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視覺和聽覺相結合的動態藝術。它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情節設置、演員的演技和各種技術支持來打動觀眾,而不是與原著捆綁在壹起以獲得人氣和關註。電影版《挪威的森林》中與原著相似的情節可以說是完全照搬了,對,是抄襲而不是演繹。這部電影情節混亂,切換突兀,配樂尷尬,完全沒有展現出小說的精髓,也沒有自己的風格和內核,在原著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這部改編電影似乎過於依賴原著,沒有自己的特色。原著《挪威的森林》很美,甚至讓人覺得虛無縹緲,像輕紗和水霧。它不需要很大的篇幅或故事中強烈的情節轉折。相反,使人逐漸沈浸其中的是更加舒緩和詩意的語言,這也是村上春樹的個人寫作特點。電影創造了壹個美麗的環境,草原和山地平原,但與情節的聯系特別僵硬,使電影空洞而蒼白,除了所謂的視覺“美”之外壹無所有。
有人評論說“片段的延續並不妨礙流暢度,反而增加了更多的靈活性並產生了效果”。然而在電影中,情節的弊端暴露無遺,小說的故事大綱原本就很平淡,而電影在刪除許多情節以滿足時間限制時沒有註意故事連貫性的必要性。直子的自殺、渡邊對小綠的告白等。壹些莫名其妙、突如其來的情節讓觀眾雲裏霧裏。
這部電影死氣沈沈,直子嬌氣纖瘦,沒有小說中描述的那種純粹而不可侵犯的美感,小驢失去了靈動和內涵,而小說中渡邊的重要向導小早川憐子在電影中成了可有可無的形象。人物失去了自己的特色,電影也失去了靈魂。電影甚至更註重對性的描寫,這種描寫還是那麽膚淺。直子的形體美和直白而不色情的性愛成為影片中狗血青春的成分。整部影片充滿了“悲情青春”,甚至這是壹部披著《挪威的森林》電影外衣的狗血青春片。
《挪威的森林》被評為“最美失敗電影”。雖然電影的畫面很美,但因為劇情的斷裂,可能是制作上的硬件短板。畫面的切換極其不舒服,色彩和場景的切換也很不自然。直子的死是影片的壹個重要轉折點,但直子對渡邊上吊自殺的心碎幾乎呈現出壹種鬼片的效果,奇怪的音樂,與影片前暗淡而美麗的色調相反的深灰色色調。這樣生硬的畫面轉換,除了讓觀眾誤剪錯畫面外,如何幫助觀眾理解男主的蛻變和成長?然後,畫面壹轉,男主向小綠告白,整部電影就完成了。真的,急的我都無語了。
與原著相比,電影《挪威的森林》可以說是壹個有效的例子,但試圖還原小說的美感卻失去了其本質內涵。希望看過電影的人再看壹遍原著,不要被電影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