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2019四月讀書筆記

2019四月讀書筆記

教學月刊2065 438+2009年3月

1.2018高中語文教學研究綜述:李金蕓、羅賢輝、李勝利。

1.整本書閱讀的當代訴求是通過整本書的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更好地實現語文教育在滋養靈性、完善人格、培養人文精神、積澱優秀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功能。要保證學生讀完整本書,教師首先要讀完整本書,而教師讀完整本書的當務之急是先“咀嚼”。

2.推進整本書的閱讀,要把握好怎麽讀、讀什麽、讀什麽三個維度,註意閱讀興趣、閱讀方法、反復聯想、走近作品、宏微觀照片、資源整合六個問題,運用提綱挈領、把握主線、區分減少傷害、文化學習中多視角比較等策略細化過程指導,對特別有價值的內容和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測試檢驗。

3.“通讀全書”的“融合”,是意義的融合,是思維的延續,是思維的碰撞。

4.倡導分享閱讀教學,將老師的經驗、學生的經驗、名著傳播過程中不同時期眾多讀者的經驗、作者傳達的經驗用分享機制呈現出來,供學習選擇和內化學生的經驗。

5.評價與反思的本質:壹、幫助學生掌握整本書的閱讀方法;二是幫助學生理解和體驗閱讀整本書是壹種開放的、多樣的、富有創造性和洞察力的交流活動;第三,創造美好的閱讀體驗,強化閱讀作為學習生活的方式,培養學生對閱讀的價值認同和深刻理解,註重學習者個體生命閱讀意義的發掘和升華。

6.高質量的閱讀整本書不能只說這本書,讀就好。

二、“基於名著閱讀的讀寫教學策略探究”朱益清

1.綜合理解的閱讀和寫作形式多種多樣,但在實踐中要註意幾個原則:①要符合名著的文體特征;(2)及時補充寫作基礎知識。基本結構、語言特點以及“微電影劇本”、“墓誌銘”、“獲獎詞”等其他寫作要領都是學生所欠缺的。③寫完後,老師的指導不能缺席。

2.溫儒敏教授建議,“為了促進‘名著導讀’的實施,必須與課堂教學相關,尤其是壹些綜合性的學習,可以利用‘名著導讀’的資源相互結合”。從這個思路出發,名著閱讀和單元寫作教學相結合也是壹條很好的路徑。

3.教師要善於尋找名著與寫作的連接點,巧妙地開發閱讀名著的生長點和興趣點。

4.高級思維包括創造性思維、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也稱“批判性思維”)。

5.在讀寫結合中培養批判性思維是壹種很好的探索,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作品,建立自己的聲音,培養解釋、分析、評價、推理等多種核心能力。它能使學生在閱讀和寫作的學習活動中真正提高理性思維、批判性提問、探究和解決問題等核心素質。

比如《三國演義》中,劉表和呂布對劉備的評價不同,妳更傾向於誰的意見?結合小說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

6.主題聯讀,顧名思義,就是將同壹主題或相近主題的書脊壹起閱讀,在比較、歸納、整理、整合、比較中實現思想的碰撞,為寫作做好充分準備。

比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星照耀中國》、《誰的傳記》、《紅巖》討論“英雄”的價值是如何體現的。

三,蘭玉祥,以作家為中心的主題閱讀教學初探

1.閱讀需要關註學生學習的起點、過程和終點,通過連續性實現閱讀的滲透。閱讀評價是促進學生持續閱讀的保證,也是檢驗學生閱讀效果的手段。方式:①活動中評價;②測試中的評價;③成果展示中的評價。

教學月刊2019 1-2月

壹、“聯編”小片段?撿起“大鉆石”孫凱

1.余黨旭說:“閱讀整本書的關鍵是找到生發的、融會貫通的問題,用問題切入作品,用問題解決引導和促進對整本書的理解和思辨。”

2.泰勒認為課程評估是將課程計劃與預定的課程目標進行比較的過程。壹般來說,有三種評價理念:評價學習,評價促進學習,評價就是學習。

漢語教學通訊2065438+2009年4月

壹、《自習課的基本定位和常見課型》余嬌

1.錢夢龍老師在《為了‘不用教’——語文閱讀指導的前世》壹文中說:“自主閱讀不是學生隨意的自由閱讀,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會閱讀’為目標的閱讀訓練過程。”這樣看來,“自習課”的本質就是“活動”。活動的目的是體驗、實踐、成長、提高。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活動的主角是教師。要有充足的時間互動。

2.常見的自學課程類型:

①任務驅動:拋出任務——自主探究——交流展示——老師指導。

(2)找壹些閱讀課:找壹些有價值的點——循序漸進的閱讀——交流展示——指導補充。

③導讀解疑課程:導讀提問——獨立思考——討論交流——歸納解疑。

④成果分享課:布置任務——小組活動——展示成果——總結反思。

第二,胡丹對“兒子”的崇敬和悲傷,對“我”的理解和感激。

1.值得註意的是,當作者敘述這壹過程時,“兒子”的年齡正在逐漸增大。換句話說,敘事視角正在逐漸從兒童視角向成人視角轉變。與成人視角相比,兒童視角表現了兒童在觀察和描述事物、講述和理解事件時獨特的思維習慣、認知方式和價值取向。

2.簡而言之,“兒子”視角中的父親是堅韌的,強勢的,不願意接受舊的。隨著自己的成長和父親的衰老,“兒子”對父親的崇拜逐漸轉為同情和悲傷。

漢語教學通訊2019 3B

壹、閱讀全書的教學意義和實踐操作?範微生

1.提倡整本書閱讀,其實就是提倡重拾傳統的閱讀方式。其教學意義在於引導學生發現經典的審美價值,了解經典作品的文化傳承,提高學生的語言敏感度,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適應新的教學和考試評價。

2.閱讀整本書的“整體性”強調生命的獨特性、精神的獨立性和精神產品的文化邏輯。

二、“重視閱讀過程,重視閱讀方法”高辛

1.名著閱讀檢測的過程還表現在制定恰當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在真實的探究過程中,從情態到原因,從現象到本質,對整本書進行提問,從而梳理其內在肌理。

2.不再拘泥於單壹的名著本身,而是以嵌入式的方式審視閱讀方法。

3.在考察閱讀方法時,壹定要註意方法的普遍性、可遷移性和可轉移性。因此,對於閱讀方法的檢測,最好植入到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引導學生作為對話者傾吐自己的閱讀秘密。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 1-2月

壹、如何測試名著閱讀?王四方和陳培

1.展望未來命題趨勢:(1)診斷功能:以真實情境測試閱讀能力;(2)激勵功能:鼓勵多讀書、跨界讀書;(3)引導功能:搭建閱讀支架,構建現實聯系。

2.跨界閱讀呈現這樣的趨勢;歷史與現實、文學與文化、自我與他人的跨界。

3.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支架式學習應基於當前的學習主題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學生的新知識學習和更高層次的能力挑戰搭建必要的支架,提供必要的學習經驗和解決學習困難的策略。

4.整本書閱讀中對閱讀方法和路徑的強調,對提高學生的思維有重要作用。

二、陳玉建《通過梳理圖像促進全書閱讀》

1.筆者認為,全書的閱讀指導可分為三個階段:閱讀前,上好“閱讀指導”課,即了解學生閱讀的出發點,找準學生閱讀興趣的點,讓學生饒有興趣地進入全書。在此基礎上,明確閱讀進度,安排適當的閱讀任務,帶動學生閱讀全書;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進度、完成質量以及閱讀過程中的疑惑,以促進閱讀為目的,上好壹堂“推讀”課;整本書讀完後,教師要及時上好“擡讀”課,回顧總結閱讀收獲,引導學生向思維深度發展。

2.閱讀整本書,首先要註意書名和作者,包括版本和序言,有助於讀者理解作品內容,把握作品主題。

既然是讀後感提升課程,那麽老師和學生同樣的任務應該是回顧閱讀收獲,總結閱讀方法。

三、“通讀全書的另壹種美”?鄭貝貝

1.水滸傳有鏈式結構,也稱“廊式結構”。主角壹個個走出來,前者在離開舞臺的時候引出了後者。主要人物基本都有相對獨立的章節。

2.西遊記壹般呈現串珠結構,十二回之後以師徒下落為線索,串聯起壹系列奇幻故事。每個故事都是相對獨立的,中心人物參與所有的活動和事件,矛盾和糾葛都有其起源。

3.《格裏夫遊記》在結構上類似於《流浪漢》這部小說,也類似於童話故事中的奇遇和冒險:以第壹人稱敘事的方式描述主人公的經歷和身邊的人。從整本書來看,沒有統壹的中心事件,而是寫了格雷夫在四次不同冒險中的經歷和體會。故事相對獨立自成體系,各種人物、無數場景、大大小小的情節交替出現,每壹次穿插講解,都能展開壹幅社會壹角的精彩畫卷。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65年3月438+09)

1.作業設計三要素不可忽視?胡春燕

1.語文作業設計不可忽視的三個因素:(1)滲透:引領課堂學習;(2)拓展:拓寬學習內容;(3)實踐:豐富學習和積累。

二,張維良的“閱讀”與教師的“指導”

1.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閱讀時必須采取謹慎的態度,既要考慮客觀事實,又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主觀感受與體驗,在充分了解學生閱讀情況的基礎上把握好分寸,從而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老師的評價壹定是鼓勵性的,讓學生覺得讀名著不是負擔,而是壹種樂趣。對於閱讀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即使閱讀效果不盡如人意,教師也要拿著“放大鏡”找出他們的優勢,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3.比較中品味語言?長建港

1.“比較法”是品味語言的密碼:(1)替換後的比較(2)刪除後的比較(3)重新排序後的比較(4)學生表達後與原文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