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小淘氣尼古拉的煩惱的評論及電影《淘氣包小尼古拉》

小淘氣尼古拉的煩惱的評論及電影《淘氣包小尼古拉》

《淘氣包小尼古拉》的故事誕生於戰後,五十年代的法國,社會體系已經恢復,正在準備政治穩定後經濟騰飛的“黃金年代”。1959年3月29日出版的《西南部星期日報》上,由故事大王勒內·柯西內和插畫大師讓-雅克·桑貝***同創作壹個短篇故事“復活節彩蛋”,詼諧的短文,配上生動親切的插畫,壹經推出,便深受讀者好評。這是小尼古拉第壹次與讀者見面,在大家強烈要求下,柯西內再寫續集,幾個月後發表在另壹家報刊《飛行員》上,由此壹發不可收拾。這份新生的報紙,也就成了小尼古拉的胡鬧樂園,正如同埃爾熱的《丁丁》雜誌壹樣,柯西內同時擔任著主編,領著孩子們發現世界,直到他突發心臟病去世的前兩年。

在此之後的六年裏,打著領帶,套著紅背心,身穿西裝小短褲的尼古拉,伴隨著讀者身邊,壹同長大,幾乎每周都定期出現在報紙專欄裏。在柯西內和桑貝的整個合作生涯中,壹***完成了兩百多個故事,出版社陸續結成五本書,幾十年來不斷的續寫重印,成就了與“小王子”齊名的兒童形象。沿著三代法國人的成長軌跡,小尼古拉和夥伴們的淘氣和善良,在兩位作者的筆下顯得真實不帶誇張,迅速在全世界範圍內擁有了無數粉絲。中國也曾翻譯引進,出版百萬冊,由此可見,好的兒童文學經得起時間考驗,也能超越文化的隔閡。書中關於孩子們的描寫太準確了,讓大人們忍俊不禁的細節,來自於桑貝兒時的課堂軼事。他當初揣著幾張紙片來到巴黎,邂逅了剛從紐約回來的柯西內,可曾想到兩個心中充滿激情,又都有些口吃的大人,會為孩子們帶來如此多的歡樂。

這五本薄薄的《小尼古拉》,拿出來毫不起眼,卻永遠不會從圖書館和書店兒童區裏消失。和小尼古拉童年的孩子們早已長大,身為人父母,再讀起原著來,還有份老友重逢的親切感,依稀記得自己就是班上的某某。前些年,柯西內的女兒安娜在整理父親遺物時,發現了壹摞從未發表的文稿,很是興奮,聯系出版社,並前往探訪桑貝叔叔希望能再助壹臂之力。年事已高的桑貝,早已是世界級的插畫大師,處於半退休狀態。壹開始他還婉拒了這個提議,因為壹是不想再重復原作,二是睹物思情,念起與老友的合作,更感孤獨。“柯西內是個害羞,又彬彬有禮、才思敏捷的小夥子”談起那十八年的合作,桑貝更像是長大了的尼古拉在追憶童年夥伴。經不住安娜和朋友們的勸說,桑貝最終還是拿起來自己那奇妙的畫筆,為柯西內的遺稿再做插圖。讀者們有幸了,這簡直就是小尼古拉復活,可曾想見當初連載終結時那份傷感,四十多年後重逢時的激動。新書名為《氣球與未發表的故事》,出版後迅速熱賣,多次重印,又見桑貝標誌性的隨意筆觸,透化開來的淡彩溫情。巴黎市政廳在今年三月也舉辦了“小尼古拉五十周年”特別展,出版社組織相關座談會,因為人數眾多而特別延期。有這樣廣闊的群眾基礎,電影版的問世可是趁熱打鐵,都不用劇組去選角,演員和編劇們就自動送上了門。 因為形象太過深刻,如此熟悉的小尼古拉搬上熒幕,必須經得起千萬讀者的審核。找個稱職的導演,靠譜的編劇,符合形象的演員,這仨關鍵壹個都不能馬虎。電影版《小尼古拉》的導演人選,最終落到了洛朗·迪哈德身上,這位曾執導過《莫裏哀情史》的賣座片導演身上。桑貝和安娜·柯西內也壹直想把這部作品變成電影、電視或動畫形式,與更多的下壹代見面。但要保持原汁原味並不容易,因為整部三卷本的《小尼古拉》都是由短片組成,每個故事不超過五頁,其中還包括了穿插的大小插圖,更適合拍成動畫集在早上播出。可以說,在畫插圖時,桑貝已經有了自己心中的電影場景,他的筆下,總是能精準的記錄整個故事中最精彩的瞬間。孩子們的歡騰,大人們的尷尬,就在同壹個畫面裏,寥寥數筆勾勒出來。

洛朗·迪哈德也是這麽壹個具有幽默感和觀察力的導演,這份性格,可以從他成名的處女作《謊言與背叛》中看出來。或許在他編劇導演的作品中,結構稍微有些疏散,線索也會隨著劇情偏離,但總的主題還是能夠把握圓滿,人物的性格在幽默的對白中尚可樹立起來,這就是完成《小尼古拉》電影版的壹個保證了。因為兒童故事本身就沒有確定的方向,每壹天的校園瑣事,看似平常,卻都藏著孩子們的機警和狡黠。既要串起壹個大致的劇情走向,又不能像成人商業片那樣刻意的鋪墊推陳,丟失了桑貝和柯西內的壹份“閑趣”, 迪哈德要把握住這個度,才能讓挑剔的法國觀眾們會心大笑。

所幸導演做到了這壹點,他找來了壹班可愛,個性鮮明,自有嗜好的孩子們來扮演小尼古拉的夥伴(就連導演的小兒子維吉,也在片中出演了若奇同學)。每壹個小學生都有自己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點:阿桑是個貪吃的大胖,每時每刻都在填肚子;熱福家裏巨有錢,總能弄來好東西;魯飛老爸是警察,他也常搞怪出歪點子;科豆是班上最後壹名,但很仗義勇敢;第壹名的小眼鏡阿囊最不招同學們待見,他還老給班主任打小報告…最後別忘了淘氣又善良的大主角小尼古拉,他可是整個計劃的決策者。這些孩子就像是每壹個小學班級裏都會有的活寶們,從書中走上銀幕,做著大人們看起來無足輕重,孩子們卻壹本正經的舉動,影片仿佛在和記憶中的童年打招呼,勾起無限的感慨。

除了壹班可愛調皮的八歲小學生們,《小尼古拉》流暢的劇情還需要大人們來配合。首先是小尼古拉的父母,也是壹對表面上爭吵固執,其實恩愛體貼的標準法國夫婦。《歡迎來到北方》的主演卡德·梅哈德,搭配上著名笑星、主持人瓦蕾麗·勒梅西耶,這對組合,簡直就是在電影院裏上了壹出精彩的二人話劇。在兩位老戲骨面前,小尼古拉的扮演者馬克西姆·戈達爾顯得有些稚嫩,但這也正好顯出了原作為小尼古拉定位的質樸性格。老牌笑星米歇爾·加拉布,壹頭白發了,也來友情客串教育部長;班主任則選了比原著中年輕不少的演技派女星,桑德琳·吉布蘭。還有不少法國影壇的熟面孔在影片中悄然出現,譬如《放牛班的春天》裏的愛心老師傑拉爾·朱諾,就突然冒出來,又教孩子們合唱,兩手壹攤“我也沒辦法了”,調侃了自己的代表作。在這麽熱鬧的劇情,超高的人氣之下,所有的法國院線都看好這部《小尼古拉》,為此片排好了最佳時段。十月的全法,五百多個院廳裏笑聲不斷,有許多像加拉布那樣的爺爺奶奶,帶著小尼古拉大小的孫輩前來觀影,首周票房急破百萬,甩開好萊塢影片毫不意外。 應該說,在這部由短片故事集改編的影片中,還是清晰但不濃重的突出了主線-壹個孩子式的心理歷險。小尼古拉誤以為自己將要有個小弟弟,會被父母嫌棄了。他趕緊聯合死黨們商量對策,壹群小家夥居然鋌而走險,琢磨各種方式攢錢,想雇個“壞人”搶走未來的小弟弟。爸媽知道了孩子們的古怪念頭,自然是哭笑不得,小尼古拉也最終明白了當個哥哥是多麽的“帥呆了”。就在這簡單的劇情中,導演把原著裏各個小段子串了起來,體檢,買花,測驗,請客,掃除等等十來分鐘的小鬧劇繼而連三的上演,壹個多小時的影片流暢歡快,在孩子們旺盛的活力和想象力下大團圓結局。不,還不是大團圓,因為小尼古拉最後發現,媽媽居然沒給他給弟弟,可又不能退回去了。

電影版中的小尼古拉,壹襲西裝短褲配紅背心,和書中的描述壹模壹樣。開場別有韻味地以桑貝插畫的方式打出字幕,特別標明了“獻給柯西內”,紀念這位睿智的兒童文學作家。壹個個熟悉的故事串起愉悅的90分鐘,色調溫暖,節奏緊湊,都是以孩子們的視覺來展現,毫無成年人的拘謹和沈悶。《小尼古拉》的故事背景,與《放牛班的春天》,《四百擊》同處壹個年代,但在手法上實在是輕松,絲毫不需要煽情和深刻。就像孩子們的想法,簡單直接不計後果,如過度闡釋反而變了味。在迪哈德的鏡頭下,孩子就是孩子,就要是不著調的童言無忌,法國傳統喜劇那種啰嗦的臺詞,該丟給勒梅西耶等人去盡情發揮。小尼古拉壹班,雖然也調皮搗蛋,但不是什麽問題班級,也沒可能出壹個天籟童音,只要回答出“穿過巴黎的河流”這麽簡單的問題即可打鈴下課了。他們的小打小鬧,仿造“高盧英雄”的把戲,只在乎自得其樂,觀眾們或是像《天使愛美麗》那樣帶著幻想旁觀,或是也跟著壹起回到兒時,把智商降到了八歲那年。

影片上映以來,法國文化界和普通觀眾熱切關註,《費加羅》等報刊紛紛給予好評。具法國相關機構CBO統計,首映以來,每三個進電影院的觀眾就有兩人是沖著“小尼古拉”去的。首周票房已經突破了壹百萬人次,滿意度超過百分之六十。第二周的票房有增無減,照著這個趨勢,總票房排入年度前三不成問題,還有可能再度創下《歡迎來到北方》的奇跡。就像美國的迪斯尼,日本的動漫,法國人也樂於看到自己的文化標誌在銀幕上復活。兒童作品的生命力,就在於全世界的孩子們都是最真誠直率的,敏銳的觀察,忠實的敘述,就是對成長最欣慰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