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鷸蚌相爭》講述了壹個怎樣的故事?

《鷸蚌相爭》講述了壹個怎樣的故事?

鷸蚌相爭是中國成語。拼音是yù bàng xiāng zhēng,意思是雙方勢不兩立,第三方從中獲益。“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方言,出自香清紫菱的《宣哀墓》。

戰國時期,秦國最強。它經常侵略其他弱小的國家。弱國之間經常有摩擦。

有壹次,趙聲稱要攻打燕。當時著名的說客蘇秦,他的弟弟是蘇代,也非常善於遊說。受太子的委托,去見趙,勸他不要出兵。

蘇代來到邯鄲,見到了趙浩棋·惠文。惠文王知道蘇代是來為燕國遊說的,但他明知如此,還是問:“蘇代,妳來趙國做什麽?”

“親愛的國王,我是來給妳講故事的。”

講了壹個故事,趙慧文不禁目瞪口呆。蘇代講過這個故事:

壹天,陽光明媚,蛤蜊打開兩個硬殼,在沙灘上曬太陽。壹只鷸看見了它,迅速把嘴伸進蚌殼裏啄肉。蛤蜊迅速合上硬殼,夾住鷸嘴。

鷸未能啄到肉,但嘴被夾住了,於是威脅蚌說:“好吧,等妳把殼松開再說。如果今明兩天不下雨,妳會死嗎?”

蛤蜊毫不示弱地回答:“好吧,妳的嘴已經被我夾住了。今天拔不出來,明天拔不出來,就餓死了!”

就這樣,河蚌和鷸在沙灘上互相競爭,誰也不讓誰。時間長了,他們都筋疲力盡了。壹個漁夫正好路過這裏,看到它們緊緊抱在壹起,誰也動彈不得,就很輕松地把它們抓在壹起,帶回家。

講完後,他對趙惠王說:“如果趙去攻打燕國,燕國拒不抵抗,雙方就會長期僵持下去。這樣,強大的秦國就像漁夫壹樣收獲了利益。請三思而後行。”趙惠王覺得說的很有道理,就打消了攻打燕國的念頭。

後來,人們從蘇代講的這個寓言故事中引申出“鷸蚌相爭”這個成語,經常和“漁翁得利”壹起使用。“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常用來形容大敵。當前,弱者和弱者應該聯合起來消除矛盾,團結壹致,* * *應該對付敵人。處理內政也是如此。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小原則要服從大原則。否則,內部鬥爭和不妥協只會傷害雙方,有利於第三方。

希望以上回答對妳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