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天堂 - 聊城有哪些名著 跟遊玩地區

聊城有哪些名著 跟遊玩地區

壹日遊:上午環城湖蕩舟遊覽,或乘船遊覽湖區和運河區;下午登光嶽樓、山陜會館,看鐵塔,運河文化博物館、孔繁森紀念館。(後三項為免費項目)晚上步行遊覽古城角樓,看湖光夜景。

二日遊:在昨天的行程基礎上,上午到阿爾卡迪亞酒店泡溫泉,下午去姜堤樂園看植物,嬉戲,晚上到金鼎購物中心購物。

三日遊:到陽谷看景陽岡武松打虎處、獅子樓旅遊區,下午去高唐看魚丘湖、大覺寺、柴王府。

總之聊城是山東西部的壹個風景優美婉約、傳統文化氣氛較濃的特色城市!

聊城有著400多處名勝古跡而在這些名勝古跡中,許多都在古典名著中有著記載,如《封神演義》、《金瓶梅》、《水滸傳》、《聊齋誌異》、《老殘遊記》以及意大利旅行家馬克·波羅的《馬克·波羅遊記》等。掩卷沈思,會使人感悟到昔日聊城之風采。

仲連射書救聊城

早在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476年),聊城就是壹個重要的城邑。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221年),齊燕之間曾為爭奪聊城進行了壹場殘酷的戰爭。《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中有詳實記載:“燕將(樂英)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讒之燕,燕將懼誅,困守聊城,不敢歸。齊田單攻聊城,歲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這時,魯仲連來到聊城,“乃為書,約之矢以射城中,遺燕將。”

魯仲連在書中對燕將陳述利害,曉之大義,或退或降,不要負隅頑抗。書中言辭懇切,“燕將見魯仲連書,泣三日,猶豫不能自決。欲歸燕,已有隙恐誅;欲降齊,所虜於齊甚眾,恐已降而後見殺。喟然嘆曰:‘與人刃我,寧自刃’。乃自殺”。

魯仲連射書救聊城傳為千古美談。魯仲連,茌平縣王老鄉望魯店人,至今該村仍保留著魯仲連祠,以紀念這位義士。聊城人民為紀念他,曾在古城東門外建有魯仲連射書臺,為聊城壹景!

馬克·波羅筆下的古城

戰國之後,聊城相繼成為郡、州、路、府的治所,是魯西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元代(公元1279年—1363年)會通河的開通,促進了聊城經濟的發展。意大利旅行家馬克·波羅沿會通河經過臨清,在《馬克·波羅遊記》中作了精彩的描述:“沿途見有環墻之城村甚眾,皆隸屬大汗,其中商業茂盛,為大汗徵征賦稅,其額甚巨,此強格裏城(臨清)中央夾有壹寬而深的河流經過,河上運輸有絲、香料及其他,巨賈貨物不少。”廖廖數語,元代臨清的繁榮躍然紙上。

隨著河運的發展,明清時期聊城經濟達到了空前的繁榮。聊城時稱東昌府,被譽為“江北壹都會”。臨清、陽谷也成為運河沿岸的重要商埠,時有“北有蘇杭,南有臨(清)張(秋)”之說。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各地之間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具有兼容性特征的豐富多彩的運河文化,這也為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厚的社會背景和生動詳實的素材。

刀光劍影話《水滸》

《水滸傳》中有多個故事情節發生在聊城。第23回武松景陽岡打虎、第26回獅子樓鬥殺西門慶、第50回三打祝家莊、第74回李逵壽張喬坐玫惹榻詰姆⑸ 鼐 諳衷詰難艄認亍V兩瘢 艄認嗇詰木把舾浴⑹ㄗ勇サ讓 す偶H員4嬙旰茫 乓慌 諭庥慰汀5?2回“李逵打死殷天錫,柴進失陷高唐州”和第54回“入雲龍鬥法破高廉,黑旋風探穴救柴進”的情節都發生在高唐縣。現在高唐縣城內的柴家花園、李逵井,據說為故事發生之處。第69回“東平府誤陷九紋龍,宋公明義釋雙搶將”和第70回“沒羽箭飛石打英雄,宋公明棄糧擒壯士”兩章中均提到梁山好漢攻打東昌府。由於東昌府城高池深,守將張清勇猛好戰,梁山好漢損兵折將,久攻不下,最後用計捉住張清才攻陷東昌府。

尤值得壹提的是,《水滸傳》講述的是北宋時期的故事,當時東昌府還沒有通運河,但書中卻安排了運河搶糧情節,可見作者對聊城當時的地形是比較熟悉的。還有孫二娘開店的“十字坡”,就在現在的莘縣境內;宋江三打“祝家莊”的祝家莊,坐落在陽谷縣境內。《水滸傳》中以上情節描寫在書中所占篇幅較大,多為書中的精彩、經典之處,故事膾炙人口,流傳甚廣,塑造的武松、李逵等英雄好漢形象栩栩如生,家喻戶曉.

奇書異情《金瓶梅》

《金瓶梅》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壹部世情小說。書中通過對西門慶及其妻妾、家人、朋友等壹系列人物的描寫,反映了明朝中期的階級關系、社會關系和風俗民情,是研究明朝中期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壹部百科全書。該書故事由《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故事引發、演化,繪就了壹幅五彩繽紛、波瀾起伏的社會畫卷。書中多個情節提到東昌府、陽谷和臨清,其中和臨清的關系最為密切。臨清是書中故事的重要發生地。據考證,《金瓶梅》中所描寫的地名及地理特征與臨清現存的明代文化遺跡名稱和地理特征完全相符的有10余處.

此外,還有30余處地名與臨清現地名相同或基本相同。如書中第58回寫道,“韓大叔在杭州置了壹萬兩銀子的緞絹貨,見今直抵臨清鈔關……。”書中多次提到的這個臨清鈔關為明宣德年間設立,是運河漕船納稅處,當時是運河上的八大鈔關之壹,所征收的課稅銀列八大鈔關之首。

目前,臨清鈔關為國內僅存的保存比較完整的運河鈔關,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書中第93回寫王杏閹送陳經濟到臨清晏公廟做道士中寫道,“王老過了廣濟閘大橋,見無數舟船停泊在河下。來到晏公廟前,下馬,進入廟來。”晏公廟遺址現在位於臨清小白布巷85號,其不遠處即為廣閘橋和臨清碼頭舊址,與書中所提位置完全相仿。

在《金瓶梅》中,有很多風俗、特產、方言土語與臨清也很相仿。如寫潘金蓮餵養雪獅貓,讓貓抓撲官哥,官哥被嚇而死中。其獅貓就為臨清特產。當時,獅貓是大戶人家常養的寵物,還被作為貢品送入皇宮,供宮中娛樂。可以說,《金瓶梅》的作者對臨清是非常熟悉的,應當有在臨清生活的閱歷。而“富庶甲齊郡”的臨清是作者創作素材的主產地和原產地。

才姿惠麗胭脂女

《聊齋誌異》中《胭脂》的故事也發生在東昌府。相傳當年蒲松齡寫《胭脂》故事,是他騎著毛驢來聊城,在湖邊擷取素材而後寫成的。才姿惠麗的胭脂女,系東昌人氏,愛上了書生鄂秋隼。好色之徒宿介得知,冒充鄂書生與胭脂相會,被胭脂識破,遂搶走壹只繡鞋作為“信物”。繡鞋丟失,被無賴毛大撿到。毛大潛入胭脂家,欲行不軌,被胭脂父親發現。毛大頓生歹念,殺死胭脂之父,釀成命案。官府審訊,將鄂秀才屈打成招。濟南府復案時,發現破綻,將宿介作為兇手,又成錯案。最後,山東學使施閏章明察秋毫,找到真兇毛大,案件水落石出。該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早已是婦孺皆知的民間故事

早在80年代,就有壹部《胭脂》的電影在全國各地上映,浙江越劇院曾排成多幕戲演出。周恩來總理在世的時候,曾號召公安戰線學習六部歷史奇案,其中就有《胭脂》。如今,人們來到當年胭脂女以湖水為鏡、對鏡梳妝的東昌湖畔時,就會想起胭脂的故事。美麗的東昌湖因此也有了壹個富有詩意的別稱“胭脂湖”。

老殘尋書東昌府

《老殘遊記》是清末的壹部著名遊記小說。書中第7回有老殘尋書東昌府的記述,從中也反映出當時聊城社會的壹些狀況。如書中寫道,“我們這東昌府,文風最著名的。所管十縣地方,俗名叫做‘十美圖’,無壹縣不是家家富足,戶戶弦歌。所有這十縣用的書,皆是向小號來販。”通過這番話,可以看出當時聊城經濟的繁榮和刻版印書業的發達。老殘到東昌府的主要目的是想看壹下柳小惠(實際是楊紹和,楊以增之子)家(海源閣)的藏書情況。當時,海源閣藏書宏富,尤以宋元珍本為多,號稱“海內之甲觀”,為清代四大藏書樓之壹,被譽為私家藏書之典範。由於海源閣藏書“鎖在大箱子內,不但外人見不著,就是他家族中人亦不能得見。”老殘未能如願。他不知道,海源閣藏書皆為珍本、孤本,十分寶貴,不會輕易借人。1975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時,毛主席所送田中角榮的《楚辭集註》就是海源閣藏書的影印本。