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宇頌
臨川自東漢永元八年(96年)置縣。兩晉、南北朝、隋、唐以後,由於歷史的機遇,偉大的書法家王羲之、顏真卿,詩人謝靈運、戴叔倫,詩人嚴豐,文學家劉義慶,文學評論家鐘嶸和歷史學家杜佑都曾在這裏為官,對臨川文化教育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五代時期戰亂頻繁,北方的王、李、曾、顏陳等世家大族紛紛南下避難,定居臨川。臨川人口逐漸增多,生產迅速發展,商業和手工業日益繁榮。北宋初年,出現了“耕讀山野”和“行貨並行”的盛況(張保和《洛城物語》)。當時的北宋統治者采取“興文抑武”的政策,大力發展學術教育,尤其重視取士。他們對考中科舉的狀元給予更多的獎勵,而獲得第壹名、第二名和第三名的人則更為戰鬥中立功的武將感到自豪,他們的文風壹時興盛。在這壹封建文化鼎盛時期,著名作家曾鞏、葉夢得、大詩人陸遊等紛紛到臨川居住或遊歷,大力舉辦教育、傳播文化。在該地區,“全國各地有許多學術圖書館,發行路磊和書寫硯臺的人有十至六個”(清甘龍的《臨川縣誌》),努力學習應該使科舉考試成為壹種普遍現象。
正是宋代的科舉制導致了臨川人才的激增。從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80年)到宋度宗鹹淳八年(1272年),共有129人考中進士,205人考中貢士,525人考中舉人,446人考中進士。進士中,北宋有135人,占32.58%,南宋有305人,占67.42%。上榜人數在江西所有縣區中名列前茅。特別是嘉定十六年(1223)、寶卿二年(1227)、18和鹹春壹年(1265)壹次錄取22人,占全國300人。“儒生傳之為美談,官吏聳之,朝野震動,稱臨川為人才之鄉”。(董震《東發行日本紙幣》)
在宋代,臨川人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有兩名官員擔任總理,兩名官員被任命為我們的時代大使,四名官員崇拜欽差大臣的歷史,65,438+07名官員擔任部長和助理部長,65,438+00名官員擔任地方法官和歷史學家。他們都有顯著的成就,尤其是晏殊和王安石,他們不愧為臨川的傑出人物。晏殊在宋仁宗擔任宰相,“大興學校”和“爭創人才”(歐陽修《墓碑銘》)延續了北宋前中期的“太平盛世”,為後世所傳頌。王安石在時擔任宰相,“改變世界,推行新法”(《宋史?王安石傳)改變了北宋積弱積貧的局面,為後世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堅定的堅持和不屈不撓的改革精神至今仍在國內外產生深遠影響。
在宋代的文壇上,臨川也是人才輩出,各領風騷。王安石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壹。其散文蒼勁有力,政治觀點強烈,與韓、劉、歐、蘇、曾並稱“唐宋八大家”。他的詩詞氣勢恢宏,雅俗共賞,與歐陽修、蘇軾、黃庭堅並稱為“北宋四大詞人”。他與歐陽修共同主持詩歌革新運動,反對浮華之風,倡導簡潔明了的文風,引領詩歌創作走向健康發展之路。晏殊和他的幼子晏道濟都是北宋詞壇的傑出人物。他們繼承和發展了南唐花間派的詩風,開創了北宋著名的婉約派詩風,被後人譽為“樂師鼻祖”。同時期還有、、(被稱為“臨川三傑”)、謝懿、謝娥(被稱為“臨川二謝”)、(被稱為“臨川二傑”)、和陳(被稱為“臨川二傑”)據於壹《殷叢華》記載, 《福齋漫錄》中說:“在時,臨川的謝五壹到黃州關山杏花村客棧,結識了湖北的王、江蘇的褚、浙江的單、福建的張等學者。 這四人知道是臨川人,而該劇是根據‘曹植七步成詩,請群以七步為詞’改編的。五步逃生,字已完成,壁上有《江城子》壹書:‘杏花村亭滿酒旗,溶於水,紅艷艷,野渡舟,柳蔭成蔭。望江南山,人遠,草空。夕陽西下樓上的夕煙籠,粉香淡眉。記得壹年結束後在畫室見面。只有關山今夜和千裏之外的月亮,是壹樣的平平淡淡。“優美而有意義,具有美妙的感情和文字,它以‘五步成詞’而聞名。謝懿、齊諧、葛望和饒介並稱為“臨川四帥”。饒介也被詩人陸遊譽為“第壹詩僧”,二人都是“江西詩派”的重要成員。鄧壹生從事學術研究,著有《春秋論》、《春秋史》、《古今姓氏書校》等著作370余卷,在姓氏評價方面的成就尤其高。
南宋時期,壹顆耀眼的明星,壹代名醫陳也崛起於臨川。他善於總結前人經驗,著有《女子全方》24卷,成為中醫婦產科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敢於創新,提倡外科外敷和內服,辨證施治。敢於突破禁區,率先從事“汝嫣”(乳腺癌)的觀察和研究,為中國醫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盛
元朝時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銳,社會動蕩不安。臨川唯壹的名人是著名的針灸師洪汐、法律專家張紹和地理學家朱思本。
明朝建國後的壹百多年裏,社會相對穩定,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經過壹段時間的恢復後穩步發展。封建統治者大力提倡朱成的理學,並明確規定中國所有政府、州、縣學校和農村私塾都將使用四書五經作為教材。同時,他們改變了宋代以詩、賦、策選士的做法,實行八股文,強制知識分子為官。“圖冊中的士大夫不為君主所用,罪當抄殺”(見明史?校史)。在這種籠絡和高壓政策的影響下,臨川人才迅速走出低谷,重新走向繁榮。
明代臨川人才仍以科舉考試為階梯。從洪武到崇禎,共有265,438+03人考取了郭健文憑,364人註冊為貢士,302人通過省級考試入選,65,438+066人參加了科舉考試。通過考試後,有383人被錄取為官員,其中包括4名建議,1名總督,8名侍郎,3名政治特使,27名地方官,21名地方長官,65438名指揮官和指揮官,以及多達65438+名同知和地方官。公務員人數是宋代130人的2.9倍。官員中有中央官員、地方官員、文官、武將、內政、外交、義士和大臣。人才結構的總體性和多樣性“超過宋代”(《古力臨川縣誌序》)。
“前有陳、羅、張、艾,後有唐、秋、帥、朱。“陳、張世春、艾南英三位先生在經學史上頗有建樹,他們的文章風靡壹時。他們是江南四大才子。秋、和帥吉並稱為三大名人。邱作詩才思敏捷,用詞造句,往往能化腐朽為神奇,創造出新的東西。朱的文章為王安石所學,骨骼強健,姿態奇特,博大精深。他善於作詩,使他身臨其境,寫了兩首贊美詩(《西夏頌》、《講學頌》)和壹首詩(《京南頌》),深受明神宗的贊賞。“連官手抄之,紙貴”(《明史·才子傳》)。
湯顯祖是明代傑出的戲劇家。他壹生坎坷,在政治上非常不滿。萬歷二十六年(1598)棄官歸鄉臨川(18)。他從事寫作,完成了他的不朽傑作,如《紫釵記》、《靈魂的重生》、《柯南故事》和《漢丹故事》,被稱為“臨川四夢”。“臨川四夢”是《重生》的最高成就。《重生》又名《牡丹亭》,是壹部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戲劇傑作。300多年來,它長期受到人們的稱贊和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梅蘭芳、言慧珠、俞振飛等京劇名家聯合演出了折子戲《春香鬧學堂》和《遊園驚夢》,引起轟動。後來,它被拍成電影在全國發行。1981和1982年被北方昆劇院和上海昆劇團搬上舞臺。連續演出,場場爆滿。現在,這部著名的歷史劇已被翻譯成日語、德語、法語、英語、俄語等文本,並在許多國家(地區)演出,評價很高。湯顯祖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
在歷史和天文學領域,星星也同樣輝煌奪目。著名文史學家許芬鵬用半生的時間寫了20卷書,可以與《資同治鑒》相提並論。這本書在中國並沒有引起重視,但傳到日本後,被統治者視為“治喬治的靈丹妙藥和興國良方”(趙翼《露檐雜記》),對明治維新起到了壹定的作用。著名天文學家吳灝通過仔細觀察、精密計算和反復實驗,糾正了舊渾天儀的錯誤,制造出了星位更加準確的新渾天儀,其制造技術達到了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
在明朝,臨川也產生了許多正直愛國的人。壹度身敗名裂的大臣傅朝佑壹生痛恨邪惡。他六次上書彈劾漢奸周延儒和文體仁,壹次又壹次遭到迫害。他最後壹次在金廟被活活打死,至死都不妥協。留日愛國商人朱心系祖國。他目睹了日本反動勢力密謀侵略朝鮮和中國,義憤填膺。他冒著生命危險前後三次潛回中國,並秘密報告軍事情況,以便明朝提前做好準備,及時調整部署,幫助朝鮮,取得對日寇的軍事勝利。傅朝友堅持真理,朱熱愛祖國和家鄉,使該地區從明朝開始獲得“臨川之義”的美譽。(陳的《臨川縣誌》稿)
清朝和民國的盛衰
到了清代,雖然沿襲了舊的科舉制度,但仍然繼續使用八股文來招募學者。同時擴大了錄取名額,增加了“捐贈和接受”的新規則。康熙十七年(1678)開設博學詩科,廣納賢才。但由於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嚴格控制,禁止文人結社和建造文字獄。很多人將求學視為畏途,這對臨川蔡鄉的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從清朝建立到宣彤的300多年裏,只有187人通過了科舉考試,306人通過了貢士,202人通過了舉人,1人通過了進士。宋代考中進士的人數為25%,明代為66%。入朝為官後,37人擔任朝官(禦史3人、侍郎4人、內閣10人、國子監8人、掌管各部12人),1人擔任地方官(知府5人、知府9人、同知3人、知府73人)。
在此期間,臨川的高官並不多,但現在他們出類拔萃,引起了世界的關註。壹代名臣歷經康、雍、幹三朝,任戶部尚書、直隸總督、工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戶部尚書、敢於秉公執法,查出陳元龍等人貪汙白銀82萬余兩。敢於快刀斬亂麻,疏通金谷漕運,緩解北京糧荒,成績斐然,得到清世宗“報國清心”的賞賜。李來泰是壹代才子,他“博覽群書,能詩善文”(《季峻讀魏草堂筆記》)。康熙十八年(1679),他參加了博學多才和詩文考試,擊敗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70或80名儒生,贏得了極高的贊譽,並再次為蔡襄贏得了聲譽。官員紀大奎被任命為四川省什邡縣知府時,他“興利除弊,發展生產”(《江西通誌?《臨川人物傳》),深受當地文人的喜愛。山西黎城縣令馬是壹位清官,善於破大案要案。他急躁無私,為受害者報仇,當時被稱為馬青天。愛國人士華英·韓偉在擔任吉林呼蘭知府時,“堅決禁絕罌粟,阻止外國船只進入呼蘭內河”(《呼蘭府誌》),保護了人民利益,維護了國家主權,“東北輿論交口稱贊”(見《吉林誌》)。
學術界有“南興理學,北興文學”之說(李汝民《二水樓文集》)。李泌(嶸山人)和紀大奎(隴西人)都是出生在這壹地區的著名理學家。前者是《陸子學譜》的作者,晚年的《朱子學譜》與陽明學薛璐相結合,試圖調和朱與陸的學說。後者以易的觀點闡釋和發展了陽明心學,著有《關彜外傳》。他們兩個都很有成就,非常
有影響。李如民、加爾文、李連玉和李瑞卿都是詩歌和散文的大師。李如民的文章天下第壹,與並稱“南北李”。加爾文和李連玉的文學,韓愈和歐陽修的文學,都是搖曳多姿的。詩人李商隱是當時江西文壇的傑出人物。李瑞清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和書法家。善畫篆書,善畫花卉,善畫佛像。日本書畫界不惜重金購買,在日本名氣很大。
民國時期,雖然廢除了科舉考試,建立了新學校,但由於戰爭頻繁,工農業生產遭到破壞,教育遭到破壞,加上社會迅速變化和各種復雜的矛盾,中國只有300多人考上大學和中專。軍事領域有2名中將和5名少將。政界有2名專員和14名市縣長。學術界有教授、副教授12人。人數如此之少,連著名學者遊國恩都感嘆“國家只有人才而沒有人才”。
從事科技教育的有北京大學商法系教授吳應銓、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易希林、中山大學經濟系教授辛穎、盲人教育家萬、鄉村教育家桂和。桂創辦的桂橋小學為臨川、撫州、進賢、南昌、鳳城、東鄉、、南豐、崇仁、宜黃、樂安、余幹、高安等13個縣市培養了桃李滿天下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