,沒有放過這樣的好小夥子。

“安史之亂”爆發了,帶給普通百姓的是無數的離亂和痛苦,帶給郭子儀的則是鵬程萬裏、揚名青史的機遇。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蓄謀已久的範陽節度使安祿山起兵造反了,“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舞”,十五萬叛軍如潮水般南下,很快攻占了東都洛陽,安祿山自稱大燕皇帝,承平日久的朝廷陷入了壹片驚恐之中。

郭子儀臨危受命,成為朔方(今寧夏靈武西南)節度使,與訓練有素的叛軍展開了艱苦卓絕的較量,陸續收復了雲中(今山西大同)、馬邑(今山西朔縣東北),又與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合兵,收復常山郡的九個縣城,嚴重威脅了安史叛軍的歸路,因為河北各郡是洛陽和安祿山老巢範陽的必經之地,安祿山不敢怠慢,讓史思明帶上幾萬人馬攻打郭子儀和李光弼。 郭子儀、李光弼的部隊退往常山(今河北真定),史思明的部隊如影隨行,郭子儀兵出奇招,派出五百騎兵,引得敵軍追了三天三夜,正當敵軍精疲力竭之際,唐軍趁勢進攻,史思明大敗,趕緊向安祿山乞求援軍,史思明的兵力很快增到五萬人。

此時,郭子儀和李光弼的部隊***有十萬人,但郭子儀並不急於交戰,“賊來則守,賊去則追,晝揚其兵,夕襲其幕”,讓五萬叛軍疲於奔命卻欲戰不能,士氣十分低落。 郭子儀眼看時機成熟,在嘉山(今河北定西)以十萬對五萬,斬首四萬級,生擒五千人,史思明披頭散發、光著腳板逃到了博陵(今河北定州)。

嘉山大捷,河北十多個郡紛紛殺死叛軍守將,迎接王師,叛軍退路已被截斷,人心浮動,唐將哥舒翰又堅守潼關天險,閉門不出,叛軍進退維谷,形勢對朝廷非常有利。 在這個關鍵時刻,年紀老邁的唐玄宗卻壹意孤行,走出了壹個遺恨千古的昏招。

本來郭子儀主張堅守潼關,避敵鋒芒,然後北圖範陽,唐玄宗卻嚴辭逼迫哥舒翰出潼關迎敵,潼關守軍壹戰全軍覆沒,叛軍直指長安,唐玄宗倉惶逃往四川。長安、洛陽都落入安祿山的手中,大唐風雨飄搖,大廈將傾。

公元756年七月,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唐肅宗,奉唐玄宗為太上皇。郭子儀率領五萬朔方軍為其保駕護航,“軍聲遂振,興復之勢,民有望焉”。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祿山被親子安慶緒殺死,史思明不聽安慶緒的調遣,安史集團分裂了。朝廷決定展開反擊,皇子李?m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元帥,郭子儀擔任天下兵馬副元帥,收復兩京的重任落到了郭子儀的身上。

安史叛軍中的騎兵原是唐軍部隊中的精銳,壹向勇不可擋,清渠之戰中叛軍9000騎兵列成長蛇之陣,兩翼包抄,唐軍潰敗,只得退守武功(今陜西武功縣)。郭子儀看到了雙方實力上的差距,力主向回紇借兵,唐肅宗把女兒寧國公主嫁給了回紇可汗, 4000回紇騎兵趕至鳳翔助戰,唐軍集結了十五萬人馬,由郭子儀全權指揮,郭子儀向唐肅宗立下誓言,“此行如果不能獲勝,臣將以死謝罪”。

唐軍進兵長安城西,以李嗣業為前軍,王思禮為後軍,郭子儀自領中軍,與安守忠、李歸仁的十萬叛軍對陣。大戰開始了,唐軍初戰不利,抵擋不出叛軍的攻勢,前軍統帥李嗣業眼見情勢危急,脫掉盔甲,袒露上身,揮刀斫殺,他大聲呼喊,“今天不拼命死殺敵,我們就要全軍覆沒”,前軍士兵手執大刀,所向披靡,唐軍逐漸占據了格鬥的上風。

叛軍正面進攻未能奏效,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