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有什麽電影是有越南人的

有什麽電影是有越南人的

有部電影很不錯《戀戀三季》畫面很美,音樂也很美,是音色獨特的獨弦琴。

以下是關於它的介紹:

戀戀三季》由美國與越南合拍,於1998年發行,是越戰後第壹部全部在越南攝制完成和全部使用越南語對白的美國電影。它是越南裔美國導演裴東尼(Tony Bui)的處女作,編劇裴東尼與裴林(Timothy Linh Bui)。影片在1999年的日舞影展中大出風頭,成為歷史上第壹部贏得該影展三大獎項的電影:評審團大獎、最佳影片獎及最佳攝影獎,並入圍柏林影展登上歐洲電影舞臺。

類似於基耶斯洛夫斯基《紅》、《白》、《藍》三步曲的關註人性、民族與社會,導演裴東尼通過描繪三組截然不同的人物在當今越南社會中,命運交錯、悲喜交加又互相牽連的生存現狀,刻畫出五個受到西方文明沖擊的社會角色,以細膩敏銳的手法展現了現代越南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人們特別是社會底層人們的生活狀態;以壹種溫和的目光真實記錄著純潔樸實的越南人民的愛情、親情與友情。

第壹個故事:年老的詩人自從23歲得了麻風病就將自己封閉在遠離塵囂的荷塘中央的寺廟裏。農村少女安是荷塘新來的采花女工。工作間隙,女工們年復壹年唱著相同的歌謠,安帶來的新歌謠打破了池塘裏多年保持的平靜。媽媽教給她的歌謠為失去手指病入膏肓的詩人重燃生命的熱情。安敬仰詩人的詩,詩人從安的歌聲中激發出靈感,又重新開始創作詩歌。安記錄了詩人臨終前最後的絕唱,也了卻了他生命中最後的願望。

第二個故事:不名壹文的三輪車夫海執著的愛著崇拜物質生活的妓女蓮,每天深夜都去蓮接客的酒店門口接她下班,他期望自己可以讓蓮改變。為了滿足和蓮***渡壹晚的願望,他不惜作弊贏得了三輪車比賽的獎金。而在寬敞豪華的賓館客房裏,他所要求的不過是看著心愛的人穿上他買的潔白的連衣裙安靜的睡覺。海最終以自己的真誠喚醒蓮內心深處沈睡的真實美麗的愛意。

第三個故事:美國退伍老兵JAMES重新踏上越南的土地只為尋找自己與越南女人所生的女兒,在酒吧裏遇到脖子上掛著木箱子到處叫賣香煙、火機的孤兒伍迪。伍迪在酒吧中遺失了自己賴以生存的箱子,只得不斷地在街頭流浪,尋找JAMES,還有他的箱子。JAMES尋找的也是他生命中最後的懺悔。就在JAMES要離開越南開懷暢飲的時候,在同桌的壹群越南風塵女子中發現了女兒的身影,不過她正在壹個猥瑣的男人懷裏賣笑,頃刻間大兵老淚縱橫。在大雨的夜裏伍迪遇見壹個穿著同樣的雨衣拾荒的小女孩,女孩將自己的幹糧分給他壹半,在雨中兩個孩子依偎在壹起睡著了。最終伍迪在雨夜的街頭找到了自己的箱子,繼續著他簡單的生活。

故事在夏季發生,壹到晚上,就是下不完的亞熱帶的大雨。然而,它的名字卻叫做《THREE SEASONS》。看完之後我明白了那是為什麽:片中的三對人物,分別代表了人生中的三個季節,幼年,成年,老年。人生中不同的季節有著各自美麗的風景,開著芬芳各異的花。導演是以人類生老病死的循環象征整個國家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活力。

從垂暮的詩人的生活中,那種古典的、不食人間煙火的純凈,既代表了越南過去沈澱在歷史中的生活方式,也代表了人生中老年的季節。雖然已經被病魔折磨得面目全非,卻依然有著如蓮花般高潔清幽的芬芳;即使逝去了,也還在蓮花塘上飄蕩經年。海和蓮還有采蓮的安,都代表了人生中的青年時期,美好、充滿希望,即使有過傷痕,但也讓人相信他們是可以痊愈的。總是穿著雨衣出現在大雨的夜裏的伍迪與女孩正處在人生的幼年,但遺憾的是他們沒有父母的關愛,當他們用充滿恐懼的雙眼感識眼前復雜的世界時,也因為年少純真,留給爾虞我詐的社會中最後壹點人類無私的天性。在生命中最初的季節裏由於融入了太多的雨水,色彩昏暗,唯壹的亮色就是這群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孩子。JANES與胡迪之間的相遇,暗示著少年和老年、新生和過去、現代正在崛起的越南和以文明自居的美國的壹次交鋒。

“少女與詩人,妓女與車夫,美軍與孤兒,三種被遺棄的情感關系,壹個不想忘記過去的新生代”,這是影片的推介詞。所謂“新生代”指的是百廢待興的越南,我想它同時也是對導演的褒獎。影片的導演裴東尼出生於1973年的越南,2歲時舉家遷至美國,在美國長大;***同編劇的是他年長4歲的哥哥。東尼在自己的電影處女作的鏡頭中呈現出的畫面讓人覺得像是壹首詩,鋪陳了壹幅故土的詩情畫意。沒有離奇的故事情節,也沒有緊張的節奏,要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導演對故事的組織與結構的駕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片中並沒有突兀明顯的敘事線索,導演采用意識流的手法,極為巧妙的利用蓮花給看起來本無關聯的三組人物有了擦肩而過的機會,奠定了影片完整性與真實性的基石。在蓮的屋子裏,插上了海從安那裏買來的蓮花,JAMES在集市上也買了安的蓮花送給他那同樣是妓女的女兒;三個女人都展現出蓮花般的美麗。

好的故事還需要優秀的拍攝手法去承載。影片中,壹組組或優美,或古樸,或頗具對比性的鏡頭紛至沓來。東尼在表現越南新興社會與外來物質文明沖擊的矛盾時,用了許多巧妙的手法。有如最早吸引我的壹幕,巨大明亮的COCO~COLA廣告牌下黃塵飛揚的馬路,與灰暗的休息中的三輪車車隊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廣告牌與車隊構成靜止的背景映襯著馬路上模糊的車影人影,構成靜止與動態,清晰與模糊的對比,也昭示著人們內心的懸念——現今急劇變化的社會裏除了過眼雲煙的紛雜,是否存在亙古不變的東西?不變的又是什麽?那場刮痧的鏡頭,使東方古老的醫療方法,盡可以顯的如此曖昧和動人;卑微的人也盡可以擁有浪漫的愛情。蓮病了,海為她刮痧。燥熱的天氣,昏暗的燈光,裸露的女人瘦骨嶙峋的身體,令妳完全想不到《刮痧》裏面任何的文化沖突,只是在用壹種東亞的古老療法,在白皙的背上留下了壹道又壹道希望天長地久的痕跡,也許愛情就在那壹刻滋長。尤其突出的是片中出神入化的運用了動與靜的對比效果。謐靜的荷塘,碧波蕩漾的池水,壹支支潔白的蓮花亭亭玉立,翠綠的荷葉上露珠滾動,“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采蓮的小船不期而至,蓮花隨之搖曳。壹般攝影鏡頭是隨著人物角色的動作運動,在這裏鏡頭是靜止不動的,畫面的主角是荷塘,人物運動著進入畫面,打破了畫面的沈靜。如此反常的視覺對比使畫面的效果非常奪目,不愧它獲得的電影節最佳攝影獎。

故事的講述是聲音和畫面的結合,因而使人更易感動。荷塘中少女的歌詞雖然聽不懂,但恬靜樸素的曲調幾近天籟。故事情節多數發生在西貢大街上,盡管塵土飛揚但是影片中沒有出現半點嘈雜的聲音,導演屏蔽了所有街道上的市井聲代之以幽幽的音樂,呈現出的是已經沖刷過的純凈天地。影片展示的不僅僅是聲和影,還有味——荷花的香味。。。。從影片壹開始,導演就壹直有意無意地把荷花置於觀眾的視線之中,而且還反復了幾個由不同人物聞花香的畫面,每壹次聞花香,觀眾就得到壹次暗示:那是白蓮花。於是從片頭荷塘中那田田的荷葉,到片尾水上市場中的朵朵白蓮,觀眾腦海中蓮花的意象被壹次次的強化,蓮花的壹系列信息被隨之默認,所以這是壹部有香味的電影。看完整部電影之後會有壹種出淤泥後經過洗滌的感覺,仿佛世界也成了壹朵白蓮。

《戀戀三季》和所有與越南有關的美國電影不同,它避免了戰爭的指責和西方的視點。以人生季節的更替為背景向我們呈現出壹幅普通的越南人生活的圖景。導演東尼是壹個充滿矛盾的懷疑主義者,同時也是壹個極具民族主義感與愛心的導演。縱觀全片,平等、自由與愛等人性的永恒不變的主旋律正是他所要表現的。片中流露出對現實世界無奈的同時,堅強的民族精神也是存在而且不可遏止。伍迪尋回的木箱,昭示著百廢待興的尚處於發展中國家的越南民族,堅強樸實的越南人民必將重建家園,找回屬於自己的壹切,這是導演對人類自由這壹主題的美好詮釋。“愛”的主題,也是全片中隨處可見的。海對蓮的愛,少女對病人的愛,老兵對女兒的愛,孤兒們之間互相的關愛,三輪車夫之間的友愛,。。。都在影片中任何壹個角落裏流暢至極。三個故事的交叉進行,既獨立,又交織在壹起,組成壹曲關於美、愛和希望的三重奏。

越南在我們的印象裏是壹個切近又遙遠的貧苦鄰邦。當今世界的越南,經歷過越戰的重創,內戰的傷痛,正逐漸走上平等與自由的經濟發展之路。在世界經濟組織的調查報告中,近幾年越南經濟的平均發展速度都處於世界前列,越南已經成為亞洲最具活力與發展潛力的地區之壹,在發展中國家的區域體系中,占據了不可低估的地位。而正是這樣社會轉型與高速發展的時期,社會與人,商業與道德準則,傳統價值觀與新價值觀之間的種種矛盾和沖突也就日益加劇了。

寧靜的荷塘,幽香的荷花,隱居的詩人吟唱著傳統的詩歌,象征著壹個不受西方文化和物質文明侵擾的越南;炎熱和灰塵彌漫的西貢,西方的影響又無處不在。這個轉變中的國家在和平之中也有著擾攘動蕩的壹面。現代化帶來經濟的繁榮並沒有惠及每壹個人,片中的少女、詩人、妓女、車夫有代表性地成為現代化過程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發現自己可能被社會所淘汰,每天都在為了生活而掙紮。其中的壹些細節,如和安搶生意的塑料花,伍迪與小女孩席地座在商場的電視墻下觀看的迪斯尼動畫片,奪目的可口可樂的廣告牌,無不反映著西方的點點滴滴的經濟文化滲透。但悲觀不是本片的主調,鏡頭焦點對準普通人的生活,這些人都渴望有更美好的生活,都直面自己的境遇,珍惜自己擁有的壹切,盡管擁有的並不多,但仍是樂觀努力地活著。每壹個人身上都蘊藏著頑強的生命力和對於美好生活的期待,這也是導演對於越南這個重獲新生的國家的贊美和希望。

在電影的最後,每個人都擁有略帶惆悵但絕對優美的結局。詩人臨終前記起年少時在水上市場聽女人們唱的歌,“那時候我是多麽的純真和美好”。安遵循著詩人向她傾訴的夢想,劃著載滿荷花的船來到他魂牽夢縈的故鄉水上市場,在女人們的和聲裏將荷花撒向河面,白色的蓮花象河流壹樣在水面流淌。那些漂流的蓮花,是生命的壹次擺渡、壹次遠遊,也預示著來生輪回的重遇。他,也許已守望在人生的彼岸了。海把洗盡鉛華的蓮,帶到壹處開滿紅色夏花的小路上送給她壹本書,身著學生時代長衫的蓮在隨風飛舞的花瓣中翩翩旋轉,滿眼滿樹的紅色又將她帶回純潔的學生時代,白色的校服映襯在鮮紅的花下預示著新生活的開始。JAMES也終於可以將蓮花送給自己的女兒。伍迪也在美國無賴身上取回了自己賴以生存的箱子。最激動人心的是片尾伍迪和街頭流浪的孩子們在雨夜裏與全世界其他孩子壹樣踢足球的壹幕。滂沱大雨中的街頭球賽,沒有裁判也沒有觀眾。他們只是在雨中展現著他們的青春、他們的激情。孩子們代表了越南這個國家的將來。盡管他依然貧窮、無知,但是他們堅毅執著的意誌,給了人們希望,也代表了這個國家的希望。

《戀戀三季》與陳英雄拍攝的《三輪車夫》都是關於越南社會現狀的電影,都以三輪車夫作為社會底層的典型代表,都有車夫和妓女的故事,都反映了發展中國家的落後與貧窮,關註同樣的主題,反映相近的時代,卻用的是截然不同的方式。《三輪車夫》中,那瘦骨嶙峋、衣不蔽體的車夫,掙紮在生與死的邊緣,被困於社會最底層令人窒息的罪惡深淵中,展現出的是在極度愚昧、貧窮的落後中才有的絕望,它比失望殘忍壹百倍。然而,在《戀戀三季》中,轉型期的越南,當然也有貧富懸殊,也有許多貧困的人民,但至少不是那麽醜陋和愚昧。他們有希望,相信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例如三輪車比賽)而爭取到幸福。他們處於社會底層但也有他們自己的尊嚴、愛與情。從對比這兩部電影的手法可見,同壹樣東西,不同的表現手法,不同的講故事的方式,可以把它們截然不同的效果展示給觀眾,要表現醜,可以醜得讓人反胃、惡心,以揭開那些陳年的傷疤、陰暗的角落;而要表現美,也同樣可以在那些曾經極不起眼的角色身上發掘到平常想不到的美麗。

河塘輕舟,滿目紅葉,少女白裙,清風撫過。。。這是《戀戀三季》留給我們的世界。

完整演職員表

導 演

Tony Bui

編 劇

Timothy Linh Bui story

Tony Bui story

Tony Bui written by

演 員

Ngoc Hiep Nguyen Kien An

Ngoc Minh Truck Driver

Phat Trieu Hoang Huy, Dao's Headman

Diem Kieu Singing Lotus Woman

Hanh Kieu Giang

Don Duong Hai, Cyclo Driver

Huu Duoc Nguyen Woody, Child Street Peddler

Hong Son Le Binh, Cyclo Driver

Ba Quang Nguyen Don, Cyclo Driver

Huu Su Tran Ngon, Cyclo Driver

Duc Hung Luong Minh, Cyclo Driver

哈維 凱特爾 (Harvey Keitel) James Hager

Diep Bui Lan the Hooker

Hoang Trieu Man Who Chases Lan #1

Tran Long Man Who Chases Lan #2

Tuong Trac Bui Man Who Buys Lotus Flower

Huynh Kim Hong Woman on Balcony

Manh Cuong Tran Teacher Dao

Michael Salamon Man Who Steals Case

Nguyen Van Son Shoeshine Boy

A. Lu Street Guardian #1

Hong Phu Quang Street Guardian #2

Tran Quang Hieu Fagan, Woddy's Boss

Duong Tan Dung Cyclo Race Promoter

Thach Thi Kim Trang Little Girl

Ho Kieng Restaurant Owner

Quang Hai Ngo Man in Taxi with Lan

Hong Khac Dao Parlor Manager

Pham Van Thai Parlor Friend

Othello Khan Phuong's Drunk Boyfriend

Lola Guimond Phuong

Nguyen Thanh Son Cyclo Race Official

Nguyen Thi Ngoc Teacher Dao's Servant

Nguyen Thi Lien Grandmother

攝 影

Lisa Rinzler

音 樂

Richard Horowitz (I)

剪 輯

Keith Reamer

制 片

Ben Bohen associate producer

Timothy Linh Bui co-producer

Tony Bui producer

Trish Hofmann line producer

哈維 凱特爾 (Harvey Keitel) executive producer

Jason Kliot producer

Charles Rosen co-executive producer

Joana Vicente producer

柏林國際電影節

1999

提 名

Tony Bui

聖丹斯電影節

1999

獲 獎

評審團大獎-劇情片

(Dramatic) Tony Bui

觀眾獎-劇情片

(Dramatic)

劇情片

(Dramatic) Lisa Rinzler

獨立精神獎

2000

獲 獎

最佳攝影

(Best Cinematography) Lisa Rinzler

提 名

最佳長片處女作-50萬美圓以上

(Best First Feature - Over $500,000) Tony Bui

Jason Kliot

Joana Vice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