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元稹五首詩的生成之思(四)
-原文-
曾經壹嘗茫茫大海,覺得其他地方的水都是蒼白的;壹旦經歷過巫山的雲,就覺得別處的雲黯然失色。
匆匆走過花叢中,慵懶回頭;這個原因,壹半是因為苦行僧的苦行僧,壹半是因為妳曾經的妳。
翻譯
在經歷了大海的壯麗之後,其他地方的水不再值得壹看。我陶醉在巫山的雲雨之夢裏,別處的風景不叫雲雨。
-筆記-
壹次:壹次到達。子午:路過。
難:意思是“不夠看”和“不值得看”。
擺脫:除了,離開。相比之下,除了巫山,其他地方的雲都不叫雲。這句話和上壹句都是我接觸過的壹段戀情的隱喻。
抓緊時間:匆忙地、匆忙地、隨便地。這是“匆匆走過”、“匆匆走過”或“漫不經心走過”的表象,它不應被解釋為“按順序行走”。例句:宋的詩《秋夏夜·繁華》中說:“喚童點燭開藤紙,清詩次之。”朱元·於婷的《綠杏再會》歌曲:“心碎的地方,抓緊時間離開。”
花:這不是指自然界中的花,而是指美女多的地方,暗指妓院和妓女的住所。
壹半命運:這意味著“壹半是因為……”。
修養:指道教的修養。這裏澄清的是僧人講究清心寡欲。
小君:這是指曾經喜歡過的戀人。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元和五年(810),當時江陵州狀元曹被貶為太尉。據說作者寫這首詩是因為思念年輕時的戀人崔鶯鶯。另壹方面,這首詩是作者為紀念妻子魏琮而寫的。
-欣賞-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點是它以巧妙的方式表達了主角對他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愛。它接連用水、雲、花,寫得曲折委婉,意境深遠,耐人尋味。
全詩只有四句,也就是三句是比喻用的。來自驚喜的壹兩句比喻性極高,幾乎無法理解作者的意圖。“過去海水很難接觸到水”。它超脫於孟子的“看海者難看水”和孟子的奉獻文章。從表面上看,這首詩說如果妳看過大海,妳就不會看到小溪。它把大海和河流相比較。大海浩瀚無邊,波瀾壯闊。這條河只是壹條涓涓細流,當妳擡起眼睛時就可以看到它的全貌。意境深遠,博大精深。然而,這只是表面意思,其中還包含著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引用宋玉《高》中的“巫山”典故。《高唐宓序》說:戰國時期,楚襄王(指)的“前王”曾遊到高唐的平臺上,“白天睡覺,夢見壹個女人...願意推薦壹個枕頭墊,王很幸運。這個女人就是“巫山之女”。臨別楚王時,她說:“妾在巫山之陽,卻被高山阻隔。丹對著雲,黃昏下著雨,在陽臺下。”楚王壹看果然如他所說,於是為她立了壹個廟號,上書“朝雲”。顯然,宋玉所謂的“巫山之雲”,——“朝雲”,只是壹個女神的化身。表面上看,元稹所謂的“永遠的琥珀”說:除了巫山上的彩雲,其他所有的雲都不值得觀察。事實上,他巧妙地使用了“朝雲”這個典故,並將其比作壹個心愛的女人,充分表達了他對那個女人的真摯感情。詩人表明,沒有其他女人,即使是壹個美麗的女人,也無法打動他的心,贏得他的青睞和欽佩。只有那個女人能讓他墜入愛河。熱情含蓄地寫作。
第三句“懶懶回眸看花”,是把花和人作比較。也就是說,即使我走進了盛開的花朵,我也沒有註意過去,也懶得回頭看壹眼。而他不願意看到盛開的花朵印在眼睛裏的原因,第四句“半緣修養半緣君子”回答了。言下之意是他看透了世事,去修道了,這是原因之壹。其次,因為他失去了她的良人,他再也不想看到其他“花”了。縱觀全詩,不難看出“采花回眸”的原因還是因為“君”的失落。“半緣修道”論只是壹種避重就輕的說法。
在這首詩中,作者使用了各種隱喻來表達他對曾經相愛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緊扣主題、循序漸進,最後壹句點睛之筆揭示主題。這種寫法重點突出,條理清晰,清晰可見,幾乎沒有感情的跳動。不像古典詩詞裏的壹些作品,感情跳動幅度太大,像電影的蒙太奇,幾乎看不見。比如說。辛棄疾的《念奴嬌》(《唐冶花落》)描寫了詞人懷古和思念的復雜感情,情感跳躍特別大。它突然寫出了過去的“淡淡的告別”;突然寫今天的《故地重遊》,樓裏空無壹人。物是人非,突然他寫了壹篇明朝玄幻文《再睹尊容前,鏡中難折花》。其中省略了許多聯系,思想躍然紙上,讓人尋找。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情感跳躍的大小可以作為評價壹部作品好壞的標準。辛棄疾詞也是壹首膾炙人口的佳作,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作者簡介-
元稹(779-831年,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唐朝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父親袁寬,母親鄭。他是北魏鮮卑族拓跋氏的後裔,是士詒圭的第十四世孫。早年與白居易倡導“新樂府”。人們常稱他和白居易為“白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