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麗塔》是作者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流傳最廣的作品,絕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敘述了壹個中年男子與壹個未成年少女的戀愛故事。小說最初未獲準在美國發行,於1955年首次被歐洲巴黎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1958年終於出版了美國版,作品壹路躥升到《紐約時報》暢銷書單的第壹位。《洛麗塔》已被改編成電影。 另有與此相關的歌曲、名詞和時尚風格。
目錄[隱藏]
小說創作背景
《洛麗塔》最令人嘆服的成就之壹就是,作為壹個移民作家的納博科夫比絕大多數土生土長的美國作家更逼真地創造了美國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但這種“逼真感”在很大程度上僅僅是必不可少的自然背景,並沒有給亨伯特的欲望世界賦予任何社會學意義上的現實感。納博科夫始終是壹個醉心於操縱幻覺的魔術師。
和納博科夫筆下的許多人物壹樣,亨伯特是壹個化了裝的極端個人主義的藝術家。他稟然敏感,想象力豐富,但近於偏執。他在小說中曾引用壹位詩人的話說,“人性中的道德感是壹種義務,而我們則必須賦予靈魂以美感。”當然,在《洛麗塔》中,這種所謂的“美感”既有藝術華麗的詩意,也充滿了情墮落者陰惡的罪惡感。作為他的欲望對象,洛麗塔只不過是亨伯特意識的產物,是他異想天開地企圖從外部的現實和時間中搶奪出來的壹個幻想。
故事梗概
小說描述了壹位從法國移民美國的中年男子杭柏特·H·杭柏特(Humbert Humbert)在少年時期,與壹14歲的少女安娜貝兒發生了壹段初戀,最後安娜貝兒因傷寒而早逝,造就了杭伯特的戀童癖(The child love),他將“小妖精”定義為“九到十四歲”。杭柏特最先被壹名富有的寡婦拋棄,後來又迷戀上女房東Charlotte Haze的14歲女兒洛麗塔(Lolita),親呼她為小妖精。
洛麗塔恣意的挑逗杭伯特,使得杭伯特無法自拔,為了親近這位早熟、熱情的小女孩,杭柏特娶女房東為妻,成為洛麗塔的繼父,他利用零用錢、美麗的衣飾等小女孩會喜歡的東西來控制洛麗塔。小說中的女孩原名桃樂莉·海茲(Dolores Haze),西班牙文發音的小名為洛麗塔(Lolita)或羅(Lo),因此作為書名。後來女房東發現自己的丈夫與女兒的不倫之戀,壹時氣瘋往外跑,被車子撞死。杭柏特將洛麗塔從夏令營接出來壹起旅行,兩人盡情的纏綿。洛麗塔長大後,開始討厭繼父,她意識到“即使是最可悲的家庭生活也比這種亂倫狀況好”。於是她開始跟年紀相當的男孩子交往,並藉著壹次旅行的機會脫離繼父的掌握,使得杭柏特壹直無法尋獲。
壹日杭柏特收到洛麗塔的來信,信上說她已經結婚,並懷孕了,需要繼父的金錢援助。杭柏特給了她400美元現金和2500美元的支票,還把屋子賣了,買家先付的10000美元跟房子的契約。洛麗塔拒絕了杭柏特再續前緣的要求,杭柏特傷心欲絕,他槍殺了那個帶走洛麗塔的劇作家奎爾弟(作品中被女主角認為是東方天才哲學家),1950年杭柏特因血栓病死於獄中。十七歲的洛麗塔則因難產而死。
[編輯本段]電影1
基本信息
導演:亞德裏安·林恩
編劇:弗拉基米
劇情
故事講述了壹個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女洛麗塔之間的不倫之戀。在大學裏靠教授法文為生的亨勃特年過中年
洛麗塔 Lolita 君紫隆,自從年幼時的初戀女孩死去後,心中總藏著壹個溫柔而猥褻的夢魘。那些十幾歲的青春少女們對他有著不可抗拒魔法般的吸引力。他包藏著這個隱秘的欲望,只是用顫抖的靈魂呼喚著那些膚淺狂燥的精靈們。
壹次偶然的機緣下,他成為了夏洛特(洛麗塔的媽媽)的房客。他瘋狂地愛上了夏洛特年僅14歲的女兒——洛麗塔。而與此同時,夏洛特也看中了亨勃特,壹心要為自己和洛麗塔找個靠山。為了能夠繼續跟心中的精靈——洛麗塔生活在壹起,亨勃特違心地娶了夏洛特為妻。但最終夏洛特還是發現了亨勃特對自己女兒的迷戀。激憤的夏洛特沖出家門,卻遇車禍身亡。亨勃特於是帶著洛麗塔開始了壹段美國高速公路上到處逃竄的亂倫愛情……直到狂燥的洛麗塔開始厭倦最終離開了他。失去了生命中的精靈的亨勃特在絕望與悲哀中殺死了當初拐走洛麗塔的男人——克拉爾·昆寧。
這部電影讓人或者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也許是男主角對洛麗塔朦朧悲壯的愛,
電影快要結束的時候,洛麗塔和拐走的他的男人走了,男主角瘋狂的尋找,然而壹無所獲。
他的內心是怎樣的,無人知曉,也許我們能看見的只是悲傷,痛苦,撕心裂肺,他對洛麗塔的愛到底是怎樣的。
是迷戀曾經的影子,還是另壹種不為人知的悸動。
當三年後,他落寞的守在曾經和洛麗塔生活的房子裏時,
收到了洛麗塔的壹封信,洛麗塔和另壹個男人結婚了,懷孕了,需要錢,他開著車,去那個愛的人生活的小鎮,
他站在門口,內心復雜,她開門,四目相對,整部影片最讓我難忘的就是男主角看洛麗塔的眼神,
喜悅,悲傷,無法理解,驚訝,等等等,
他給洛麗塔四千塊錢時候, 她驚喜, 卻並不願意和他走。
這是讓我落淚的地方,顫抖的手,白色的信封,洛麗塔驚訝的聲音,妳給了我們四千塊錢。
“是的,即使妳拒絕和我走,妳依然可以得到它”
“那是唯壹壹個讓我著迷的人”挺著肚子的洛麗塔似乎回憶的說著那個老男人,帶著狗,喜歡所有的少女。
強迫她們與男孩做愛,拍照是他的愛好。
“那我呢?”
得到的是沈默,她也並沒有和他走。
他流著眼淚開門,她送他,對著自己的小狗說:“ 和我爸爸說拜拜”
也許從這裏就能看出來,洛麗塔沒有愛過,至始至終。
他開車離開的時候看見遠處站著的孕婦,安詳,或許已經褪色。
壹瞬間他出現錯覺,看見她還是當年妖艷的少女,穿著藍色的裙子,活潑,美麗。
最後的結局是槍響, 鮮血, 絕望。
他殺死了那個讓洛麗塔魂牽夢縈的變態男人,獨自開著當年和洛麗塔壹起旅行的老爺車。
漫無目的,眼神空曠。
後面是很多的警車,追逐著,撕響著。
他停下車,站在能望見她城鎮的地方,“我聽見孩童的笑聲,我難過的不是身邊沒有洛麗塔,是笑聲裏沒有洛麗塔”
1950年他死於心肌梗塞,在監獄裏。
1950年聖誕節,洛麗塔死於難產。
這是壹部非常好的電影,或許沈悶的些。
他延伸了小說沒有的地方,細節,或許有人會落淚,比如我。
幕後花絮
1962年,電影怪才庫布裏克和他的制片人詹姆士·B·哈裏斯花了150萬美元買下了《洛麗塔》小說的版權,這在當時可說是壹筆相當可觀的數目。在電影劇本的第壹稿中,編劇凱爾德·威廉漢姆為了迎合電影審查委員會的標準而將故事的結局改為亨伯特最終跟洛麗塔結為夫婦。但沒有壹個人喜歡這個結尾,於是庫布裏克決定在不違反審查委員會標準的原則下,盡可能地忠於原著。而其中對審查委員會的壹個重要妥協就是,電影中的洛麗塔的年齡要比小說中的12歲大。最後這部小說被庫布裏克改編為電影《壹樹梨花壓海棠》。
1962年,電影大師庫布裏克將小說搬上銀幕。在今天看來,這壹版本顯得過於“保守”,但在六十年代初期,如此大膽的銀幕題材可謂驚世駭俗,非庫氏此等先鋒不敢吃這個“螃蟹”。
很明顯,庫布裏克是把這個故事當作“諷刺畫”處理了,因而其主旨更接近於文化層面上的嘲諷和隱喻,而不是個體層面上的悲憫和描摹——他要把人物的可笑和荒謬剝給人們看。比如本片的配樂幾乎是清壹色的泡泡糖舞曲,輕佻的“cha cha cha”.......全片充滿黑色幽默,其不合時宜的“搞笑”甚至讓人懷疑庫氏居心何在。比如有壹場戲,漢伯特和壹個黑人侍者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打開壹張折疊帆布床,其滑稽的身體語言和與環境、道具的互動直讓人想起卓別林的橋段。洛已經睡了,這張打不開的床可謂遂了漢伯特的心願(他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和洛同床了)。但不幸的是,這張床到底還是被多事的黑人侍者制伏了——漢伯特的性企圖落敗,萎了.這個搗蛋的黑人侍者代替庫布裏克調笑著可憐的漢伯特。
從故事的角度看,這壹版本有很多不足.最大的缺憾是:影片根本沒有交待漢伯特“為什麽”會如此迷戀洛麗塔,庫氏完全忽略了原著中安娜貝爾這個人物。按說150分鐘的片長隨便抻出壹段來也已足夠鋪陳漢伯特少年時期打下的心理基礎,但導演似乎假定了觀眾對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耳熟能詳,因而砍去了必要的“前因”,使漢伯特幾乎壹上來就是個心理變態者。可實際上,小說中的漢伯特曾有過壹段刻骨銘心的初戀——“我最終未能使我的安娜貝爾階段保留壹個完整的結局也許是因為最初那次不成功的約會”——成年後的漢伯特始終留戀著那種像童年壹般純真的美妙的感覺,因而在他第壹眼看到草地上穿著比基尼,戴著太陽鏡,沐浴在陽光中讀書的洛麗塔之後,就徹底淪陷為她的俘虜。
其次是演員問題。
扮演漢伯特教授的人選可謂幾經周折。導演庫布裏克和制片人詹姆斯 B 哈裏斯的首選是James Mason.但由於此君有百老匯的演出任務在身,所以庫氏不得不考慮勞倫斯奧立弗。但後者在經紀人的勸說下拒絕了這個角色,於是庫轉而考慮Peter Ustinov,後被刷掉;制片人又推薦了David Niven,他倒是同意了,但考慮到自己的電視節目贊助商"四星劇院"會反對這壹決定,這廝還是臨陣脫逃了.最後,James Mason終於痛下決心,從百老匯的演出劇目中退出,參加洛麗塔壹片的攝制.然而遺憾的是,這個演過西北偏北的“惡棍”總是壹臉壞相,我始終看不到他詮釋的漢伯特表現出劇烈的感情調動。影片壹開始就是故事的結尾:漢伯特槍殺Quilty。據說是因為發行商想讓漢伯特被觀眾發現是戀童癖者之前先成為冷血殺手,這樣就不會有人同情他的遭遇(!)。
扮演迷人而危險的電視劇作家Quilty的是Peter Sellers。妳也許奇怪為什麽我第二個就提到了他,這也正是我想問庫布裏克的問題。因為在影片中,這個角色即使沒有喧賓奪主也至少和漢伯特平起平坐——以致新版導演亞得裏安林恩笑稱本片應改名為“Quilty”。他的戲分太多了,壹會是電視劇作家,壹會是便衣警察,壹會是德國精神病醫生,壹會又是誘拐洛麗塔的花花公子,他像變色龍壹樣不懈的與漢伯特周旋,其劈裏啪啦的語速簡直像個饒舌的rap歌手。也許庫的意思是他和漢伯特兩人是硬幣的兩面,壹個君子壹個小人壹個明槍壹個暗箭,壹個是英國的高級知識分子壹個是美國的低級性倒錯者。不過Sellers確實演技出眾,這在稍候的“奇愛博士”中有更淋漓盡致的表現。
至於洛麗塔,這個混雜了天使與魔鬼的尤物,在書中只有12歲(!),而她的扮演者Sue Lyons當時年屆14(影片1961年首映時15歲,未出席;直到62年英國首映時,方才獲準入場),以今天的審美觀來看並不具備“小妖精”的素質。雖然挑不出什麽大毛病,不過始終缺少那股“致命”的吸引力。相信是因為電影分級制度尚未實施的原因,庫氏必須小心翼翼的處理性場面以避免禁映的命運——實際上,片中根本沒有“成人”鏡頭,這無疑使洛麗塔空有壹身本領而無用武之地。假設庫布裏克是在1999年“大開眼戒”之時拍這個片子,想必就真的是“大開眼界”了。
Shelley Winters扮演洛麗塔的母親夏洛特海斯,壹個富有漫畫般喜劇色彩的悲劇人物,粗俗、多情、敏感、神經質。
總之,庫氏沒有在人物身上傾註(我認為)應有的同情或理解,缺乏悲劇感.雖然是大家手筆,但我仍然對片中的諸多手法不明就理,而且,妳會發現這個片子帶有很明顯的希區柯克似的懸疑味道,比如漢伯特策劃謀殺海斯時的心理活動,Quilty化身後的匿名電話和跟蹤----尤其是他在旅館裏背對漢伯特時兩人的對話,以及後來在公路上若即若離的追車場面,都極盡西區科克的精髓.這些使得全片頗具“娛樂性”——可是妳知道,在庫布裏克的片子裏出現“娛樂”意味著什麽。
1997年,拍電視廣告出身的美國導演亞得裏安林恩(Adrian Lyne) 重新拍攝的“洛麗塔”在歐洲上映。同30年前相比,這壹版本無疑更加“狂野”,更加忠實於原著。尤其是對男女主人公性關系的描繪,可謂“赤裸裸”。畢竟是《愛妳九周半》的導演,片子的整體氛圍頗有“軟核”色情片的味道。
我國影迷應該對亞得裏安林恩的風格非常熟悉,像D市上很早就出現的《愛妳九周半》、《致命吸引力》、《不道德的交易》等等都出自他的手筆。其特點是情欲味道很濃,深層思考不足,總是長久的糾纏於中上層資產階級意亂情迷的男女兩性關系。當年他放出口風來要重拍洛麗塔的時候,很多評論當即回應“太糟了”,但林恩依舊不為所動,只不過拍竣之後做了重新剪輯,以符合美國嚴厲的反兒童色情法(就是這項法律把“鐵皮鼓”壹片告上法庭)。但緊接著又在國內院線遇到紅燈,雖然導演名頭很亮,且片子有強大的演員陣容和成功的海外票房,但依然沒有美國發行商願意摸這塊燙山芋,因為亂倫題材在美國社會可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於是此片只落得在有線電視網“秀時間”(Showtime)率先放映的厄運。不過還好,塞繆爾高德溫公司(註)高價買下了該片的影院放映權,並在98年9月25號開始了小規模的局部上映。在將近2年的漫長等待之後,美國觀眾終於可以壹睹其廬山真面目。
從技術上講,兩部片子可謂今非昔比.新版的攝影(Howard Atherton)極為出色,用光和服裝都非常考究,配樂更請來馳騁多年的大師級人物Ennio Morricone,兩相呼應,狠狠的渲染了那股陰郁,絕望和晦暗的情緒。全片預算高達五千六百萬美元,足見林恩重塑經典的野心。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傑瑞米艾恩斯所扮演的漢伯特教授,其毀滅性的反英雄形象絕對勝過當年的James Mason.另,小說的磁帶版由艾恩斯本人親自朗讀,可惜國內影迷無緣聆聽其殺人聲線。
扮演洛麗塔的是從2500多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15歲少女Dominique Swain,當時的她還是壹名中學生,之前沒有任何表演經驗。其沐浴著陽光和灑水器濺出的水滴。趴在草坪上讀書的出場可謂情色經典。日後她還在吳宇森的《奪面雙雄》中扮演約翰屈弗塔的女兒——又壹個“洛麗塔”形象。
Melanie Griffith和Frank Langella分別扮演海斯和Quilty。
綜上可見, 兩位導演對同壹題材的處理截然相反。前者是諷刺的黑色幽默,後者是移情的黑色哥特。必須承認,後者比前者更加激動人心,對情緒的攪動有股欲罷不能的氣勢。也許是先入為主的影響(新版很早就出過vcd),我覺得97年的版本更加原汁原味,人物豐滿,各方面都很精致。雖然詆毀大師庫布裏克的版本有淪為亂臣賊子之嫌,但我仍然堅持認為,新版要更勝壹籌。
註:塞繆爾高德溫(1882-1974),美籍波蘭電影制片商,他在1917年創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1925年跟路易斯·比·梅耶公司合並成立了邁拓-高德溫-梅耶公司(Metro-Goldwyn-Mayer),即米高梅。
1997年,《洛麗塔》的故事第二次拍成電影,洛麗塔變得更鮮艷更明亮,更讓人動心,然而意境卻也變得淺薄了,愛情空茫了,只剩情色欲望在蠢動著。
2005年,《洛麗塔》再度在銀幕上亮相,美國導演賈木許在坎城影展參賽片《愛情,不用尋找》中,安排了21歲的女明星AlexisDziena演出洛麗塔。
[編輯本段]電影2
基本信息
外文名稱 Lolita
更多中文片名: 壹樹梨花壓海棠
導演: 斯坦利·庫布裏克 Stanley Kubrick
編劇: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Vladimir Nabokov ....(screenplay)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Vladimir Nabokov ....(novel)
斯坦利·庫布裏克 Stanley Kubrick ....uncredited
主演:
詹姆斯·梅森 James Mason ....Prof. Humbert Humbert
謝利·溫特斯 Shelley Winters ....Charlotte Haze/Humbert
蘇·萊恩 Sue Lyon ....Lolita
影片類型: 愛情 / 劇情
片長:152分鐘
國家/地區: 英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黑白
混音: 單聲道
級別:Ireland:15 / Finland:K-15 / Hong Kong:III / Singapore:PG / Portugal:M/12 / Canada:G / Australia:M / Finland:K-16 / Sweden:15 / UK:15 / Spain:13 / USA:Approved / Canada:R / Japan:R-15 / West Germany:12 / Norway:16 / UK:X / South Korea:18 / Italy:VM14 / Argentina:16 / Canada:AA / Brazil:12 / France:Unrated 制作成本:$2,000,000 (estimated)
版權所有:Copyright 1961 A. A. Productions Ltd.
拍攝日期: 1960年11月 - 1961年5月
攝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劇情
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裏克在這部電影裏利用他獨有的黑色幽默和對納波科夫小說的深刻理解,試圖探討壹個關於性欲的混亂與迷惑的主題。
幕後花絮
·庫布裏克和他的制片人詹姆士·B·哈裏斯花了150萬美元買下了小說的版權,這在當時可說是壹筆相當可觀的數目。
·埃爾羅·弗林曾被考慮過扮演亨伯特,但是在電影開拍之前他就死了。
·休·萊昂被選中扮演洛麗塔,部分原因是她胸部的尺寸。
·在電影開始,奎迪說:"我是斯巴達克斯。"庫布裏克在1960年拍攝過電影《斯巴達克斯》
·海報上洛麗塔戴的心型太陽眼鏡沒有在電影中出現,在電影中她戴的是壹副普通...
[編輯本段]歌曲
有關LOLITA 的歌曲中,最能反映小說原著味道的歌曲,就是卓亞君的《洛麗塔》作曲:小柯 ,作詞:王箏
歌詞
和我跳舞吧 Lolita
白色的海邊的沙
愛情還是要繼續吧
十七歲 漫長 夏
喜歡壹個人 Lolita
只喜歡壹天好嗎
或許從沒有愛上他
只是愛了童話
那個野菊花開滿的窗臺
窗簾卷起我的發
我把紅舞鞋輕輕的丟下
不在乎了 Lolita
田野金黃了 Lolita
舞臺就快搭好了
我們壹樣嗎 Lolita
對孤單習慣了
如果我不做自己的觀眾
還以為在愛著他
我坐著飛機到海邊找他
多瘋狂啊 Lolita
喜歡壹個人 Lolita
只喜歡壹天好嗎
愛情還是要繼續吧
十七歲 漫長 夏
那個野菊花開滿的窗臺
窗簾卷起我的發
我把紅舞鞋輕輕的丟下
不在乎了 Lolita
如果我不做自己的觀眾
還以為在愛著他
我坐著飛機到海邊找他
多瘋狂啊 Lolita
都會忘記嗎 Lolita
來不及帶走的花
努力開放了壹個夏
十七歲 海邊 他
愛情還是要繼續吧
十七歲 漫長 夏
[編輯本段]時尚
洛麗塔為Lolita的中文譯音。在Anna Sui和Christian Lacroix的引領下,“洛麗塔”風又成為2007春夏時尚的壹大熱門主題。壹個13歲的女孩和壹份不倫之戀,讓“Lolita”被當做壹個詞匯收入辭典,專門用來形容富誘惑力的早熟女孩。Lolita其實就代表著壹種嬌嫩、鮮艷和帶著企圖的青春。
經典元素
服裝風格
我們最早聽到的洛麗塔,是壹本小說的名字和壹位12歲少女的名字。如果僅從對小說的理解,可以將其單純地理解為早熟的性感少女以及她和戀童癖的聯系,而且有接觸西方文化的人會發現,西方人說的“洛麗塔”女孩是那些穿著超短裙,化著成熟妝容但又留著少女劉海的女生,簡單來說就是“少女強穿女郎裝”的情況。 但是當“洛麗塔”流傳到了日本,日本人就將其當成天真可愛少女的代名詞,統壹將14歲以下的女孩稱為“洛麗塔代”,而且態度變成“女郎強穿少女裝”,即成熟女人對青澀女孩的向往。 而幾乎所有東方型的“洛麗塔”,都以電影《下妻物語》裏的宮廷娃娃時裝作為標準來打扮自己。港版“洛麗塔”由此而來,而慣於向香港取經的粵版洛麗塔也壹樣。但不同的是,粵版洛麗塔玩家年齡集中在13-25歲,而且大部分人不超過20歲,十七八歲的這類玩家,她們並不存在要拼命裝嫩的需要,更多時候她們追求的是壹種嶄新的衣著態度,和尋求有別壹般的生活方式。
國內服裝
LOLITA PRINCESS
Lolita Princess Royal Fairy Tale 女裝品牌 簡稱 LOLITA PRINCESS
創 始 人:Eva Mao
主 打 設 計 師:Eva Mao
設計理念:優雅、快樂、幸福、精致
壹扇通往夢幻世界的大門……打開
夢境瞬間實現的!
LOLITA PRINCESS品牌開創了壹個豐富而富有浪漫色彩的世界,如同夢境般美麗,又現實的觸手可及。
LOLITA PRINCESS的洋裝是真實的,美麗的,帶著幸福的甜味!
LOLITA PRINCESS講述著壹個又壹個幸福女人的甜蜜故事。
品牌建立
05年,壹位剛剛走出大學校園門的年輕服裝設計師憑著對“公主夢"的眷戀,開創了LOLITA PRINCESS品牌的洋裝,立誌把女生的公主夢境變成現實。
數年後的今天,LOLITA PRINCESS品牌洋裝在經歷了很多曲折之後日漸成熟。
LOLITA PRINCESS品牌利用新的制作工藝,定制印染面料,運用服裝表達或可愛或俏皮或典雅的洋裝完成著壹個又壹個女生的公主夢。
從此,LOLITA不在只有日本才有,中國也有了自己的LOLITA風格的品牌!
09年的LOLITA PRINCESS洋裝已經遠銷日本,美國,澳洲等海外國家, 深受外商喜愛。
品牌創始人Eva Mao說:“我要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也是有優秀的洛麗塔風格品牌的。”
三大主流
壹、SweetLolita———以粉紅、粉藍、白色等粉色系列為主,衣料選用大量蕾絲,務求締造出洋娃娃般的可愛和爛漫,在廣州是最多人選擇的造型,走在大街上也不算太張揚。
Sweet Lolita
現今在Lolita界的地位:主流
Sweet Lolita正如其名,屬於所有Lolita分類中服飾設計最為甜美的壹個派別。Sweet系洋裝的布料大多以粉紅、粉藍或白色等粉嫩可愛的單色為主。除此之外,為了能制造出壹種仿若洋娃娃般可愛甜美、爛漫純真的氣息,Sweet系洋裝通常會在衣物上使用比別的派系 更多的蕾絲和本布褶皺。
近幾年來,大約是因為版型與設計經常被山寨的緣故,各家Sweet系洋裝品牌紛紛擯棄單色布料,轉而使用起各種印有糖果、蛋糕、小動物或描述某個童話場景的印花布料(因為圖案特殊且難以仿制,這種布料往往是單此壹家別無分店,所以相當能防D版於未然)。
壹般來說,Sweet系Lolita洋裝往往比其他系別的洋裝更能獲得初次踏進Lolita世界的女孩們的青睞。
Sweet系Lolita洋裝代表品牌:BABY,THE STARS SHINE BRIGH、Angelic Pretty、METAMORPHOSE
二、ClassicalLolita———以簡約色調為主,著重剪裁以表達清雅的心思,顏色不出挑,如茶色和白色。蕾絲花邊會相應減少,而荷葉褶是最大特色,整體風格比較平實,適合新手。
☆Classical Lolita☆
現今在Lolita界的地位:主流
恰如其名,Classical系Lolita洋裝正是所有系別的Lolita洋裝中服裝款式最為優雅的派別。其洋裝設計就好象19世紀英國的貴族少女壹般,既古典優雅,又不失純真可愛。
Classical系Lolita洋裝所選用的布料雖然也喜歡以純色為主,但它所使用的純色料子壹定都有著素雅得體又不刺眼的色調。除開白、黑、粉、藍這四個基本色之外,各式各樣美麗的碎花布也是Classical系洋裝布料的愛用之選。
與Sweet系Lolita洋裝不同,除了古典系蕾絲之外,Classical系Lolita洋裝極少會在衣物上使用到大量造型平平、質地壹般的蕾絲。在衣服上每個需要用到花邊的地方,Classical系Lolita洋裝基本上都會以與衣服相同質地的本布褶皺來代替蕾絲。而Classical系洋裝所選用的布料顏色亦非常素雅,除了白、黑、粉、藍這四個基本色之外,各式各樣美麗的碎花布也是Classical系洋裝布料的常用者。
總而言之,Classical系Lolita洋裝的特色就是“簡約而不簡單”。由於款式簡單大方、優雅不凡,Classical系Lolita洋裝比其他系別的Lolita洋裝更適合日常穿著,也更容易被家長及大眾所接受。當少女們厭倦了造型過於誇張的Sweet系Lolita洋裝和非常不日常的Gothic系Lolita洋裝後,Classical系Lolita洋裝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她們的必然選擇與最終選擇。
有意思的是,最能穿出Classical系Lolita洋裝韻味的人居然並不是青春活潑的高初中女生,而是那些年紀在20以上的、因為工作和閱歷的緣故而擁有了沈靜氣質的年輕女子。看來在現實中,“氣質”能與“年輕”完美並存的實例果然屈指可數呢。
代表品牌:Mary Magdalene、Victorian maiden、JULIETTE & JUSTINE
Lolita不是Cosplay:前者代表生活態度,後者更加強調角色模仿
gothiclolita三、GothicLolita———主色是黑和白,特征是想表達神秘恐怖和死亡的感覺。通常配以十字架銀器等裝飾,以及化較為濃烈的深色妝容,如黑色指甲、眼影、唇色,強調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