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影片智鬥等都可取,可是刪除霸王楚戟改成槍幹嘛?刪除霸王別姬幹嘛?刪除烏江自刎幹嘛?我敢說沒有哪個導演在烏江那敢把劉邦安排離項羽那麽近的,因為以項羽的武勇,早就奔馳到劉邦面前給他弄死了。還有對韓信、蕭何、樊噲結局的設定都是很讓觀眾郁悶的,因為和歷史差距好大啊。而鴻門宴樊噲的行為和歷史上比真是只有差,沒有好,歷史上樊噲進來的魯莽強悍還讓霸王正身按劍呢!而且還具有楚漢爭霸中主要事件丟失情況,例如體現霸王之氣的項籍找劉邦單挑,劉邦父親妻兒被霸王俘虜而要霸王把父親的肉分自己壹點的劇情或介紹。還有主要人物的丟失,彭越與英布這兩個差不多武勇的英雄沒了,陳平這個行為不同可智謀與張良齊名的牛人也沒了,如此舉足輕重的人物都消失了,讓秦末楚漢爭雄的英雄們情何以堪啊?
不過這部電影裏面,範增和劉邦說的壹些話到讓我想到很多問題。
壹個是劉邦的話:我知道要赴鴻門宴,就要用盡方法,去算計和猜度對方。而代價就是妳要失去能力,去相信任何壹個人。(因為他也有壹定能力,可是面對項羽他不行)
他的這樣的想法讓我明白,有時候放手並不是真正的無作為,很有可能是更深層的利用別人。劉邦知道自己的能力戰勝不了項羽,所以他就讓每個人覺得他是個沒有能力只是靠誠信讓別人樂死效命的壹個主公。換句話說他為了自己的霸業而放棄自己去運用自己的才智武功,讓別人覺得自己必須幫助他,因為他無能卻知人善用。妳告訴我,哪個男人不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哪個男人敢於自己的事情完全交給別人?所以劉邦能這樣做,這樣放棄都是因為他的野心更大。
第二個就是範增問張良的話:妳真的非要和我對奕不可嗎?
對奕就是下棋,做對手。其實現實中很多這樣的事情,壹個人覺得自己有能力,所以總是要找壹些前輩對壘來證明自己,可是在戰場上這種智的較量,還是兩個智謀差不多的人較量結果絕對不會是完勝而是兩敗俱傷。所以人啊,尤其是年輕人總是覺得這事情我可以完勝,只有年紀大的時候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經常有長輩問年輕人壹些話,年輕人卻未必能真正明白他的深意,也許老人只是想問妳,兩敗俱傷值得嗎?因為老人懂得兩個人實力相當卻非要硬碰硬,那麽結局肯定是兩敗俱傷。老人多是去想完勝,而年輕人卻想爭強好勝。因此我也想問句,現在多少年輕人都是在走這條兩敗俱傷的路。
最後想說的:
我知道妳拍了,我不知道的,妳也能插空拍進去才是經典。
我不反感新的劇情加入的設定,可是我反感刪除已知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