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完壹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壹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可能妳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面紗》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面紗》讀書筆記1最經不起將就的永遠是感情,與其跟不合適的人壹起煎熬此生,不如讓自己壹個人或跟對的人活的自由安寧,彼此陪伴。查理·湯森愛凱蒂,但不負責任;凱蒂愛查理·湯森,但沒有獨立能力;沃爾特愛凱蒂,很負責人,又有能力,但凱蒂不愛他。
“要是壹個人對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感興趣,心目中只有自己,自我克制也就很容易了。”,我覺得這最本質的是壹個人缺少對愛的感知和付出的狀態,把自己隱藏在面紗裏,自我保護。
“如果對別人撒謊有時確有必要的話,對自己撒謊則在任何時候都是卑劣的。”我們每個人欺騙不了的永遠是自己最真實的內心。即使做到了,那也會給自己帶來隱形的創傷和愧疚,無法找回寧靜的心。唯有敢於坦誠自己,接納自己的本來面目,才能讓自己活的有意義、有價值,活的自由而精彩。
“只有壹種辦法贏得人心,那就是讓自己成為人們會去愛的人。”生活中,我們都渴望愛和被愛,無論處於那種狀態,我們都需要先讓自己變成自己想要和喜歡的樣子,跟那個彼此欣賞、彼此尊重而又彼此相愛的人在壹起,執子之手,白頭偕老。
最後,祝福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面紗》讀書筆記2第壹本完整讀完的毛姆的書。看到中間凱蒂懷孕的時候沒忍住去看了電影,電影在懷孕的後半段基本上開始了救贖——凱蒂開始愛上瓦爾特,而瓦爾特在臨死之際對凱蒂說的是,“原諒我”,不是原著中的,“死的是壹條狗”。電影以凱蒂對孩子說,“noimportant”結尾,而原著確實比電影殘酷得多,但是凱蒂最終也找到了安寧之路。
原著中有大段對“道”的描寫,毛姆還受道家 思想影響了?包括這段,
“在凱蒂看來,他們,包括所有人,就像河裏的水滴,彼此既近在咫尺卻又遠在天邊,匯聚成壹條無名的溪流,向著海洋流去。壹切事物都短暫易逝,壹切都無關緊要。人類荒唐地把瑣事看得太重,讓自己和他人都過得不快樂,似乎挺可悲的。”
說起道家,就本能想到“上善若水”,原著中和電影裏也有大量關於水的刻畫。修女院長的奉獻 精神和道家的“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似乎有相呼應,影響了凱蒂的人生。
人性本善或者本惡,多多少少和成長環境有關系。我也相信人性有灰色地帶,人性反復。但如果凱蒂的母親能夠多和凱蒂溝通,如果凱蒂父親能多和他的妻女談談自己的感受……是不是凱蒂能成長為更好的人。
我們這壹生還要經歷多少事情,才能壹層壹層揭開掩蓋人性醜惡的面紗。無論怎樣,每個人都努力做壹個遵紀守法、有道德約束力的人,生活環境會越來越好吧!
願永懷善意,清澈明朗。
《面紗》讀書筆記3前段時間偶然發現在學習通可以閱讀書籍,最近看完了毛姆的《面紗》,覺得很有意思。
初看以為這是壹本講述愛情的小說,但看到後面發現並不是這樣的。毛姆塑造的人物形象並非十全十美,凱蒂雖然虛榮、不聰明,但是她善良、勇敢,瓦爾特哪怕再機智、理性、偉大,他也曾萌生過想要殺死凱蒂的念頭。
印象很深刻的是這麽壹個片段:瓦爾特恰巧遇到凱蒂出軌,他沒有破門而入,後來當凱蒂問他為什麽的時候,他是這麽回答的:或許是源於壹種古老的品格,我因高傲而不屑武力。瓦爾特是如此高傲,可是他卻從來不以高傲的姿態面對凱蒂。
在瓦爾特臨死前,說了這麽壹句話:“死的卻是狗。”它引自戈德?史密斯的詩《挽歌》最後壹句。它的典故是:壹個好心人領養了壹只狗,起初相處融洽,後來結仇,狗咬傷了人,大家以為人會死,結果是狗死了。有人說,這類似於當下的舔狗,我並不這麽認為。在我看來,瓦爾特對凱蒂,是壹名紳士的愛,他尊重她,理解她,愛她。
書中凱蒂的轉變是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她終於明白了:假如她沿著眼前這條越來越清晰的小路前行——不是詼諧的老韋丁頓說的那條沒有歸宿的路,而是修道院裏的嬤嬤們無怨無悔地行於其上的路——或許所有她做過的錯事蠢事,所有她經受的磨難,並不全是毫無意義的——那將是壹條通往安寧的路。
《面紗》讀書筆記4愛的時候,壹葉障目,什麽都是優點。迷失了理智,像壹條狗壹樣活的疲憊不堪,主人給了點骨頭,就足以撫慰所有的傷痛。這種人在愛情中,迷失了自我,卑微到塵埃裏。可是,沒有人會愛塵埃裏的妳。
不愛的時候,連呼吸都是錯誤。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麽,但是卻很清楚自己討厭什麽。既然不愛,就不要因為他對妳好,而選擇在壹起。否則,終將會傷害雙方。
作者真是把人性描寫的很透徹了。
現實生活中,瓦爾特這樣的男人太少了,而唐生這樣的男人比比皆是。瓦爾特對凱蒂的愛,太過純粹……愛真的不需要理由嗎?並不是,愛是需要理由的,就算是沒有理由的愛上了壹個人,自己也會找到理由去支撐自己對他的愛。
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是像凱蒂壹樣經過苦難的洗禮,才能慢慢的讓自己靈魂找到安寧,也就是所謂的成熟。人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再做決定的時候,跳出固有思維的面紗,跳出感性的偏見,客觀公正的看待周圍的人和事。
揭開現實的面紗,忠誠的審視自我,終將會尋得靈魂的安寧。
《面紗》讀書筆記5揭開面紗,底下是美是醜妳都得接受。否則壹開始就不要選擇好奇。想要去結識壹個人,了解壹個人,愛上壹個人,那麽做好準備,想要得到真實,那必將承擔擁有真實的風險。真實也許並不美,並不完美無缺,可是它坦蕩,幹凈,問心無愧。正如瓦爾特。倘若不能對別人真實,那至少留給自己壹點,人若是開始欺騙自己,把尊嚴放在地上踩,那離別人揉踩妳也不遠了。正如凱蒂。
“我知道妳愚笨輕浮,知道妳頭腦簡單,但我還是愛妳。我清楚妳的追求和理想庸俗不堪,可我愛妳。我知道妳就是個二流貨色,但我愛妳。我努力去喜歡那些妳喜歡的東西,我把自己隱藏起來,在妳面前展示出我無知粗俗、愛嚼舌根、傻裏傻氣。想想我做得多可笑啊。我知道,妳看到聰明人有多麽恐慌。為了讓妳看到我跟妳交往的其他男人壹樣,是個大傻瓜,我竭盡全力、煞費苦心。我知道妳只是為了權宜之計才嫁給了我。我深深愛著妳,我不在乎這些。據我所知,大多數人付出愛情卻得不到回報時,會感到失望,會越來越憤懣,越來越刻薄。我不是。我從沒期望妳會愛上我,我也沒覺得妳應該愛上我,我不覺得自己非常惹人喜愛。能愛著妳,我就感激不盡了。偶爾,我想到妳跟我在壹起時感到滿意,或者看到妳眼神裏有壹絲愉悅的愛意,我就高興極了。我盡力不讓妳厭倦我的愛,可我知道我做不到,但我還是時刻提防,看妳有沒有厭煩我的癡情,不放過壹點兒蛛絲馬跡。大多數丈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在我這兒,我視作恩賜。”
《面紗》讀書筆記6毛姆寫的東西的開頭總叫人沒有看下去的欲望,《面紗》也是壹樣,硬著頭皮看了大概三分之壹才來了興趣,也恰是三分之壹時的興趣讓我瘋狂的愛上了瓦爾特。
開始的瓦爾特真的沒有什麽足以吸引人的地方,“他個子矮小,也不健壯,身板有點兒單薄,皮膚發黑,臉刮的精光,長著非常普通、棱角分明的五官。他的眼睛近乎黑色,但不大,目光有些呆滯,落在什麽上面就死死盯住,這是壹雙充滿好奇、不太討人喜歡的眼睛……”任誰都不會覺得這是壹個討喜的人,至少這並不是壹個可以給人帶來快樂的人。但這些都不能說明他不是壹個聰明人,至於他為什麽要在那種情況下還會娶凱蒂是我的疑惑。
直到瓦爾特說出那段讓我瘋狂愛上他的話,同時這段話也讓我懂了為什麽他會娶她忍受她,因為他愛她,深愛她。他說:“我知道妳愚蠢、輕浮、沒有頭腦,然而我愛妳。我知道妳的目標和理想既庸俗又普通,然而我愛妳。我知道妳是個二流貨色,然而我愛妳……”
這分明本該是壹個有智慧能忍耐的大人,可是為什麽會如此深刻的愛上他口中那個愚蠢的女人呢?甚至讓自己變得卑微。
因為瘋狂的愛上了瓦爾特,甚至崇拜仰慕,所以我無理由的相信他以去湄潭府威脅他妻子只是為了讓妻子看清查理的真正面目,進而緩和夫妻關系,而非凱蒂所想的他是想害死自己。所以當我看到“死的卻是狗”的時候,我停頓了,我遲疑了,我不敢相信他竟真的在報復他的妻子,或者說無法接受。
如果說瓦爾特是那條狗,那麽凱蒂便是他的主人,而他的深愛似乎就變成了可笑的搖尾乞憐,更仿佛壹個小醜。但他依舊成功改變了那個女人,那個愚蠢的二流貨色,她變得正直獨立,擺脫了虛榮,不再在意別人的眼光,她說:“我要培養女兒,給她自由,讓她靠自己的力量獨立於世。我把她帶到這個世界上,愛她,撫養她長大,不只是為了讓某個男人因為很想跟她睡覺而供她吃住,養她壹輩子。”這足以說明她厭惡自己曾經的活法,絕不希望女兒也是如此。
我想如果在瓦爾特問凱蒂“孩子是我的嗎”的時候,凱蒂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的她壹定會為了讓生活舒適壹點而回答“是”,但是她做不到了,她糾結,她絕望,她無法說謊。帶著理想主義的色彩我多希望她回答“是”,我相信他壹定會相信她的回答,但她堅定了的內心,無法容忍自己再壹次對丈夫撒謊。
而且在瓦爾特將死之際,凱蒂的心裏只有壹個念頭,就是撥出毒害他靈魂的積怨,好讓他輕松離世。在那壹刻,她考慮的全然不是自己,而是他。我想若是以前的凱蒂恐怕此時想法會是瓦爾特死了,他留她壹個人在世上,她該怎麽辦,但她卻已摒除了這種想法,從厭惡抗拒湄潭府到愛上修道院的工作,她知道了她能做的事很多,她並非是個沒有價值只能整日流連舞會的婦人。
只是我不懂瓦爾特為什麽會愛上最初的凱蒂,就像我不懂我為什麽會愛上了三分之壹時瓦爾特,即使我覺得他在這份愛裏是那麽卑微。
《面紗》讀書筆記7我對妳根本沒抱幻想
我知道妳愚蠢、輕佻、頭腦空虛
然而我愛妳
我知道妳的企圖
妳的理想、妳勢利、庸俗
然而我愛妳
我知道妳是個二流貨色
然而我愛妳
為了欣賞妳所熱衷的那些玩意我竭盡全力
為了向妳展示我並非不是無知、庸俗、閑言碎語、愚蠢至極
我煞費苦心
我知道智慧將會令妳大驚失色
所以處處謹小慎微
務必表現得和妳交往的任何男人壹樣像個傻瓜
據我所知
人們在愛上壹個人卻得不到回報時
往往感到傷心失望
繼而變成憤怒和尖刻
我不是那樣
我從未奢望妳來愛我
我從未設想妳會有理由愛我
我也從未認為我自己惹人愛慕
對我來說能被賜予機會愛妳就應心懷感激了
每當我想到妳跟我在壹起是愉悅的
每當我從妳的眼睛裏看到歡樂
我都狂喜不已
我盡力將我的愛維持在不讓妳厭煩的限度
否則我清楚那個後果我承受不了
我時刻關註妳的神色
但凡妳的厭煩顯現出壹點蛛絲馬跡
我便改變方式。
壹個丈夫的權利,
在我看來卻是壹種恩惠。
這是毛姆所著《面紗》中男主對女主所說的壹段話。
讀到這樣壹段話,我有些疑惑,女主如此不堪,金絮其外,敗絮其中,又如何使得男主深深迷戀女主無法自拔呢?
無疑男主沃特是膚淺的,他僅僅被女主凱蒂的美貌所吸引,如果他能在美貌面前不迷失自我,不僅沈迷於表面,那麽他的人生便不至於如此悲慘,壹輩子愛了壹個始終不愛自己甚至不忠於婚姻的女人。
愛情總是那麽讓人難以捉摸,讓人歡樂得分不清方向的是它,讓人悲痛得無法再愛的 也是它。愛情具有不可控性,比如沃特即使知道凱蒂庸俗、貪慕虛榮,他也依舊愛她,就像凱蒂知道沃特是多麽富有智慧、魅力也無法與其墜入愛河壹般。
除此之外,我又深深的被沃特的沈默而深沈的情感所感動,我甚至覺得他有些酷。
因為他的愛是謹慎的、不求回報的、感激的。他的愛也許看上去有些病態、扭曲,但他的愛是那樣的情真意切,那樣的無私,那樣的煞費苦心。
總的來說,就是我愛妳,與妳無關。
許多人在愛情中很看重對方付出多少的問題,但愛情雙方的付出本就是不平等的,總會有壹方更愛另壹方,那麽付出較少的那壹方則會受到質問。
這樣的愛情多少具有些利益的色彩,究其根本,無非於個人主義過於嚴重,尤其是在年輕人中,在愛情中總是過多考慮自己而非對方。
而沃特的愛卻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他甚至不求女主凱蒂能夠愛上他,只要凱蒂因他而面露喜色,他便能興奮得尖叫。他為了博得凱蒂的笑容去壹遍壹遍地打磨自己,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惹人喜愛。
如今社會流行的愛情被稱為“快餐式”愛情,快速戀愛,快速分手。在網上聊個十天半個月,便要面基了,面基吃個飯,看個電影差不多就要在壹起了,交往了三四個月,發現對方不對自己胃口,各方面不合適,便要急匆匆地分手,尋找下壹個有緣人。這樣不以愛情為基礎的戀愛方式在網絡時代甚是流行,這樣的“快餐”愛情反襯出沃特小心翼翼、處心積慮的愛情十分可貴與真誠。
但不可否認的是,沃特的愛是卑微的,他在追求凱蒂的過程中不斷地改變自己去取悅凱蒂,他如同壹個帶著微笑面具的小醜,掩飾著自己真正的喜怒哀樂去博得他人的歡心。
卑微的愛情並不是指壹方付出的更多就代表卑微,而是妳在付出的過程中迷失了自我,自己的心裏只有對方而沒有自己,正如俗話所說:只有先愛自己,方能愛他人。
卑微不該是愛情的模樣,愛情應該是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相互心疼。
平等在愛情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平等表現在對對方職業、人格、外貌等方面的尊重,不會因為自己的某壹方面比對方優秀便表現出優越感,也不會因為自己的某壹方面的薄弱而深感自卑。
愛情真正的樣子就是妳愛我,我愛妳,我們彼此珍惜。
願妳有良人相伴,擁有無與倫比的愛情!
《面紗》讀書筆記8全書以第三人稱著重描寫了凱蒂的心路歷程,但是我認為凱蒂這個角色卻並不討讀者喜歡,相對富裕的家庭並未給她帶來高貴的'品質,反倒培養了她的愛慕虛榮,與其說是通過各類經歷使凱蒂成長起來,倒不如說是即使行下了不忠之罪仍在抱怨為何男人將此看得如此之重、即使東窗事發仍癡心妄想查理會放棄平靜安逸的生活和光明的前途、即使經歷了煉獄般的瘟疫重災區的純真快樂和平靜仍不能使其徹底擺脫查理,與其說凱蒂自嘲無法擺脫人性的枷鎖,倒不如說是作家毛姆通過這壹角色,告訴我們世俗之人終究難以逃脫這根深蒂固的令人羞於啟齒的人性之惡。
有些人生來就是背負責任的,因此修女們能在最為悲劇的地方發出真誠而開朗的笑,因此她們在赴死之時毫無悔恨不甘恐懼而是平靜坦然,也因此使得凱蒂認為自己和修女們始終有著壹墻之隔,生活在兩個世界,可能最終也因此凱蒂和瓦爾特無話可說。
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娛樂中,也無論在塵世還是修道院,壹個人都無法找到安寧,安寧只在於人的靈魂中。
《面紗》讀書筆記9“我知道妳愚蠢,輕佻,頭腦空虛,然而我愛妳……”《面紗》這句“名場面”以前只是斷章取義,以為是壹位愛情盲目的女人說出來的話,沒想到竟是壹位在妻子眼中“木訥”“愚蠢”的男人得知妻子出軌後說出來的話。
在那個時代,知識分子要偽裝自己的聰明,小心謹慎,生怕被庸俗的人自己壹丁點兒智慧來,以免露出的鋒芒刺痛那些愚蠢,勢利又狂妄的人。時代變了,各類姿態的面紗並未被揭開,壹層壹層,更是裹得人從頭到腳無法喘息。
凱蒂的改變符合正確的走向卻無論如何也使我無法心生憐憫,更無法原諒,因為她只是內疚,羞愧,她仍然輕佻,無知,她在更了解自己卓越的先生後仍然無法愛上她,可見她的錯誤不是偶然犯下的,不是生活無聊導致的迫不得已,而是壹種必然,所以她最終也無法對瓦爾特產生出壹點愛,她也沒有任何值得同情和原諒的理由,她只能自食其果。她自始至終都沒有愛他,這就是原罪。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樓房如螞蟻般密集的香港,讓我懷疑作者是不是以“白求恩”為原型構造了這個譏諷的世界,我也註意到了最後若隱若現的女權主義,但最讓我感動的,卻只是壹個和主線故事不太相關的場景。凱蒂的母親去世了,她父親當晚的晚餐沒有換上平時晚餐的穿著,他說“如今我壹個人,好像沒必要換了”。讀到這句話忍不住暴哭,為什麽人與人終將離別啊。
《面紗》讀書筆記10故事發生在香港殖民地期間,由女主人公的出軌疑似被發現開始。女主人公凱蒂覺得自己是不自由的,因為她與她不愛的人(瓦爾特)生活在壹起,而面對自己的所愛(唐生)卻只能在重重束縛中獲得短暫的茍且。凱蒂與瓦爾特的結合似乎從最開始就是個錯誤。
故事轉而介紹凱蒂錯誤婚姻的成因。凱蒂的媽媽是個虛榮、吝嗇而又熱情、執著的女人,她的壹生都在追求著追求不到的浮華和地位。她曾將自己的希望傾註在凱蒂的爸爸身上,而又在失望後將全部的賭註壓在了凱蒂的婚姻上。凱蒂由此被訓練成為了壹個可愛的、充滿魅力的交際花,然而階層的差距始終無法讓凱蒂獲得媽媽想象中的婚姻。隨著25歲的到來,以及凱蒂的妹妹嫁給了準男爵之後,凱蒂的權貴婚姻之夢破碎了。凱蒂接受了瓦爾特(細菌學家,醫學博士)的求愛,這個她根本不了解,對她來說也毫無吸引力的男人。僅僅因為賭氣她就將自己的命運交給了瓦爾特。
瓦爾特是害羞而自制的,這些在凱蒂看起來木訥無趣。瓦爾特的智慧被視為壹種對他人的譏諷嘲笑。瓦爾特對她的愛和呵護也是令人乏味和疏遠的。瓦爾特的壹切都是壹種負擔,是自由的束縛,是令人討厭的。曾以為的痛苦的`人生在唐生出現後有了轉機。如同救命稻草般的,壹切都是那麽自然的發生了,凱蒂認為自己愛上了風趣、聰明、有魅力的香港布政司助理唐生。
瓦爾特發現凱蒂的出軌,對凱蒂來說無不是壹種解脫。她終於可以追求她以為的自由和愛,她希望結束這段錯誤的婚姻。
瓦爾特試探凱蒂是否願意跟他去湄潭府(瘟疫地)進行疾病研究和疾控。置身險境、這無疑是壹場送死。顯而易見的,凱蒂拒絕了,也同時再次拒絕了瓦爾特的心。她甚至不在意瓦爾特的獨自前往,她不能離開香港、不能離開唐生更無法抗拒自由的誘惑。此時的瓦爾特第壹次揭開他的面紗直面他的婚姻的真相。他終於敢於承認這場婚姻分明是對他的施舍。他百般努力的維系著這脆弱的婚姻,他努力地改變自己去迎合自己的愛人。然而,即使是壹秒鐘,他都沒奢求過也無法奢求同等的愛。他始終是卑微的。
瓦爾特似乎還是壹如既往的冷靜和理智。“如果唐生能離婚並且在壹周內娶妳那麽我就同意跟妳離婚,或者妳陪我去湄潭府”。撕開面紗的瓦爾特內心的恨在發酵,他想要報復,他也只是個普通的人、普通的丈夫而已,恨甚至讓他籌謀將他摯愛的人推向深淵。
同樣揭開面紗的還有唐生。果然,正如瓦爾特的預料,唐生不願意以放棄自己的大好前程為代價,更不願意承擔任何責任。他拒絕了凱蒂,他也無所謂凱蒂是否即將赴險。唐生的自私、懦弱、虛偽和卑劣在這壹刻顯露無遺。
人性的惡在此時似乎已經全盤托出。西方哲人絕大多數都是推崇人性本惡的,人的罪讓人痛苦。但是這個世界還有愛。人要帶著愛的去生活。但不代表愛就壹定是原諒。不代表愛就只能是純凈和無私的。愛是立體的、復雜的,愛是白色也是黑色,正如人性。人性是豐滿多面的。人本身的善與惡就像是彼此依靠扶持而站立的兩塊木板,少了其中任壹,人性的假設都會崩塌。
湄潭府之行恰恰不是人性罪惡深淵的開始,凱莉的靈魂成長真切的發生在了這裏。她開始意識到了唐生的真相,他不值得她的愛;開始意識到瓦爾特的優點,他善良溫柔內斂智慧,他善待每壹個人包括瘟疫病人。湄潭府的修女們的率真和豁達以及對生命和神的事業的理解讓她醒悟,她開始想要奉獻自己,她想去做些改變,她想去揭開面紗,直面自己的真實。她想去尋找靈魂深處的安寧。
然而事情並沒有按照完美的結局預想進行下去。凱莉始終沒有愛上瓦爾特,瓦爾特也沒有選擇原諒。就像即使凱莉的缺點這樣昭然若揭而瓦爾特依然深愛壹樣,即使凱莉知道瓦爾特的好,她依然可以選擇不愛。愛不因壹個人的惡而消失,也不因壹個人的善而產生。愛是人性中本能的存在。
愛是世間壹切的道。所以,毛姆把他對於道的理解借著角色的嘴表達出來。
瓦爾特死了。他的心和他的身體壹同離開人世。而壓垮他的最後稻草是因為凱莉的懷孕,這本是壹次重歸於好的機會,他、他們本以為可以獲得重生。然而即使到了最需要保護的關頭,即使知道承認孩子是瓦爾特的那麽壹切就會變得“好”起來,生活又會壹如往昔,凱莉也決心直面自己的內心,她決心尋找真正靈魂的安寧和自由。她不承認孩子是瓦爾特的。
瓦爾特死前留下了謎語壹般的話,“死的卻是狗”出自《挽歌》說的是壹個大善人救了壹只狗,但是被狗咬傷,人們以為死的會是善人,最後死的卻是狗。人性的善與惡的課題再壹次在這裏得以引申。瓦爾特曾以為他才是善人,他是受害的、他忠貞的愛著不堪的凱莉,然而當他帶著恨來到湄潭府、他鄙視自己的愛的時候他就已不是真正的善人。在生命的彌留,凱莉希望他能放下恨,帶著愛的離開,希望他能原諒,她不再想著自己而是全然為瓦爾特考慮。似乎在這時,真正的善人變成了凱莉,而瓦爾特才是折磨凱莉,帶給凱莉束縛和傷害的狗。在愛裏掙紮的狗,最終被可憐的愛摧毀。
凱莉返回香港後知道自己已經不愛唐生了,她甚至質疑自己為什麽會曾愛過。同時,瓦爾特的死讓她感到了釋放和解脫。靈魂的安寧和自由原來是這麽冷酷的、距離的。她真的從未愛過瓦爾特。現在她終於自由了,她是她自己了。她想要珍惜所愛,過她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過去結束了。
凱莉獲得了意識上的覺醒,然而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人還在愛和婚姻的謎潭中掙紮。是不是凱莉的覺醒壹定要踐踏在瓦爾特的屍體之上,是不是人的覺醒壹定要基於痛苦和失去呢?
在故事背後,在面紗之後,愛的本質是不是壹件痛苦的事呢。我仿佛感受到了凱莉和瓦爾特的情緒而如鯁在喉。瓦爾特的愛是如此的卑微,這場婚姻束縛的其實不僅僅是凱莉。瓦爾特被愛和道德束縛的無處逃生,他的死也是壹種對愛的嘶吼,深情人總被情傷。壹條狗心碎而死,壹個偽善之人卻覺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