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說:群婚制的產生是為了解決勞動力的匱乏,而專偶制的產生是為了讓私有財富合法延續。所以如果我們覺得婚姻是愛情的正果,那麽有幸逃脫財產觀念為愛而產生的婚姻,其實倒是違反歷史規律的,所以電影中的愛情常常令人絕望。
《情人》是壹個關於愛的故事?NO!無關愛,有關恨
第壹重恨:源於貧窮
影片中的女孩生活在越南的壹個白人家庭,理應是有錢的,卻因為母親投資失敗家道中落。小女孩自小就對這種表面體面其實窘迫的生活充滿怨恨。她的中國情人非常富有,女孩開始與他交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有錢。
女孩對母親和大哥愛錢的樣子深惡痛絕,影片中有壹場戲是中國情人請女孩全家吃飯。鏡頭表現家人在飯桌上狼吞虎咽。這種癲狂源自內心深處壓抑良久的的對高檔奢華生活的饑渴。他們對於東方人的輕蔑和對於優質生活的無法抵抗形成了巨大的張力,使餐桌的上空始終彌漫著詭異的氣氛。
這種失態讓女孩覺得非常爽,因為這兩個家庭成員平時對她百倍壓制,今天她終於可以借助這個富有的情人進行反擊,她樂見他們醜態畢露,這是她內心對他們的報復。
第二重恨:源於強者的欺淩
影片有有壹場戲,是小女孩家庭壹個生活場景。兄妹三人在吃飯,大哥搶了二哥的壹塊肉,二哥不敢有任何反抗,唯有哭泣。女孩非常痛恨大哥的強行霸道,也非常痛恨母親對大哥的寵溺。
這種任意欺淩壹直是這個家庭的常態氛圍,所以在日後,當女孩碰到了那個中國男人,他身上散發出來的文弱氣質也許常常讓她想到二哥,那種小女孩原初釋放的母性在她和這個中國男人的關系中也是壹個重要因素。
第三重恨:源於種族約束
女孩生活在越南,但她是白人。兩位主人公無可逃避的是站在他們背後強大的身份背景,壹個是發達的西方世界,壹個是衰弱的東方世界,雖然男主人的家庭明顯更富裕,但是在上世紀20-30年代,西方對東方強大的優越感,以及東方對西方深刻的自卑感,足以從壹開始就宣布,他們的愛情是無望的。女孩選擇中國情人,是對家庭管束的痛恨和叛逆,也是對種族約束的痛恨和叛逆。
這是杜拉斯在耄耋之年寫下的回憶,為什麽多年之後她仍舊忘不了這段記憶?因為恨比愛更容易銘記。
世上有動機純凈的愛情嗎?妳**逗逼呢!
這段愛情的初始,雙方動機都不純。男主人公想為自己在跌入包辦婚姻前尋找最後的單身狂歡,以紀念他在法國自由的歲月。女主人公則借著這個男人來擺脫自己沈悶的家庭。然而,最初的動機不純最後竟然演變為刻骨銘心的愛情,這是影片最大的看點。
愛情似乎總與壹條河有關。有關東方河流的設計表現了西方人對上世紀東方世界的想象,影片豐富的質感正是出於各種各樣的設計。河上漂著垃圾和壹只死牛,這些並非偶然,而是劇組特意安排,甚至為了控制這些漂浮物的行進路線,讓·雅克·阿諾雇傭了越南當地的“水鬼”。
男女主人公的亮相都是從腳到頭,女孩穿了壹雙非常奇怪的鞋,這雙鞋顯然不太適合在泥濘骯臟的越南長途行走,這雙鞋對於她來講過於老氣,而且又臟又舊,但是女孩喜歡穿它,因為它讓女孩覺得自己是個成熟的女人。
女孩喜歡戴壹頂男士禮貌,這頂帽子正是她性格當中桀驁不馴的反映,她的那身連衣裙過於寬大,但是她很聰明地用腰帶紮出了自己的身材。這樣壹身奇怪不搭的裝束暗示著女孩並不富裕的家境,但女孩的自我感覺卻很好,她的壹只腳擱在圍欄上,模仿那個雍容華貴的執行官太太,如果此刻有壹個紳士來到她身邊搭訕她,那麽顯然她就能成為自我世界中的女主角。
男主人公穿著優質而幹凈的皮鞋,頭發紋絲不亂,大熱天裏穿著整齊的三件套西裝,這正是他富有家境的表現,但是他拿出手絹擦汗的動作,卻讓我們感到這個男人的文弱,他顯然是被這個穿著打扮異常奇特的西方少女所吸引,前去搭訕。但他顫抖遞煙的手和他慌亂的眼神,又顯示了他內心的緊張,正是這份緊張,給了這個涉世未深的少女壹份安全感。
導演用構圖來暗示他們即將會發生的關系和目前的狀態
攝影師透過女孩的兩條腿拍到了男主人公的小汽車開上了渡船,暗示我們這個男人將要拜倒在這個女人的裙下。
另壹個反打機位暗示著他們目前的生存狀態。壹邊是小汽車,另壹邊是公***汽車,代表著他們的階層。這兩種生存狀態目前正在壹條船上,這條船將要渡過愛情的河流,當它到達彼岸的時候,他們將再次分道揚鑣。
兩個各懷目的的人就這樣走到了壹起,他們約會的藍色小屋子顯然是壹個愛情的符號,尤其是那壹排臨街的百葉窗,不僅毫無阻隔地把市井之聲傳達進來,而且在日光的作用下,又把街市上影影綽綽的人影投射進來,這等於是把他們偷偷摸摸的相會置於公眾的監視之下,導演對這壹場面的設計加強了這段不倫戀情的刺激感。越南潮濕的雨季讓這份愛更有質感,他們誰都沒有想到,愛情就在刺激和汗濕中滋生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